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路发展新篇章——惠民篇
策划单位:中国交通报社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策划执行:中国交通报社新闻中心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党委办公室
本期专家: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信红喜
稿件支持: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党委办公室 赵伟
国家公路的民生密码
“以后人们出行时会有更多选择!与收费的国家高速公路相平行都会有一条免费的普通国道供选择;普通国道覆盖到县、连接成网,公众可以方便地通过国道实现在全国县县之间自由通行……”日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研究课题负责人、教授级高工信红喜为记者描绘了未来人们出行的变化。
按照最新出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普通国道规模由10.6万公里增加至26.5万公里,新增连接县(市)900多个,实现全国2858个县(市)全部有普通国道连接;国家高速公路连接到每一个城镇人口在20万以上的中等及以上城市和所有地级以上行政中心。无论是遥远的边陲口岸、偏僻的海岛小县,还是人口密集、产业发达的连片城镇,在2030年以前,都将逐步由这一条条“国脉”紧密相连,庞大的中国版图将因此变得活力充沛、动感十足。
“动起来”只是表象,其背后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行政密码、经济密码和民生密码。尤其是在民生方面,《规划》既蕴藏着对未来中国城镇化图景的全局统筹,也有对城乡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的全面考量,更有对老、少、边、穷以及产业富集区等地区的优先保障。
图1
图2
图3
图4
铺开一张惠民的路网
普通国道网总规模约26.5万公里。新增连接县(市)900多个,实现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都有普通国道连接,提升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此次《规划》编制,我们的思路有了重大调整——优先保障公平,注重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因此在《规划》布局上,优先考虑非收费公路系统——普通公路网的普遍覆盖和合理布局。”信红喜说,“这是为我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根据《规划》,普通国道网总规模约26.5万公里,新增连接县(市)900多个,实现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都有普通国道连接,提升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从10.6万公里到26.5万公里,大幅增加普通国道规模,就是希望从国家层面,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普遍的、广泛的、更加优质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信红喜说。
26.5万公里普通国道如何选线布局?
信红喜介绍,因为将“保证公平、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放在首位,所以在普通国道路线选择上,是按需选择,让普通国道通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在条件具备的区域完善拓展普通国道网,以保证公路运行效率。
以前国家公路规划主要考虑的是打开重要区域之间的连接通道,以满足国家重点物资运输的需要,因此,高速公路的发展成为前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在建设过程中,还出现了部分普通国道线位被国家高速公路占用、路线不连续不顺畅的情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公路建设及道路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汽车时代的快速到来,小汽车快速向二、三线城市甚至广大乡村地区普及,我国现有的公路体系将面临巨大的运输压力,未来发展需要一个覆盖广泛、具有网络化特征、便捷的、基础的普通公路网络。
“我们有一个预判,未来车辆发展的主战场将是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人们住得比较分散,生产、购物、上学、就医等也比较分散,特别需要小汽车出行。在这些地区,可以想象小汽车会像细雨汇流一样,从分散的乡村公路集聚到主要公路干线上。要适应这种巨大的通行需求,我们必须在规划上提前谋划,调整拓展普通国道网。”信红喜说,“单纯连接满足不了发展需求,一定要网络化,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率。”
同样出于保障公平、提升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长远考虑,一些当前并不具备建设条件,或建设难度较大的路线也被纳入《规划》中,比如新疆的阿克苏至昭苏公路。
“这条路线位于天山西部,跨越天山,是连接南北疆的一条重要路线,经济带动作用巨大,建设难度同样巨大,需要在冰川里面建设隧道。我们把这条路纳入《规划》当中,目的就是通过《规划》推动这条路的建设,以改善一方百姓的出行条件、拉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信红喜说。
“当然,在建设过程中,这些在山岭重丘区域的普通国道会根据地质、地形情况,灵活采用技术标准,既保证安全性和抗灾能力,又能满足出行需求。”信红喜说。
要公平也要效率
兼顾公平与效率。实现普通国道和高速公路的协调发展,明确普通国道侧重体现基本公共服务,高速公路侧重体现高效服务,加强两个网络在功能和布局上的衔接协调。
同样是普通公路,西部或偏远地区的选线目的和功能定位与东部发达地区不同:西部或偏远地区重点是为了满足干线“可达性”需要,要发挥适应并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东部地区的重点在突出“效率”上,既为人们出行提供个性化的选择,也进一步适应并满足区域之间对通行效率的需求。
