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人像写真摄影与后期完全攻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器材介绍

对于人像摄影的初学者或人像摄影的爱好者来说,除了要对摄影抱有足够的兴趣和信心之外,还要对器材有所了解。如对于微距或生态摄影来说,我们的首先要选择的是百微镜头;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则可以像俗话中所说的“F8之下无狗头”,使用相机自身搭配的F8套装镜头,缩小两级光圈依然可以产生让人满意的画质;对于人像摄影来说,想要获得足够好的背景虚化效果,就必须使用大光圈镜头,而光圈越大的镜头其价格越昂贵。于是,“攒器材”成了大部分人像摄影师的必经之路。

无论是在网络摄影论坛上,还是在影友的线下交流中,大家最感兴趣的讨论总是围绕着“摄影器材”展开的。如“某位大师拍某组片子用了什么器材”或者“某类镜头的更新有多快,使用起来有多方便”等。器材作为摄影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大家把对器材的追求当成了一条提升摄影技术的捷径。很多人认为只要拥有了某套好的器材,就能立竿见影地提升摄影水平。现实真是这样吗?

但凡追求过器材的影友,想必都有过下面类似的经历。在学习拍摄之初,你朝思暮想着一款摄影器材,从新品发布就开始关注,参考了各大摄影网站的开箱、评测及对比等,比较了多个差异化版本,看着“尝鲜”的网友介绍经验,结果这款摄影器材越传越神,形成了“神器满天飞”的怪圈。而当真正将心仪和等待已久的器材弄到手之后,才发现想象总是美好的,即便使用了和别人一样的器材,也未必能拍出和别人一样精彩的作品。

“攒器材”既然是人像摄影爱好者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少走弯路呢?

1.1.1 机身的选择

从选择机身的角度来说,许多摄影爱好者都是从APS-C(先进摄影系统C型)画幅的入门机型起步的。因笔者习惯使用“佳能”品牌的相机,所以以此为例进行说明。佳能APS-C机型从低端到中高端分别有1200D 、100D、760D、70D到7D Mark II。

佳能低端的数码单反相机机型1200D

佳能高端的APS-C数码单反相机机型7D Mark II

针对佳能APS-C机型与全画幅机型的差异性,在使用佳能APS-C机型拍摄时,其镜头焦段相当于乘以全画幅机型的镜头焦段的1.6的系数。例如,APS-C机型的50mm镜头则相当于全画幅机型的85mm镜头的视角效果,而APS-C机型的85mm镜头则几乎等于全画幅机型的135mm镜头的视角效果。如果不是用于鸟类摄影、天体摄影、体育摄影、野生动物摄影等需要长焦段的摄影,而是从人像摄影的角度出发,应考虑全画幅相机在像素质量、高感光度性能、对镜头焦段方面的实际呈现效果及背景虚化程度。笔者建议影友通过APS-C画幅相机先熟悉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之后,再使用全画幅相机进行人像拍摄。

全画幅传感器尺寸

APS-C传感器尺寸

在常见的“135系统”中,全画幅相机一般占据产品中高端到最高端。对于已经跨进了全画幅机型门槛的影友,即便使用相对低阶的机型也能够满足人像摄影的需求。高端机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像素数量、连拍速度及高感光度性能方面。如果不是出于广告大幅输出的高像素精度需求或者婚礼纪实类的连拍要求,就其他的性能差距而言,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镜头搭配及光线来进行填补。当然如果你拥有5D Mark III这样的主流全画幅机型或是更高端的机型,那么完全能够在任何条件下完成人像拍摄的任务。

佳能入门级全画幅机型6D

佳能主流全画幅机型5D Mark III

1.1.2 不同镜头的特点与选择

在笔者摄影教学及带团摄影中,常见的问题有:用什么镜头拍人像会比较合适,所谓的“人像镜头”是否专指85mm这个焦距。以下是笔者的回答。

因为人像摄影最早起源于摄影棚内,当摄影师在影棚内拍摄半身肖像或者特写肖像时,往往会参考一些古典油画的构图格局。如果使用焦距太短的镜头拍摄,就会出现广角变形,导致人物失真的现象发生。而焦距太长,则会对影棚的空间有更高的要求。在拍摄时为了不出现人像失真的现象,建议从85mm焦距拍摄开始,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人像不会变形,且接近于人眼(指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进行观察)所见的常规空间透视感。因此85mm被定义为通常意义的“人像镜头”。

