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我们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从英语硕士到法国博士——我的留学规划和多语种学习之路

◎ 文/冯蜀冀

我是重庆大学英语系1995级的学生,2000级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硕士研究生,法语是我的第二外语。对我这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美国的吸引力之大是不可否认的。在2002年之前,我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只有一个——美国,并为去美国留学作了一些准备,在2001年取得了接近满分的托福成绩。然而机缘巧合,我最终没有留学美国,反而去了法国,并在法国一路读到博士。在这里,我把自己从英语硕士到法国博士的历程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留学规划和多语种学习有所启发。

英语导游资格证为我打开留学的门

2001年秋,我通过了全国导游资格证的考试,成为持证的专业英语导游。随后,我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长江海外旅游总公司,火速被推向一线,做了九个月的全职英语导游。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在旅游业中,英语固然是使用最多的国际语言,但法语也有很大的客源市场。讲法语的游客如同讲英语的游客一样,来自世界各地,也有相当的经济能力和文化需求。法语客源的英语水平偏低,讲英语的工作人员几乎不能帮到他们。出于责任心和上进心,我感觉自己的法语水平必须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了。

于是,在2002年3月的一个清晨,我下了一个在自己看来极其悲壮的决心:已经24岁老大不小的我要通过自学把法语学到法语系学生一样的专业程度,从而提高自己在外语工作领域的竞争力。然而经过思考我也发现,如果能把法语学到专业的程度,那么通过相应的语言考试(TEF,即法语水平考试)并留学法国对我来说也是有相当大的可能性的。如果我能留学法国,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至少我可以把法语学得更好,而热爱时尚和销售职业的我在法国比在美国可能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会更快乐,也会更清楚学业结束后的工作选择。反之,对于留学美国,我其实并不太清楚自己想去学什么,学了之后又要做什么,只是急切地想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两者对比,哪一个留学目的地更适合我不言而喻。就这样,我改变了留学美国的想法,把目光投向了法国。

要实现留学法国这一目标,只有“华山一条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天残酷地“折磨”自己,把法语学好,以顺利通过考试。

在开始准备之前,我首先仔细分析了自身的情况:我在本科阶段学习过法语,勉强达到了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的平均水平;备考研究生时,我有过大约五个月的高强度学习法语的经历;在研究生一年级时,法语是我的必修课,我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总的来说,我的法语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整个语法体系已经搭建起来了;同时我也有学习英语的丰富经验,这对学习法语肯定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对于TEF考试,我当时最欠缺的是词汇量和语法熟练度,但这两样对于刻苦又擅长题海战术的我是最容易提高的部分。这样的分析结果让我对通过自学把法语学到专业的程度有了一定把握,而研究生阶段学习到的外语教学法更让我对语言学习的入手角度(语音、词汇和语法)和强度(每天、每周应该完成怎样的学习量)有比较适合自己的掌控。我把自己当成教学的试验品,我就是自己的学生。

同时,我不认为学外语一定要到国外。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大量的记忆,任何语言考试的高质量通过都需要大量的练习。这些工作完全可以在国内做,我便是这样具体实施自己的法国留学计划的。我的法语学习以自学为主,严格自律。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学习至少八个小时的法语,而实际的法语学习远远超过每天八个小时。为了让自己的身体一直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我在备考的那两年期间午餐都不敢吃饱,每顿午餐只吃六成饱,如果下午饿了就吃甜食和水果,或是喝水。此外,我还每天坚持长跑,毕竟应试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力活,健康一定要有保证。

经过两年左右的艰苦学习,2004年11月,我通过了TEF考试。我联系了法国的学校,通过邮寄递交了申请材料,不到一个月便顺利取得了法国图卢兹天主教学院的高级语言进修班录取通知和图卢兹一大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专业的硕士预录取通知。2005年2月17日,我从成都乘飞机经北京抵达巴黎,再转往图卢兹,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活。

勤奋与胆识为我打开博士生院的门

因为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语言环境,我从语言进修班过渡到硕士阶段很顺利,真正遇到困难是在硕士阶段。读硕士期间,一部分课程是以考试的形式结课,另一部分课程是以团队课题演讲的形式结课。考试主要考的是记忆,这种“体力活”对像我这样学习不勤奋就会有巨大罪恶感的学生来说并不可怕,真正让我头疼的是需要在课堂上公开演讲的团队课题。法国同学(包括其他来自欧洲的同学)很快就你一队我一队地按照老师要求结成了团队开展研究工作,可我因为一开始法语口语不太好,在做团队课题时有的法国同学不愿意接纳我,直截了当地说他们认为我是跟着他们混学分的,不会认真工作。我脸皮薄,碰两次壁就不想再去问别人了。无奈之下,我决定自己一个人按老师的要求做15~20页的课题论文写作和现场演讲、答疑。从找选题、查资料到做PPT,再到演讲、答疑,我一个人按照这样的程序一门课一门课地做了下来。出乎我意料的是,在这几门课上,我独立完成的工作的得分竟然都在全班名列前茅。我特意去询问老师们给我高分的原因,他们说除了因为我的研究工作质量好之外,他们更欣赏我排除障碍独立做研究的精神和胆识。他们亲眼看到我在一开始学生自行组队时被人拒绝,也亲眼看到我在讲台上用并不太好的法文有条有理地做主题演讲,耐心地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他们欣赏我的个性,也对我充满了信心。

