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
定居确立之后产生了农业
在地质学上,最终冰期结束后气候转向温暖化的时代被看作是从第四纪的更新世向全新世过渡的阶段。时间相当于一万三千年前。这个时期的气候变动十分激烈,也是向着我们今天所处的地形和气候环境变动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旧石器时代后期所见的两大石器技术系统圈发生了变异。见于中国南部的砾石石器系统在最终冰期的冷温化中分布领域缩小至南岭山脉以南的华南。华北和华中则分别向着细石叶群和小型石片石器群转变。
在属于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华北山西省沁水县下川遗址,与细石叶一同被发现的还有研磨盘,由此可知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不但进行狩猎,而且已经懂得把橡子等坚果类果实制成粉末食用。旧石器时代后期,除华北以外,在以日本列岛中部为中心的地区也发现了用于坚果类制粉工具的研磨盘。这些研磨盘出现于刀形器阶段的多处遗址。
这类石器的出现应当是处于人类在气候变动的环境下开始寻求获取新食物方法的阶段。也就是说,在最终冰期的寒冷期,在尚未草原化的广阔的森林地带可采集坚果类果实,于是这些地区的人们转而采用了果实采集这种获取食物的方法。
那么这种变化是否也发生在中国南部呢?例如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猫猫洞遗址,这里以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小型石片石器为主,但也有的石器类似于日本绳文时代常见的那种用于砸击坚果壳的石锤。当地研究者认为这是用来制作石器的砸击石锤。另外,在属于华南的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广西柳州市白莲洞遗址后期层中,也发现了类似于坚果类粉末加工用具的石器。当地研究者认为是研磨用具和穿孔用具的石器分别类似于研磨盘和石锤。由此可见,在旧石器时代后期阶段的中国南部,随着气候转寒,人们的食物资源很可能也由坚果类代替了根茎类和果实类。
然而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换是与更新世向全新世的转换相对应的时代划分,也是繁衍于更新世的猛犸、纳玛象、大角鹿等大型动物灭绝的时期。这些大型动物的灭绝也显示了人类狩猎对象的转换,作为人类狩猎对象的动物群从此转向了小型动物。
定义新石器时代的首要因素曾经是磨制石器的出现。首先提出这个定义的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学者J.卢伯克。这是针对西亚及欧洲的史前学得出的定义,同一基准未必就能适用于全世界。例如局部磨制的石斧在日本列岛显然出现于被划分为旧石器时代的时期。
另外,关于新石器时代的历史时期划分,英国考古学者戈登·柴尔德更加重视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安定的食物来源,过去那种为追逐猎物而四处迁徙的生活得以转向定居生活。
柴尔德认为农业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他把农业的成立称之为“新石器革命”。说到农业,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进步,想到农业一定是超越了狩猎采集的进化阶段。但实际上是否如此呢?
定居生活确实为女性提供了安定的育儿期,为此,生理学上的妊娠间隔较之迁徙生活时期有所短缩。女性妊娠间隔的短缩意味着一个女性一生中生育次数的增多。人口因之激增,社会群体的规模也随之出现了变化。
然而如果说农业与定居共为一体,则不能一言以蔽之。日本列岛的绳文社会很早就完成了定居化,然而在定居化阶段却还没有农业。可以想见,是橡实、栗子等丰富的植物资源使定居生活成为可能。如同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争论,当今的学界尚有不同观点,但是认为农业诞生于定居生活确立之后的观点正日益受到支持。
在中国大陆,虽然最终冰期的气候转向寒冷,人类为适应新的生态环境,也把获得坚果类植物资源纳入了生存方式之中。最迟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即将结束的阶段即细石叶文化的阶段,华北一带无疑已将坚果类采集作为狩猎以外的食物来源。
随着最终冰期的结束,由于气候温暖化的影响,之前作为狩猎对象的大型动物也随之灭绝。人们的狩猎对象转向了小型动物。这必然导致追逐猎物的狩猎范围的缩小,并且人们一定是把活动范围转移到了广布着坚果类树木的低地森林地带。或者说,人们为了把植物资源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获得食物的方法逐渐发生变化,活动范围逐渐缩小,从而顺利完成了向定居社会的转变。
作为烹煮用具的陶器出现
日本列岛也开始有一些旧石器时代末期以后的居住遗址出土,同时出现的还有陶器。
陶器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的定居化。也有假说认为,要使坚果除去涩味就必须将其进行烹煮,陶器就是出于这种需要而诞生的。在从更新世到全新世的过渡期,东亚出现了陶器。也就是说,人们从此前的动物类食物为主的阶段到达了以植物类及鱼类贝类食物为主的阶段,在此阶段东亚一齐出现了作为烹煮用具的陶器。
20 东亚陶器出现期的遗址 自更新世末至完新世,东亚各地出现了陶器
在日本列岛,以陶器的出现象征着绳纹时代的开始。日本曾因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器的地方而受到瞩目。但是从目前的实例来看,该过渡期内出现陶器的并不仅限于日本列岛。从东西伯利亚的沿海地区到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都发现了距今一万年以上的陶器。目前已知的有:位于西伯利亚滨海边疆区的加夏(Gasya)遗址、华北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华中的江西省仙人洞遗址及吊桶环遗址、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华南的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等。在整个东亚,陶器出现在自更新世转向全新世的过渡期。
通过上述发现可以认为,陶器的出现很可能对应着人类越来越依存于利用某种植物资源或鱼类贝类的状况。另外,陶器出现于如此早期的阶段也是仅限于东亚的一个特色。
21 农业出现地与细石叶文化、砾石器文化 两者分布相接的地区为从华北南部到华北北部的地带(斜线部分为农业出现地。分为粟、黍农业和稻作农业地带)
在最早诞生农业的西亚,在农业出现了很长时期之后的公元前六千年左右,才出现了陶器。在此之前,用雪花石膏制作的石制容器较为发达,因为石制容器以及藤篮类容器就是有用的贮存用具。另外,用作烹煮的陶器当初并未得到重视。这一点在显示人类历史多样性的同时,更让我们注意到,陶器的出现是东亚的一个共同趋势。上述背景之下,中国大陆开始了“栽培”这种新的植物的生产方式。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同旧石器时代中国南部与华北在石器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延续下来一般,在华北与华中,农业社会开始以后,栽培作物的种类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即华北的粟、黍和华中的水稻。当然这也反映着栽培谷物出现之前生态系统的差异。在华北应该生长着相当于栽培产生之前的粟、黍的祖先的野生品种,而在华中也曾生长着栽培水稻的祖先即野生稻。接下来,关于向着定居社会的转变和栽培作物的成立,将分别论及华北的粟、黍和华中的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