随着户外摄影的发展,以及“环境人像”与“人在景中”概念的延伸,摄影师面对山水也好,面对都市情调也罢,不必拘泥于传统的理念。实际上每一个焦距在人像摄影中都能发挥所长,且每一个景别都可以通过适合的镜头去呈现。

超广角镜头,打造“人在景中”效果

焦段为14mm~24mm的镜头被定义为“超广角镜头”。如果想要表现出场景的空间感,我们可以选择使用超广角镜头,将所要拍摄的人物作为一个元素点缀在画面中。基于此,一张成功的超广角照片就算去掉人物,往往也是一张不错的风景照片。

基于镜头“近大远小”的特性,超广角镜头能够将画面的纵深感以一种夸张的方式呈现出来,具有比实际场景更大的视觉张力。

EF 11-24mm F4L USM

EF 17-40mm F4L USM

在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人像时,应将人物置于接近画面的中部位置。因为越靠近画面边缘,元素的变形越明显。同时,要避免过高的机位导致模特的身高被视角压低的情况出现,应尽量利用低于模特的仰拍视角,利用广角的张力,使画面中模特的腿部更显修长。

相较于超广角镜头来说,中长焦镜头视角范围较窄,并且有“背景虚化”的特性。同时由于超广角镜头视角范围较大、焦距短、景深大而且没有虚化,所以容易加大初学者使用的困难程度。这种镜头的视角范围大,构成时涉及的元素较多,所以需要特别留意摄影的“减法”原则。在取舍中快速判定哪些是有特色、有趣味性而应该保留的元素,哪些是徒劳的、繁杂的应该被摒弃的元素。由于其不具备虚化背景的作用,很考验摄影者的构图功力,即在观者视线的引导中,如何让景中以“点”呈现的人在第一时间被注意到。

焦距20mm,光圈F4.0,快门1/320s,手动曝光

以下图为例,本张照片拍摄于香港的中环街角。由于客户希望拍摄出环境的全貌,而不只是画面中央的西式建筑,所以笔者在拍摄时几乎退到了身后商铺的位置。同时,在拍摄时必须使用超广角镜头才能容纳客户所需要的全部元素。画面两侧呈现对称的格局,下方黄色的斑马线如同一个容器一般将这对新人包于其中,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画面左侧存在深色的窗户,并伴随下坡路面,在视觉上感觉要重于画面右侧的灰色建筑墙面。因此在拍摄时,笔者在具有香港特色的红色的士与旅游车通过时才按下快门,以平衡整个画面。这也是香港旅行拍摄的标志所在。

焦距14mm,光圈F8.0,快门1/160s,手动曝光

焦距16mm,光圈F8.0,快门1/250s,手动曝光

以上图为例,本张照片的拍摄充分彰显了超广角镜头展现的完美空间感。超广角镜头所独有的景深效果可以给画面带来非常震撼的视觉感受,在拍摄沙漠场景时,即便画面尽头的沙丘也清晰可见,如此非常便于描绘沙漠的浩瀚无垠。同时,在拍摄时我们将模特置于画面当中,背景的苍凉与模特的柔美形成反差,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视觉张力。除此之外,由红衣作为画面主要的视觉牵引元素,足迹为次要视觉指向元素,明确了模特在画面中作为主体的地位。

小广角镜头,突出主体的同时又不失对环境的描述

所谓小广角镜头,是指焦段为24mm~35mm的镜头。在市面上,各厂家在24mm或者35mm焦距都有24mm F1.4或者35mm F1.4这样的产品。由于定焦镜头成像质量较好,弱光拍摄能力强,能灵活应对各种自然光和现场光,它在具有广角张力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背景虚化功能,所以被许多年轻摄影师所热爱。小广角镜头也是日系摄影风格的代表性镜头。

