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隐逸诗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本书的探索

本书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相比,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探讨。

第一,把文化学与诗学结合起来,研究隐逸思想和隐逸诗学的关系,对六朝隐逸诗产生的思想渊源及时代背景做了深入的考察探索。从隐逸与自然、隐逸与自由和个性、隐逸与生命意识、道家隐与儒家隐等角度,对隐逸思想的动机、目的、分类、意义等做了一番梳理。从六朝政治环境变化、思想潮流影响、审美风尚引导等方面探寻隐逸诗创作的深层次原因。此外还引用了一些西方哲学、美学观点来解读六朝隐逸诗学,这也是古典诗学研究中一种新的尝试。

第二,隐逸诗流派研究,把隐逸诗创作团体研究作为一个重点。已有的研究成果重点多在于具体的文本研究,把作家作品独立起来,以个案研究为主。本书主要进行三曹隐逸诗研究、竹林七贤隐逸诗研究、太康群英隐逸诗研究、东晋庐山诗僧隐逸诗研究、萧氏家族隐逸诗研究、北迁文人隐逸诗研究、陈朝隐逸群体诗歌研究等。

第三,在隐逸诗的类型研究中,首次把佛隐诗作为隐逸诗歌一大类型纳入研究范畴,对佛理隐逸诗的渊源流程、内容与形式、代表诗人、审美风格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此外还注意各种诗体类型的相互关系,如游仙诗、山水诗、田园诗等与隐逸诗的区别与联系,弥补了隐逸诗研究中的一些缺失。

第四,本书注重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以朝代为经,以作家作品为纬,以年系事,完成六朝隐逸资料系年的编撰工作,在编年中以一些重要隐逸作家为线索,串联各种史实,试图揭示隐逸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与时代潮流的关系,并还原整个六朝时期隐逸诗作的真实图景。

第五,考论结合,辨伪去妄,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对一些固有看法提出异议。在隐逸思想论述部分,认为儒家隐、道家隐两家的源头在《易经》。在隐逸诗学研究中,对先秦至六朝一些隐逸诗作者、创作背景等重新考证,运用新材料,得出新观点。陶渊明研究,是六朝隐逸诗研究绕不开的话题。本书从钟嵘品陶“隐逸诗人之宗”切入,用一个专题论述,着重从隐逸与田园的结合、陶渊明与六朝隐士的区别、时人对陶渊明的评价、陶渊明隐逸诗歌的特殊形态等角度来解读诗人及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