其实法国同学拒绝与我组成团队也并不是不友好,而是出于实际的考虑,毕竟确实有留学生以这种方式混学分。人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没有什么错。除此之外,同学们还是很乐意帮助我的。当我在课业上遇到困难,需要找同学们借笔记时,我会发班级群邮寻求帮助,总会有同学发给我详尽的笔记。每次考试前,我会综合自己的资料和同学们发给我的数份资料来准备考试,而我每次考试的高分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

因为我良好的学术表现和独立研究的精神,导师Danielle Cabanis夫人多次找我谈话,希望我在硕士毕业后继续在她名下读博,这让我十分欣喜。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始终感觉书没读够,儿时养成的阅读饥渴感始终隐隐约约在那里。而能够有读博士的机会,不管最终能否做出科研成果并拿到博士学位,我可是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在几年的时间里天天泡图书馆、尽情阅读,当然要珍惜这近乎奢侈的幸运。因为导师有很强烈的愿望让我继续读博,所以我由硕士升为博士的过程很简短也很顺利:个人陈述中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想继续读书的朴素愿望,研究计划就是硕士论文的进一步推进,推荐信中硕士阶段教过我的老师也极力鼓励我继续求学。2007年夏,在拿到国际关系学硕士学位之后,我顺利升入博士生院,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

在读博士期间,我选择的研究课题是中国的农民工与中国社会结构。法国学界非常看重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工作,认为研究者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最有价值。因此,在我完成基础阶段的课程学习并大量阅读欧洲经典的政治学著作之后,导师鼓励我回国多做实地调研,多与农民工打交道,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政治活动参与度。导师甚至鼓励我亲自去从事农民工的工作,为写好一篇实实在在的论文打基础。为了做好研究,我在欧亚之间往返数次,在生活与工作中多接触农民工,获取第一手资料,自己也去打过农民工常打的小工以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通过这些经历,我逐渐了解了这个群体的苦衷,也深知社会对这个群体的亏欠,更为他们的奉献、艰辛和生命力深深感动。我想,哪怕是写出一篇小小的不起眼的博士论文,也算是我对这个群体的爱与关怀的谦卑表达,他们本应获得更多。

多语种学习为我打开通向世界的门

我的导师Danielle Cabanis夫人拥有瑞士和法国的双重国籍,也拥有瑞士和法国的双博士学位。作为导师,她非常重视挖掘学生的潜力。她发现我是一个语言文化的爱好者,就鼓励我尽可能多地学语言。我原本以为中文、英文加法文对我的研究工作或是其他工作来说都已经足够,不会有任何理由再让我去承受语言学习的肉体之累和精神之苦了。但导师告诫我说,多学一门语言就能多了解一个群体的文化,对不同文化的了解能让人自然而然地打开思路,避免思想的狭隘,这对我的政治学研究也有很大帮助。于是我继续学习了德语、日语和少量的西班牙语。

在导师的鼓励和支持下,我首先学习了基础的德语。2008年初,我找到了图卢兹位于Esquirol地铁站附近的歌德学院,在那里学习了三个月的德语。歌德学院是德国政府开展德语教学和国际文化活动的文化机构,是非营利性质的文化机构。所有热爱德意志文化的人都可以去那里报名学习德语,没有任何门槛。教学时间也很灵活,有高强度的密集式教学,也有低强度的周末班等。德国教师非常富有责任心,教学非常严谨,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老师还常在课堂上和课下请学生们吃一些德国风味的食品,如姜糖蜂蜜饼、酸菜土豆炖猪肉血肠、炖猪脚等。歌德学院还会举办多种文化活动,如摄影展、画展、书展、电影放映等。这些活动大都是免费的,就算是收费的活动,价格也不过几个欧元,人人都可以承受。

经过在歌德学院的学习,我有了一定的德语基础,也慢慢喜欢上了德意志文化,再加上申根国(编注:指申根公约的签署和执行国,申根国之间取消边境管制)的便利政策,我在读博期间游历了德国的科隆、波恩、杜塞尔多夫、纽伦堡等城市。这些城市美丽、富庶,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很高,但在二战的时候,纽伦堡等地完全被盟军炸成了一个个巨大的“垃圾箱”。我的德国朋友们告诉我,他们认识的所有德国人家里都有人在二战中或死或伤。今天的德国人认为战争是人类犯下的最大的错,什么错都错不过战争。能从废墟中站起来,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罪与责,德国今天的富强与发达绝不是一个偶然。我被德意志文化深深感动,它正如我所热爱的自己的母语文化、英语文化和法语文化一样灿烂,一样博大精深。

2009年,为了能在博士论文中更详实地进行国际化例证,我还到日本游历生活了六个月,以了解中国农民工劳务输出到日本后的具体情况。经过努力,我的日语也达到了能够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程度。

多语种学习为我打开了通向更宽广世界的门:我接受了世界的多元化,接受了成败皆人生。因为思维里拥有了多重的文化参照体系,我更有耐心做事,更有信心做平凡人,也更能接受人与人、事与事的不同。我始终抱着这样的想法和对生活的热爱努力学习,认真观察着这个世界。2012年6月18日,我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完成了从英语硕士到法国博士的蜕变。这意味着我的生活又有了一个新的开始。下一步会怎样呢?我还是要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的工作。平凡如我,只要坚持努力,独立思考,同样会收获自己想要的生活。

从英语硕士到法国博士的经历告诉我,在通往世界的路上,外语学习绝不是什么障碍,自甘封闭、不愿尝试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障碍。只要能解开自我封闭的心魔,勇于挑战自我,普通的大学生也完全可以学好任何一门语言,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