值得一提的是,时下流行的“美颜相机”和“自拍手机”等拍摄工具,它们的镜头焦段也多是以小广角的配置出现的。所以在使用这些拍摄工具进行拍摄时,在画面中会体现出适当的广角张力效果,从而轻微拉长拍摄者的脸形。

EF 35mm F1.4L II USM

EF 35mm F2 IS USM

小广角镜头相较超广角镜头来说,其焦段变大,并且多辅以大光圈,因此可以利用它虚化画面背景,突出人物在画面中的主体地位。由于用小广角镜头拍摄出来的画面视角较为宽广,在虚化背景的同时,也能对环境进行描述。此外,柔美的焦外效果能为现实环境添加一份诗意,给人带来浪漫的视觉感受。

以下图为例,画面中通过虚实对比的效果,明晰了模特在画面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让观者注意到遍野绽放的梨花,一份春天特有的清新活力气息扑面而来。

焦距35mm,光圈F1.8,快门1/2500s,手动曝光

小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的变形效果往往不太明显,所以很适合拍摄近照且希望带有一点广角效果的人像。以下图为例,这里我们利用小广角镜头拍摄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和它所带来的广角效果,使模特置于眼前,并将环境推后,清晰地记录模特此刻安静甜美的画面。在拍摄中,笔者利用略低于模特的机位,避免了因广角高机位俯拍出类似手机自拍当中夸张的大眼睛尖下巴的效果,以更耐看的角度完成了组照中人物的特写,同时用虚化开的胡杨叶作为黄色的背景布,强调了时光荏苒的感觉。

焦距35mm,光圈F2.0,快门1/640s,手动曝光

因为大光圈镜头对光线的敏感度,以及小广角镜头焦距较短,所以在拍摄时不易因为机身振动而造成画面模糊。一般来说,35mm的镜头只要配合1/50s的快门速度即可完成较稳定的手持拍摄。

以下图为例,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本次创作选择在夜晚进行。将都市人行隧道作为拍摄地,同时让模特身穿练功服,以舞蹈演员的身份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场景中。这象征了司空见惯的世俗化发展。本次拍摄仅用了现场光,没有任何辅助光源。隧道以外的暖调路灯投射的光线和隧道内的冷色光源形成鲜明的反差,与环境和模特所制造的视觉冲突共同构成了画面的张力来源。

焦距24mm 光圈F2.0 快门1/50s 手动曝光

中焦镜头,真实还原“所见即所得”效果

50mm中焦镜头没有广角镜头那么强烈的近大远小的空间感,也不具备长焦镜头的空间压缩感。它最接近人眼视角的自然透视感,因此被称为“标准镜头”。用50mm焦距镜头本身拍摄的平实效果给人带来临场感,无论在人像摄影还是纪实摄影当中它都有“进一步可攻,退一步可守”的美誉。因为中焦镜头制造难度相对较低,各厂家在50mm焦距布局了从入门级的F1.8到高端的F1.2,甚至极端的F0.95镜头。其中入门级镜头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被很多摄影爱好者选为第一支定焦大光圈镜头。50mm镜头虽然在背景虚化程度上不如长焦镜头明显,但在人像拍摄时它可以保证模特全身不变形,在拍摄半身照时能很好地突出主体,在拍摄特写时其轻微变形效果在可接受范围内。中焦镜头平稳的视角不像小广角镜头那样需要摄影师保持距离的敏感度,它可以更从容地接近拍摄对象,进行拍摄。在一些都市题材的拍摄中,因为其视角相对较小,在取景时也不容易带入太多的繁杂之物。因此,在这里笔者推荐将这种镜头作为人像摄影的入门镜头。

EF 50mm F1.2L USM

EF 50mm F1.8 STM

使用50mm中焦镜头拍摄时,人物与环境没有夸张的透视对比效果,画面中的模特犹如邻家女孩一般温柔。无论是多退几步拍摄环境,还是靠近模特拍摄情绪特写,中焦镜头都能够胜任。时常有影友提问:50mm与35mm镜头在视角接近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拍摄场景与模特的表达方式。如果希望在画面中多展现一些环境,自然应该选择35mm镜头;如果希望能够多体现模特在画面中的主体作用,选择50mm镜头则比较合适(见下图)。