此次《规划》的亮点之一,就是在全国各主要公路通道上布设与高速公路平行的普通国道,通过普通国道分担沿线中短途客货运输需求,让高速公路可以充分实现快速、高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中长距离运输。另外,一旦因特殊情况高速公路难以通行,也可以发挥普通国道的应急替代作用,提高路网运行和服务的可靠性。“对于公众,也会有一个个性化的选择。如果说考虑成本或想沿途游览,可以走普通国道;如果急迫,要快速实现两点间位移,可以选择高速公路,效率会更高。”信红喜说。
比如,浙江宁波至台州沿海大通道被纳入《规划》的普通公路体系中。原本这条通道中有国家高速公路,此次又增加普通公路,一方面提升了普遍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巩固了对周边产业的支撑力。“将一部分车流引导到普通公路,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提高了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信红喜认为。
按照《规划》目标,国家高速公路全面连接地级行政中心、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边境口岸,可以实现1000公里以内的省会间当日到达,东中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当日往返、西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当日到达。
在提升“效率”方面,《规划》对未来交通量较大,或者受地形等条件限制难以扩容改造的通道,比如在东南沿海、京港澳高速公路这些重要通道上,增设平行复线;强化区际联系,比如为加强长三角地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增加杭州经南昌至长沙的路线;优化路网衔接,主要增设能显著优化路网形态的少量必要的路线,包括一些地区环线。此外,通过完善国家干线公路,加强国家公路与重要机场、港口、铁路枢纽的有效衔接。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与城镇化格局、城镇体系布局、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相适应,统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合理布局国家公路网。
随着珠三角、长三角等都市化区域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北部湾、成渝等新兴城市群加速崛起,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快速发展。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正在形成。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其中新型城镇化已被定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全面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关键。
“这次《规划》,在保留上一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连接所有目前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这一标准的同时,特别增加了‘连接地级行政中心’的标准,扩大了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覆盖面,将有力支撑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信红喜说。
此外,《规划》结合国家提出的“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将一些海岛县整体列入普通国道的连接目标;对一些不符合人口规模要求和行政区级别要求,但又具有特殊资源优势的地方,也整体纳入了普通国道连接范围。
信红喜表示,未来将会有大量县城成长为人口在10万到20万之间的城市,在一些城市群地区甚至会出现多个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60%以上。一个农村人若变成城市人,他的出行频率将提高8至9倍,他的消费能力将提高3倍以上,这些都将给未来我国公路客货运输带来巨大需求和压力。
在此背景下,《规划》考虑的重要指标就是“城镇化”的问题。《规划》与国务院批复的各区域规划进行了有效衔接,注重加强城市群内外交通联系,形成多中心放射的路网格局,大幅提升国家公路网对小城镇的覆盖水平,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如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中小城镇密集区域之间,增加公路网密度,进一步提升通行效率,促进中小城镇群整体连片发展;在上海与南京之间,布设沿长江南岸的普通国道,连接张家港、江阴等县市,强化这些中小城市、周边产业集聚点与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国家公路网不仅是连接主要经济区域的快速运输通道,也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的载体,在支撑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由国家公路、省级公路、乡村公路各层次组成的约580万公里总规模的公路网,基本可以满足整个国家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公路总体布局和建设总规模也将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信红喜说:“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建设期的投资需求拉动效应,更重要的在于投入使用后运输效率提高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我们期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更高运输效率的带动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