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现代中国与发掘

各地相继诞生的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着“文化大革命”导致的社会逐渐平复,考古学研究再度恢复了活力。1972年中国相继与美国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恢复邦交,中国逐步开始对外开放。特别是1978年12月由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路线实施以后,伴随巨大的路线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加速。

在此时期,与从前的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北京大学为中心进行的发掘考察不同,各地博物馆及大学逐渐开始进行自主的考察研究。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地方的文物考古研究所从博物馆独立出来,成为独自进行发掘考察的专门研究机关。

各地发掘考察的进展虽说始于七十年代后半期,其发展其实与改革开放路线同轨而行,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除了之前的三大学术杂志,各地也开始发行地方考古学的专业学术杂志。1980年,陕西省的《考古与文物》、河南省的《中原文物》、湖北省的《江汉考古》分别创刊。1981年创刊的杂志则有黑龙江省的《黑龙江文物丛刊》(后改称为《北方文物》)、江西省的《农业考古》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文物考古》。

其后,至八十年代后半期,又有陕西省的《文博》、辽宁省的《辽海文物学刊》、河南省的《华夏考古》、江苏省的《东南文化》、江西省的《南方文物》、四川省的《四川文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新疆文物》、河北省的《文物春秋》、山西省的《文物季刊》(后改称为《文物世界》)等。

随着各地出版活动的活跃,加上发掘考察报告迅速增多,之前极其有限的考古资料得以飞速增多。同时,以这些丰富的资料为背景的研究活动也日益深化,而且具备了在考察后把成果及资料尽早与其他学者分享的学术环境。自1990年代开始,在中国各地开始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上述活动得到更进一步充实。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成果不仅对国内的学者,也对海外学者予以共享,从信息公开的意义上来看,这也可说是学术研究的一大进展。

1990年代,改革开放路线为中国的经济带来飞跃性发展。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各地的城市化,同时也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与工业化落后的内陆地区造成了经济上的差距。各省之间的经济差距又导致了预算的差距。

1970年代后半至1980年代期间在各地成立的考古研究所和文物考古研究所也难免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有享受着丰厚的考察研究费用的大城市的研究所,也有连少量考察费也难以负担的地方级研究所。经济差距自然也导致了各地考古学的研究进展的差距。

被认为是周王陵而轰动一时的周原的发掘考察

经济的发展还引发了急速的国土开发,对濒临破坏的遗址的紧急发掘也随之急剧增多。这也是当今考古调查的一个特征。这种事态使得考古资料数量大增,另一方面的现状是,越发旺盛的发掘考察报告等信息普及也引发了考古资料信息泛滥的现象。这与日本考古学所走过的道路相当类似,这些问题正日渐成为当前的课题。

中国当代社会正急剧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城市,现代建筑使市容焕然一新,社会生活也随之改变。尤其是闹市区出现的快餐店,其景象与日本甚至美国并无二致,这也是近年来的变化之一。

朝着IT社会的转变日渐迅速,城区的网吧随处可见。然而遗迹参观考察所到之处的农村地区或荒野一如往年般寂静,令人难以想象这是同一国度的景象。这样的社会变化也对大学的机构组织带来影响。近似日本的所谓大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的制度,中国也已开始采用。

例如北京大学的考古学系,相当于日本的考古学部。所设专业有:按时代划分的旧石器、新石器—商周、汉—唐专业,以及古文字、陶瓷器、博物馆学、考古科学等。其组织庞大,拥有师资三四十名。这般规模已是日本所没有的专业大型的考古学教育机构。1998年,又新设为兼有文物保护与古代建筑专业的专业考古学教育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又称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

考古文博院在1999年和2000年又分别开设了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其作用类似于日本的文部科学省主导的COE(Center of Excellence)制度,是为建成高级教育研究机构而设的制度,并享有特别预算。另外,吉林大学考古系也利用该制度申请并获准成立了吉林大学边疆考古学研究中心。开展边境地区的考古学及体质人类学研究,并积极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

另外,在1996—2000年,为科学断定夏商周年代而展开了夏商周三代断代工程,这是一项国家级工程。所谓夏商周三代,即中国最初的王朝夏朝、因殷墟甲骨文而得以确定的商朝以及灭亡商朝后建立了封建国家的周朝所存在的年代。

这三个朝代的历史均记载于《史记》,然而其年代只有西周的共和元年(前841年)以后的纪年得以确认。之前的年代只能以相对的年代关系来把握。

因此,关于商纣王灭于周武王的确切年代,人们只能从文献记录以及古代天文现象的关系来进行考证,进而总结各种观点得出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这个年代。而年代更加久远的商朝的成立时期,或是商朝盘庚迁都的年代,还有传说中的王朝夏朝的成立年代等等,都还包裹于谜团之中,尚无决定性的证据来确定其年代。

为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综合考古学、历史学、天文学、文物科学的力量,以求得出最为接近实际年代。这就是夏商周三代断代工程。

作为这项研究计划的一环,学者们在周朝初期的都城周原进行了发掘考察,并获得了新的考察成果。2004年,周原被认为很可能就是周王陵,这可算是该项研究的一个进展。但是目前对该处是否确实是周王陵尚无定论。在此之前周王陵一直不为人知,如果周原真的是周王陵所在地的话,这将是跨越三千年时间的伟大发现。周原王陵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附近。今后的发掘考察值得期待。

夏商周三代断代工程是在中国在经济发展取得成效后,为加强民族意识,把古代中国定位为先进文明而进行的。就像汉代至唐代,都曾把炎帝、伏羲、女娲从传说中发掘出来,作为史实来进行考证一样,其目的在于确定本民族的祖先,肯定其先进性和文明性。同时这也是一种国家战略,为的是对中国文明作为领先世界的四大文明之一的事实从科学的角度加以证实。中国的大国意识,也鲜明地反映在当前的这种历史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