焦距50mm 光圈F1.4 快门1/1250s 光圈优先曝光

在利用中焦镜头拍摄特写时,因为相机十分接近模特,所以建议将光圈缩小一些。

以下边第张图为例,这里使用了最大光圈F1.4的镜头进行特写拍摄,将光圈缩小到F2.2。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佳的成像质量,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超大光圈浅景深在近距离拍摄时造成模特一只眼睛清晰,另一只眼睛模糊的现象。

焦距50mm 光圈F2.2 快门1/160s 光圈优先曝光

在拍摄特写的时候,对焦点应该选择在模特的眼睛处,更精细一点来说是模特的下睫毛处,如此便能拍摄出凝聚情绪的特写画面。

在拍摄这组“舞蹈练功房的女孩”时,笔者不希望因广角的张力或者长焦的压缩感而抢走了主题本身的人文关怀。所以使用了50mm镜头进行拍摄。它平实的视角在构图中略过了复杂的元素,女孩的身姿及舞蹈的把杆清楚地交代了人物、场景与事件。一张照片的耐看程度有时候就来自留给观者的想象空间,如下图所示。

焦距50mm 光圈F1.8 快门1/50s 手动曝光

中长焦镜头,在摄影“减法”中体现去芜存菁

代表性的85mm与135mm中长焦镜头也许是人像摄影当中最常被提及的镜头了,它也被称为“中长焦定焦望远镜头”。基于“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的原理,中长焦镜头搭配大光圈拍摄,可以让焦外形成奶油般的虚化效果。在唯美人像及服装拍摄中中长焦镜头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都市类的人像创作中,当面对复杂的场景元素时,中长焦镜头的“窄视角”决定了在构图时首先要确定将哪些元素容纳到取景框中,从而做出一次拍摄中的“减法”判断。然后利用浅景深的背景虚化作用将一些无法回避的复杂物体化为背景中的一片光斑,融合与使用。与中焦镜头相比,中长焦镜头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下呈现的元素会更少。同时,这种镜头更强的虚实对比效果也是人像摄影中“突出主体”的惯用之法。

EF 85mm F1.2L II USM

EF 85mm F1.8 USM

TIPS

在众多镜头当中,85mm镜头一直被誉为“中焦人像镜头之王”。它以舒适的视角、迷人的大光圈以及优良的分辨率成为许多人像摄影发烧友追捧的对象,是追求高素质成像专业人士的上佳选择。

85mm F1.2镜头有着“人像王”的称号,在使用时将光圈全开进行拍摄,画面的色彩和锐度都会呈现出非常好的效果,并且在画面中可以制造出如梦似幻一般的前后景虚化效果,对于人像拍摄来说非常实用。就这个镜头的表现力而言,拍摄中的环境几乎已经“化”为了模特的陪衬物。超浅的景深像切割了空气一般,营造出唯美的感觉,如下图所示。

焦距85mm,光圈F1.2,快门1/2500s ,手动曝光

以下图为例,这张照片拍摄于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的回廊。模特于行走中蓦然回首,笔者利用中长焦镜头的望远特性对其进行拍摄,以保证即使模特正背离笔者走开也不会失去焦点。

焦距85mm 光圈F2.5 快门1/400s 手动曝光

选择F2.5的光圈而没有全开的原因是,抓拍模特走动中的画面,如果以全开光圈的浅景深拍摄,则很容易丢失焦点,造成对焦失误。

此外,这张照片从三个方面突出了模特主体。一是长廊的凝固感与模特的裙摆、姿态的飘逸感形成对比,二是纵深的空间感引导了观者的视线,三是基于中长焦镜头擅长虚实对比的特点,从近处的前景被虚化为色块开始,直到视线进入焦平面内停住,此时虚化的部分如同画框一般,将模特置于其中,且又很好地在画面中凸显出来。

