遍地开花
倾心足球的不只是英国人,他们四处寻找贸易和通商机会,几乎每到一地便播下足球的种子,而且不限于大英帝国的版图。生财之道比比皆是:从智利进口铜,从秘鲁进口海鸟粪,从阿根廷和乌拉圭进口肉类、羊毛和兽皮,从巴拉圭和哥伦比亚进口咖啡,而且哪里都有做银行生意的机会。到了1880年代,英国有20%的对外投资流向了南美,1890年代已有4.5万英国人居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蒙得维的亚、利马和圣地亚哥,也出现了规模略小但人数可观的英国人社区。他们不仅经商,还办报、行医、办学、成立体育俱乐部。作为开采南美自然资源的回报,他们给这片大陆带来了足球。
欧洲也有类似情形。有英国侨民团体的地方——不论他们从事外交、银行业,还是贸易、工程——足球都紧随其后。1885年,布达佩斯的首家俱乐部新佩斯在一座体育馆成立,不久后,MTK和费伦茨瓦罗斯相继问世。维也纳是英国人在中欧地区的活动中心,足球运动最初在使馆、银行和各种工贸公司的员工之间开展,很快落地生根。奥地利的第一场足球比赛于1894年11月15日进行,由维也纳板球俱乐部对阵罗斯柴尔德男爵庄园的园丁,当地人对足球太过热忱,以至于板球俱乐部在1911年改成了“维也纳业余人俱乐部”。在捷克,足球得跟德国民族主义体操运动“Turnen”的当地版“Sokol”竞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布拉格青年知识分子追随伦敦和维也纳的潮流,足球也在捷克扎下根来。1897年,首届“挑战杯”开幕,哈布斯堡帝国的所有球队都可以参加,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足球的兴趣。
亲英国的丹麦人、荷兰人和瑞典人同样很快加入了足球运动,其中丹麦实力不俗,1908年奥运会勇夺银牌。不过,不论战术还是其他层面,他们均未另辟蹊径。看着19世纪末荷兰体育俱乐部的照片,不难发现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影子——所有人都留着月牙须,故作冷漠。范博滕伯格和贝弗利·杰克逊所著的《全球运动》引述了一位参与者的说法:运动的宗旨是“在英国人的场地上,遵循英国人的传统,使用英国人的策略……只是背景换成了美丽的荷兰风光。”这是模仿,没有创新。
在英国人更容易遭怀疑的中欧和南美,足球开始演化发展。235阵型保留了下来,但阵型只是一方面;风格同样是重要因素。接受传球式踢法也好,普及235阵型也罢,英国人仍然执迷于硬朗和体格。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在向更精细方式发展。
中欧足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很快受到城市工人阶级的欢迎。虽然牛津大学、南安普顿、科林西安、埃弗顿和托特纳姆的巡回比赛以及多名教练的到来,延续了英国足球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但踢球者不曾受到英国公学思想的灌输,所以就没有“正道”的先入之见。
中欧人也很幸运:苏格兰人发挥的影响力更大,所以他们踢球注重快速短传。例如在布拉格,前凯尔特人左内锋约翰·马登——吉姆·克雷格在《雄狮回首》中将其描述为“那个时代的足球艺术家,各种技巧无所不精”——在1905年至1938年间执教布拉格斯拉维亚,其同胞、曾效力艾尔德里人和阿森纳的约翰·迪克在1919年至1933年间两度执教布拉格斯巴达。在奥地利,人们则有意在风格上模仿1904年前来造访的格拉斯哥流浪者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