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中国发展与东盟互联互通的背景

1.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升级

中国向来重视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周边国家合作,将周边外交视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石。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更加重视睦邻外交。近年来,在和平崛起时代背景下,中国为了把握战略机遇期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将周边外交置于外交格局中的重要地位。2012年中共十八大指出“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习近平等新一代的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周边外交”,把周边外交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打造中国周边外交的“升级版”,重视周边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2013年10月底,中国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64年来第一次召开周边工作会议,也是新一届党中央召开的第一个重大外事工作会议。苏晓辉:《中国外交凸显顶层设计(望海楼)》,《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2月12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讲话强调,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这次工作会议从战略高度对新形势下中国的周边外交进行了全局规划。

良好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调整进一步提升了周边国家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未来周边依然会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依托。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在多个重要的双边或多边场合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一系列区域战略合作设想。这不仅凸显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合作的诚意,同时也表明,中国的周边外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共赢格局。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构建更多合作平台,让周边国家感受中国的诚意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题中之义。发展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是巩固和扩大双边共同利益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与东盟国家是陆海相连的友好邻邦,而且一向坚持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要与东盟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在与东盟携手走过“黄金十年”后,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10月召开的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中描绘了中国与东盟未来“钻石十年”发展路线图的“2+7合作框架”,其中也包括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从中国未来的对外发展战略规划中不难看出,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

2.中国-东盟关系密而不亲

2016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从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正式关系以来,双方的政治关系很快从部分对话伙伴国上升到全面对话伙伴国、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进而在2003年发展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就签署《东南亚无核区条约》基本达成一致。经济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同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了2927.8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720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间的相互投资也迅速增长。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双向投资额达到1500亿美元。

图1-1 2015年中国-东盟贸易关系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6-05/26/content_5077130.htm

尽管双边贸易额和投资额不断增长,双边共同利益越来越多,但是东盟与中国的关系总体上却是密而不亲。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的密切并未改变东盟对中国存有戒心和实行大国平衡政策的立场。东盟国家在经济上愿意与中国加强合作,搭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安全上却主要依赖美国,并希望通过美国、日本和印度在本地区的存在来平衡中国在东南亚地区不断上升的影响力。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要求中国通过双边、区域或次区域合作以及功能性合作来增强东盟与中国的相互依赖,夯实双边关系的基础。推动涵盖交通、信息通信、能源管网的互联互通建设不仅从物理上将中国与东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可以通过提供更便捷的人员和物资流通渠道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

3.域外大国与中国在东盟竞争激烈

随着东盟整体实力的增长和在地区事务中影响力的不断上升,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也日益重视与东盟的关系。虽然“大国平衡政策”是东盟对外关系中的一贯立场,但近年来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大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改善和加强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

美国与东盟关系的基础原本就比较深厚,尤其是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老东盟国家。从小布什政府后期开始,美国对东盟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2006年7月,美国与东盟签署了《实施加强东盟-美国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框架文件》,8月双方又签署了《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同时推动双边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奥巴马上台后,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东南亚,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东盟的关系发展迅速。2009年7月美国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湄公河下游国家举办了首次“美国-湄公河下游部长会议”,启动了“湄公河下游计划”,同年11月美国与东盟举行了首次首脑会晤。同时,美国还加强了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在巩固与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与越南、柬埔寨等东盟新成员国的关系,尤其是调整了对缅政策,加强了与缅甸政府的接触。吴登盛政府2011年上台执政后,美缅两国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互访,双边关系逐步正常化。随着政治关系的缓和,美国放松了对缅甸的经济制裁。民盟领袖昂山素季一向被视为缅甸民主的标杆,民盟政府执政期内的缅美关系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为本地区有影响力的大国,日本和印度一直与中国争夺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日本在二战后与东南亚国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巨大投入有效地推动了次区域合作的发展。2003年12月,日本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签署了《面向新世纪的日本与东盟伙伴关系》的《东京宣言》,日本承诺此后3年在湄公河开发上出资15亿美元。2005年9月底,日本与湄公河流域四国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第一届经济部长会议,达成了一揽子合作协议,日本承诺向湄公河流域四国提供各种新的援助项目,包括建设沟通整个地区的生产与销售网络及各种基础设施。2014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访问缅甸期间,表示日本将无偿资助缅甸78亿日元(约合4.72亿元人民币),用于帮助缅甸建设铁路等公共设备。《日本无偿援助缅甸78亿日元 帮助修建铁路等设施》,网易,http://news.163.com/14/0326/13/9O9144H000014JB6.html。印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实施了“东向政策”,在拓展战略空间的同时,试图遏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2003年10月,印度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11月,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三次印度-东盟峰会上,印度总理辛格与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和平、进步与共同繁荣伙伴关系协定》赵洪:《冷战后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国际论坛》2006年第2期,第50页。。2009年8月,印度与东盟在曼谷签署了《货物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已于2010年1月1日生效。2012年12月,印度和东盟在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之际,将双边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在东盟的主要政治、经济伙伴中,中国的地缘优势最为突出,然而这一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汪海:《从北部湾到中南半岛和印度洋:构建中国联系东盟和避开“马六甲困局”的战略通道》,《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9期,第75页。面对域外大国的激烈竞争,中国必须找到新的合作切入点,才能在与东盟的合作中胜出。发展与东盟的互联互通,中国占据地缘优势和先发优势。因此,提升互联互通水平,进而带动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成为密切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自从2009年东盟提出加快内部的互联互通以来,中国顺势把加强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支持东盟内部的互联互通作为提高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依赖程度和经济一体化水平、夯实中国与东盟关系基础的重要途径,互联互通很快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也是每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面时必谈的话题之一。

4.发展互联互通成为中国-东盟的共同需求

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人流量和物流量的上升,现有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双方内部经济社会发展及双边经贸活动和人员往来的需求。发展双边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中国和东盟的共同要求,双方都根据自我发展需要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的规划。

东盟把内部的互联互通视为保证东盟共同体在2015年按期建成的重要途径和共同体巩固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2010年10月,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并决定建立东盟互联互通协调委员会,以协调和监管该规划落实进程。《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提出,从长远来看,实现东盟与外部更广地区的互联互通,将有利于巩固东盟的核心地位。参见ASEAN, 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December 2010, p.5。该规划包括700多项工程和计划,投资规模约达3800万美元,东盟希望美国、中国、日本等对话伙伴国通过多元投资积极参与其中,切实推动东盟内部以及东盟与其对话伙伴国间的互联互通。《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许多项目的目标完成时间是2015年,且以内部联通为重点。目前,东盟正在筹备规划2015年后互联互通蓝图,拟加强与域外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

在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基础上,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构想。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根据该文件,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一带一路”的目标之一就是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使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要对接《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东盟后2015互联互通议程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共同优先领域,探讨完善中国和东盟间的互联互通途径。《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中国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tytj_674911/zcwj_674915/t1344899.shtml。该行动计划进一步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将加强互联互通合作作为密切双边关系的共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