TIPS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85mm F1.2这支镜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对焦慢,难以快速抓拍。这需要摄影师适应其节奏,同时在拍摄时也不能将光圈缩得太小。

以下面这张照片为例,这张照片选景于小区内盛开的鸢尾花丛中,利用中长焦镜头“视角窄”的特点,不需要开阔的场景即可营造出唯美的花海效果。同时,根据“距离镜头越近,则虚化越大”的原理,在与主体保持相同距离的情况下,画面前景的虚化程度往往比背景的要明显很多,使得前景花卉、主体人物、背景花丛明确地构成了富有层次感的影像效果。

焦距85mm 光圈F1.8 快门1/640s 手动曝光

TIPS

拍摄中,利用前景不仅能够增强画面的视觉感,同时还有利于为画面营造出更多的空间感。除此之外,将花卉、树叶等作为前景使用,还能很好地烘托出季节气氛,使画面充满诗意。

长焦镜头,拍出大景别的空间压缩感

在传统的摄影观念和人像拍摄领域的镜头焦距应用当中,广角镜头多被用来拍摄大景,长焦镜头多被用来拍摄半身肖像或者特写画面。随着外景人像拍摄对于器材需求的不断提高,与之前提到的利用广角镜头近拍由于透视感而形成冲击力相对应,用长焦镜头时后退较远的距离,囊括大景,可以产生压缩感。这也是风光人像的主要拍摄手法之一。

EF70-200mm F2.8L ISII USM

EF70-200mm F4L USM

以下面两幅拍摄作品为例,这两张照片拍摄于塔公(人称“摄影家的天堂”,距康定县城110千米,海拔达3千米以上),在广阔的草原上可远眺雅拉雪山。模特距离雪山很远,此时若利用中焦镜头或广角镜头拍摄,则不利于制造画面的压缩感,在取景时“雪山”这个重点元素在画面的比例会非常小。于是,笔者利用长焦镜头很好地拉近背景与模特之间的距离。两张图分别是用70mm和200mm的焦距进行拍摄的,前者保留了大片天空云朵,后者对人物及雪山同时进行了特写。

由此可以看出,在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人物若站在自然的背景板前,画面的构成清晰明了。这也是很多电影利用长焦镜头拍摄的原因所在。

焦距70mm,光圈F2.8,快门1/1000s,手动曝光

焦距200mm,光圈F4.0,快门1/500s,手动曝光

TIPS

长焦镜头的使用特点主要是把远处的人物和景物拉近,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空间压缩感,从而使画面变得简练、紧凑、饱满。同时长焦镜头能够虚化前景和背景,突出主体,并在透视效果明显减弱的基础上获得景物相互叠加的视觉美感。

在拍摄下图中这对恋人时,笔者利用了长焦镜头“视角小”的特性进行了一些局部的描绘。两边的廊柱被虚化开,作为空间的提示,长焦距让机位与人物之间的空间能够被用作前景的可能性大了许多,因而在创意上也就有了更多的发挥余地。不同于小广角镜头或中焦镜头,在利用长焦镜头拍摄时,不用靠近被拍摄的对象,可以像狙击手一样,不需打扰模特,就可以呈现出自然的画面细节。

焦距150mm,光圈F2.8,快门1/320s,手动曝光

在下图的拍摄中,保留了3个元素,即神庙一角的立柱与平台构成的古建筑遗址,背景当中的棕榈树(对东南亚地区的环境的交代),以及模特穿着柔美的衣裙伫立其中,凝神中安静的情绪也有了飞扬的空间。这张照片用长焦镜头拍摄,其原因在于笔者与模特实际上相隔了一道悬崖。用中长焦镜头或者中焦镜头无法拍出这样的构图。长焦强烈的压缩感拉近了原本与模特有较大距离的背景森林,主体与背景主次有序,并且将背景虚化开,使背景像是画布一般,有笔触,有脉络,却不以过多的细节扰乱视线。

