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总和父母一样

相比其他物种,人类依靠父母生存的时间最长。尽管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在出生几周或几个月之后脱离父母独立生存,人类却需要至少5年。正因为如此,人类自出生起就一直努力迎合自己的养育者,期盼赢得他们的关爱并获得其他物质方面的满足。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可能面临死亡,不论精神上还是肉体上。

孩子努力获取父母关注,并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无限维护。我将这种普遍趋势称为“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Offspring Stockholm Syndrome)。尽管这种说法看起来有些消极,但它不过是父母—子女关系中的一方面而已。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场银行抢劫案中,受劫持的人质对绑匪产生了同情,还认同了绑匪的许多观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由此出现并得名。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最理性的求生策略。绑匪一旦与人质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并将人质视作与他们一样的活生生的人类,他们撕票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人质也更有可能活下来。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国媒体继承人帕蒂·赫斯特(Patti Hearst),她甚至加入了绑架她的恐怖组织,并成为他们的信徒。她也因此得以幸存。但是,她的行为并非以求生为目的的求生妙法,而是真正认同了恐怖组织的做法,就如同子女对父母的认同。

子女幼年时期受到父母的完全掌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竭尽所能迎合父母喜好的做法就完全合乎情理。如同那些人质,子女也会采纳“绑匪”的意见。这是因为——尽管我们不愿意这样想,子女实际上冒着被父母宣判死刑的风险。

大多数父母为了能够让孩子得到最好的环境而竭尽所能,随时准备将自己放到次要的位置,或者至少感觉在自我需要和孩子需要之间苦苦挣扎。然而对于父母来说,年幼的孩子的确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在婴幼儿时期,孩子完全依赖他人照料,自己不会动,不会吃饭,也无法自我舒缓,这种过度的依赖也造成了他们内心的强烈不安以及对迎合父母的迫切需要。

因此,多数母亲(大多数情况下,母亲是婴幼儿的主要照料者)有时难免会觉得这些折磨难以忍受。由于这样的压力,一半母亲在孩子一岁之前都真的幻想过自己在某些时候会杀掉孩子(事实上,可能几乎所有父母都有过类似想法,尽管只是一闪念)。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一天24小时连轴转的强度实在太大,有时甚至会发展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必须有个了结”的情况。

照料过年幼儿童的人都会明白,这项工作不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让人筋疲力尽。你会睡眠不足、丧失自主,甚至会感觉自己逐渐过时,与文明社会脱节。由于当今社会过度分化,很多母亲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会感觉分裂孤立、与世隔绝,以及自己不是社会的一员。这样看来,她们普遍患上抑郁症或表现得怒气冲冲也就不足为奇了。绝望加上易怒造成的周期性情绪爆发,会让她们的情绪发展为极端痛苦或无节制的暴怒,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发展为精神崩溃。这样说来,诸如在短短一周内,英格兰和威尔士有两个婴儿被照料者杀害之类的新闻,以及一岁之前的婴儿最容易被杀害这一事实就没有那么令人奇怪了。

这种说法听起来可能既不可思议又太过可悲。然而,子女变得与父母相像的主要原因就是年幼儿童对父母的全然依赖性。而这种情况对养育者精神造成的威胁,有时会导致他们伤害孩子。子女必须千方百计地赢得父母关注,同时获得生存资料以满足自身需要,否则就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对于子女来说,想要获取父母赞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完全复制他们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