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在一起的手:协同互利新经济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工智能技术解读人类大脑

以往,人们认为只有生物工程普及以后,才能真正实现人机融合。然而令人吃惊的是硅系集成电路芯片已经可以植入人脑。将芯片植入人脑的人机融合可理解为广义的思维解读技术、这种介入性的思维解读技术、支撑人机融合的神经网络技术和智能计算技术在近来备受关注,科学家也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研究热情。智能计算的核心问题是关于人脑的模拟问题;其中,神经网络系统理论以人脑的智能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与人脑的智能信息处理能力相关的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

由于生物神经网络的复杂性,人类大脑工作机理十分复杂,目前人类对自身大脑的认识还很肤浅,揭开大脑思维之谜任重道远。目前计算机的主要应用仍然是信息处理和科学计算,对于智能分析、推理、判断、综合等方面,现代计算机仍然显得能力低下。

虽然技术派科学家为公众勾勒了“电脑与人脑对接技术”的美妙前景,但是要想实现解读或者控制大脑完成复杂动作的愿望,技术上的瓶颈需要突破。因为人脑太复杂了,奥秘也一直没有被参透,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想要实现电脑对人脑的解读、控制和“兼容”,至少是两三个世纪以后的事情。

目前人机融合的“机器人”技术,尚处于生物电传送分析阶段。我们可将人机融合的思维解读技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生物芯片植入大脑末梢来解读简单信息,起到连接神经网络的接口作用。这个阶段,总体上可概述为以“人”为主的“机器人”阶段。

阶段二,将记忆存储生物芯片植入大脑,人脑利用芯片进行存储、读写或者思维,即“半机器半人”阶段。该阶段还可以细分为,以“读”脑为主的前期与可“读”可“写”的后期。

阶段三,人工神经系统可以模拟人脑,就是生物芯片系统完全置换大脑,即完全“机器人”阶段。目前人机融合技术刚进入第一阶段前期。

涉及到具体用途的机器人技术产品的开发研究,还需要认真甄别对待。比如用于工业的机器人、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机器人。机器人技术越进步,智能化程度越高,对社会进步的正面影响越大。但是,如果有人研究开发专门用于控制别人大脑思维的机器人或者受控机器人杀手,那就十分可怕。再比如社会是否允许开发机器人性玩偶、机器人保安、机器人仆从、机器人战士,就需要进一步甄别讨论。

也有科学家利用脑电信号来控制计算机。这是一种持续300毫秒的电脉冲,通常出现在大脑进行决策的时候,有时候也被用于测谎领域。计算机可以“知道”受试者想选择屏幕上显示的哪个字母。尽管利用脑电图实现人脑机器接口相对廉价和容易实现,但是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脑电图显示的是大脑中1000亿个神经元活动的总体状态,试图从中提取出特定的思维活动信息,就如同在万人大合唱中分辨出单个个人的声音。

有关研究证明了人们不仅可以从大脑中读出简单的运动指令,证实了思维意图贮存在人脑前额叶皮层的一个区域,而意图的执行则发生在另外一个区域。更重要的是,这种非侵入式的接口技术提供了新的希望——机器可以读出人脑抽象意图,比如打开电灯、阅读电子邮件。

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厂已经很普遍,有人预测,10年内,能够听懂语言指令的保姆机器人将进入普通市民家庭。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技术一旦与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将再次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面貌和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