焦距200mm,光圈F2.8,曝光1/320s,光圈优先曝光

在鲜花盛开的草原上,笔者拍摄了一对新人即将拥抱的一瞬间。低机位的角度,利用花海作为前景,以“捕捉瞬间”的手法保留人物自然且带有动感的状态。以湖泊与晴空作为背景,唯美的场景赞颂了爱情的甜蜜。当面对一个拍摄场景,我们需要培养取景的惯性思考,如其中有哪些元素需要表达、应该用什么焦距的镜头来拍、焦距的视角范围大概到哪里会比较合适等。这张照片的焦距是200mm,背景的湖泊与山脉依然有遥远的距离,在如此广阔的空间中,要组织花海、人物、湖泊、山脉及晴空等元素以合适的比例出现在画面中,那么一定不是正常人眼透视的写实主义拍摄就可以完成的,一定要利用长焦镜头的压缩感进行拍摄才可以。

焦距200mm,光圈F4.0,快门1/400s,手动曝光

1.1.3 补光工具的介绍

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光线是摄影师用来表达画面的重要因素。在人像摄影的范畴里流行着“太阳只有一个”的说法,意思是人工的光线永远取代不了自然的光线。诚然,自然光在绝大多数外景拍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合理地运用辅助工具进行补光也是完善画面的必要手段。

如在茂密的森林中或者在日落之后拍摄,环境光线可能已经很暗了,但为了使相机维持足够的快门速度而不至于抖动,在不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只能提高ISO感光度。大部分有摄影经验的人都知道,主流全画幅相机的感光度超过3200就会有明显的噪点,以至于影响画面的纯净度。如果这时候我们适当补光则既能合理地表现环境的时间与氛围,也能以高画质效果完成拍摄。在逆光拍摄时,在没有补光的情况下,人物与背景光比很大,按照人物曝光背景很容易出现过曝现象,按照背景曝光人物则很容易出现曝光不足的现象。此时只有通过对拍摄中的人物进行补光,缩小其与背景的光比,才有可能拍摄出人物曝光正常,同时保留背景细节的图片。笔者认为高水准的补光看起来应该是若有似无的,符合拍摄环境中光线的合理性,而不是无中生有突然冒出来一道奇特的光线。

焦距50mm,光圈F2.8,快门1/1000s,手动曝光

反光板

反光板是最常见并且最容易使用的补光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反光板与模特的距离和角度,可以改变画面反光的强度与面积范围。别看反光板价格低廉,其柔和的补光能使模特肤色看起来更加明亮而又悦目。善于利用反光板可以使摄影师大幅减少后期修饰模特皮肤瑕疵的工作。

最普通的反光板有金银色两面,根据环境光线的需要,可分别对应暖色调与冷色调进行补光。好一些的反光板会多一个白色的柔光面,在光线强烈的情况下,使用起来相较于金银色两面的反光板有更柔和的反射作用,适合于特写拍摄时对眼神光的补充。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如在正午头顶的日照条件下或者模特站在树荫下进行拍摄的时候,具有柔光面的反光板可以发挥“挡光”的作用,使用时只需将柔光面反光板置于模特与光源之间,半透明的柔光面可过滤掉强烈的光线,提供局部柔和光线的拍摄环境。

在尺寸上,从直径30cm的眼神光反光板到长轴2m的椭圆形反光板都有。从方便携带并且提供足够补光面积的角度出发,推荐直径1m的反光板作为外景拍摄的日常配备。市面大多数反光板支架都是为影棚内没有风吹的环境所设计的,如果在户外使用的话,很容易因为反光板较大的迎风面积被刮倒。所以在使用反光板的时候必须要一名摄影助理相配合才可以,并不适用于摄影师与模特一对一的拍摄场合。

反光板

利用反光板作为柔光拍摄出的效果

闪光灯

反光板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反射阳光或者环境光线,本身并不能发光,所以在阴霾的天气或者缺少窗户的室内环境中便不能发挥其作用。而这时候热靴闪光灯则是摄影师更好的补光选择。

热靴闪光灯作为机身所选配的原厂附件,具有“小巧灵活”的特点。它既可以通过插入热靴设备作为机顶闪光灯使用,也可以搭配无线遥控的引闪器作为离机闪光灯使用,甚至还可以把多个热靴闪光灯串联起来,通过分别调节输出功率来按照摄影师的创意进行布光拍摄。

在使用热靴闪光灯时,可以利用其自带的TTL模式,由闪光灯与相机共同完成测光并决定其输出功率,此时就如同相机使用P挡拍照的原理一样。而如果想进一步根据摄影师自身的需要决定闪光灯的输出强度,则可以将闪光灯设置为M手动模式,可在1∶1的全功率输出到1/64的微弱输出之间调节,高端型号的闪光灯甚至能提供1/128的极微弱输出强度,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拍摄中出现人工光源的痕迹。同时根据摄影师所使用的镜头,在闪光灯置于热靴设备且角度为正对前方90°时,闪光灯能自动甄别所使用的镜头焦距,以提供覆盖焦段范围的闪光输出。在使用灯头朝上的跳闪或者是离机闪光灯进行拍摄时,建议大家根据自身的创意来调整灯头的焦距范围。如果想要拍摄阳光透过云层分散的漫射光,可以将焦距设为较广角的24mm;如果想要太阳落山前透过窗户锐利凝聚的光线,则可以将焦距设为135mm或者200mm的长焦范围。

与此同时,闪光灯在普通模式上,具有1/250s的快门速度限制,当用大光圈拍摄而快门超出这一速度限制时,会造成闪光不同步的现象,从而易留下快门帘行进的痕迹。而针对大多数户外的拍摄,快门速度都在1/250s以上。为了突破这一限制,我们应该开启闪光灯的高速同步模式,以获得与相机匹配的快至1/8000s的快门速度。在开启高速同步模式的情况下,闪光灯实际上是以肉眼不可见的极高频率在一次快门激发的时间里连续闪光,所以其闪光功率也会大幅削弱,并且快门速度越快,闪光覆盖范围越小,适合近距离补光使用。

闪光灯默认输出色温为5500K,如果在低色温、暖光源的室内进行补光拍摄时,容易使主体与背景形成色温上的反差,出现例如模特肤色正常,背景却明显偏黄等现象。为了使闪光灯与环境光线的色温更加接近,我们可以使用黄色或者蓝色的半透明滤片,安装在灯头前面来改变闪光灯的输出色温。

闪光灯

利用热靴闪光灯作为补光拍摄的效果

外拍灯

热靴闪光灯具有单人易操作且轻便的特点,但是由于其功率较小,在户外进行需要压暗背景、突出主体的拍摄时难免会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外拍闪光灯是摄影师更好的选择。

大功率的外拍灯一般在时尚片拍摄时作为压暗背景的一种拍摄工具,有别于我们以上提到的补光工具,其在拍摄中一般作为主要光源存在。在使用外拍灯拍摄时,首先设置外拍灯的强度,一般有1~16级可以调节。然后将相机设为M挡,在外拍灯输出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机光圈越大,模特整体在画面中越显明亮,而快门速度越高则背景亮度越低,由此摄影师可以控制自己所需要的光比。

外拍灯由于输出功率较大,在光线微弱的环境中使用,容易覆盖所有的现场光线,因此会在画面中出现较明显的人工补光痕迹。

外拍灯

利用外拍灯作为主光所拍摄的效果

LED补光灯

当我们希望在拍摄中尽可能多地保留环境当中的自然光线,又需要对模特进行补光以获得安全快门速度并提升照片质感的时候,作为连续光源的LED补光灯则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较于闪光灯拍摄来说,利用LED补光灯的连续光源方式进行拍摄不仅能使画面显得更柔和,而且还能使其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真实化特点,容易被初学者掌握。

LED补光灯分为LED补光棒和摄像灯两种类型,前者补光面积较为均匀,后者所产生的光线有更强的方向性。两者都可以进行16级左右的光线强度调节,并且根据需要可改变发光色温。

由于持续光源无法做到闪光灯的输出功率,所以在白天进行户外拍摄时一般较少使用到LED补光灯,夜景或是室内拍摄则是其适合发挥的范围和领域。

LED补光棒

摄影灯

利用LED补光棒所拍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