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爱的长江,爱的背包:公益是一场耐力长跑,我们自带加速度
2016年11月,由长江EMBA28期校友宋显、才华煜倡议,28期全体同学参与,并联合知名校友陈伟鸿的鸿基金共同发起的“爱的长江,爱的背包”公益项目,创下长江公益史上决策最迅速、筹备时间最短、募款速度最快的纪录——从策划到上线仅6天时间,上线仅52小时,即完成42万元筹款目标,为42所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送去4242个“爱的背包”。这是长江公益的一次“热情、速度、耐力”的奇迹,不同的人会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不同的启发:热爱运动的人,看到的是体育精神的魅力;热衷公益的人,看到的是解决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的新思路;追求成功的人,看到的则是行动力的重要性……
一个媒体人的公益之路
你多久没有提笔写过一封信了?给亲人,给爱人,或者给朋友?
2017年,一档名叫《见字如面》的读信节目,以豆瓣9.4的超高分成为了国产综艺节目的一枝新秀。在这个我们不再写信的年代,它用一封封言浅情深的书信,带我们重温了那个“从前慢”的时代的浪漫。
在这个我们不再写信的年代,你绝对想不到:中国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在顽固地使用着“家书”这种古老的通讯方式与亲人保持联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在中国公益领域,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是比物质资助更亟待解决的问题。来自父母的亲情无可替代,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良好的机制,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写信,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而想要促成这6300万留守儿童与父母保持每月通信的,只源于一个人的公益初心,他的名字叫陈伟鸿。
在长江商学院的校友名录上,陈伟鸿是公众知名度最高的校友之一。
他是央视最优秀的主持人之一,从2004年主持财经节目《对话》至今,他对谈过无数政商大佬,其中不乏比尔·盖茨、巴菲特、希拉里、马云、柳传志、曹德旺这样的风云人物。节目中,陈伟鸿以温和沉稳又不失睿智幽默的主持风格,探求着这些巨贾大亨的成功密码,勾勒出他们风云际会、沉浮跌宕的人生传奇。
在陈伟鸿的观察中,那些最伟大的企业家,往往也是最脚踏实地的慈善家。随着社会知名度的提高,陈伟鸿也经常被邀请参加一些公益项目、担任公益代言人等,每次他都欣然应允,但又总觉得自己所做不过杯水车薪。所谓见贤思齐,他想向那些脚踏实地做公益的“大佬”学习,真正把公益当作一个专业、系统的事情来运作,推动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
2011年,陈伟鸿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鸿基金”,把目光投向中国教育公益领域。在他看来,公益模式虽有千千万万种,但唯有教育,具有真正改变命运和人生轨迹的特别力量。
长江商学院EMBA13期校友,长江公益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鸿基金创始人陈伟鸿
2013年5月,鸿基金发起“爱的背包”公益项目,把目光更精准地聚焦到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根据全国妇联2014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为6102.55万人;
他们之中,79.7%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托付给亲戚朋友代为抚养,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3%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64.8%的留守儿童一周或更长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8.7%的孩子甚至与父母根本没有联系!
这些留守儿童都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生活上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情感上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思想上也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极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和心理发育的异常——
根据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因为母亲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遭受欺负比例高达58%;9.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亲或母亲去世对自己“几乎没有影响”;甚至有11.4%的孩子为了发泄心中不满,对调查人员谎称“父母已死”……这些触目惊心的调查结果背后,折射的是父母情感的缺位对孩子造成的难以估量的阴影。
陈伟鸿和孩子们在一起
创立鸿基金以来,陈伟鸿曾多次深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的偏远农村探访留守儿童。如果要他讲一讲印象最深刻的孩子故事,他可能会讲一天一夜停不下来——
在云南一座连绵的大山里,他跟随过那里的孩子上下学,目睹那么小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3小时山路,放学再走3小时山路。他们都是顶着星星出门,伴着月亮回家,路上没有人陪伴,也少有灯光,如果遇上阴雨天,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陈伟鸿曾问一个小朋友:“多久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了?”小朋友说:“三年。”他问:“那为什么不把爸爸妈妈的照片随身带着,想他们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呢?”孩子害羞地说:“我都是把爸妈的照片放在一个黑房子里,只有在想得不行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看。我怕一看见照片就想哭……”
还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小女孩,问起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女孩一脸茫然,她说自己对爸爸妈妈几乎没有印象了。陈伟鸿问:“如果见到爸爸,你最想对爸爸说一句什么话呢?”女孩想了很久,最后用小小的声音挤出一句:“每个月再多寄一点钱回来吧,奶奶说如果钱不够,我书就要念不下去了。”陈伟鸿掏出手机,说:“现在就和爸爸说说话吧?”电话打通了,他把手机放到女孩耳边,女孩低声唤了句“爸爸”后,便再无一言。而电话另一头,太久没有听到女儿声音的爸爸,一时竟也语塞,一言不发……
作为一名记者,陈伟鸿经常提醒自己要懂得克制情感;但是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每次遇到这种场景,他还是止不住地掉眼泪。他时常问自己:难道我能做的只是流些同情的泪水吗?我要如何做,才能给到这些孩子真正的帮助,唤醒他们与父母之间冰封的亲情?
一个装满了秘密的书包
“爱的背包”就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而诞生的。这是一个装满了惊喜的背包,包括——
一个书包:设计有360°反光条,让往来车辆离老远就能看到孩子的身影,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支手电:在漆黑孤独的山路上,用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给孩子们战胜黑暗的勇气;
一本好书:精选优质的儿童课外读物,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丰富课外生活;而且送给每个孩子的书都不大一样,鼓励孩子们主动与小伙伴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本相册:将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瞬间定格,让孩子在思念父母的时候随时都能拿出相册,回味美好的时光,仿佛他们一直在身边;
“爱的背包”介绍
24枚贴好邮票的信封:一半留给孩子,一半让他们随信寄给父母,鼓励他们在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至少通信一次。相比打电话,可以反复阅读的书信无疑是更好的连接情感的纽带。
为了鼓励孩子多与父母写信交流,鸿基金还为“爱的背包”设计了一系列激励机制:联合全国留守儿童集中的中小学校长组成校长联盟,通过校长鼓励和督促孩子们每月给父母写信;在每一所发放“爱的背包”的学校里配置“爱的邮箱”,学校委派特定老师看管,帮孩子收寄信件。
在“爱的背包”基础上,鸿基金又发起了“萤火虫夏令营”公益项目:每年集齐24封信件的孩子,可获得免费到北京参加“萤火虫夏令营”的机会。目前,鸿基金已组织过几百名留守儿童来到北京,参观天安门、故宫、长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科技馆、博物馆等名胜古迹和文化设施。这些孩子中,有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所以“团圆”也是萤火虫夏令营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参加“萤火虫夏令营”的孩子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
截至2016年年底,“爱的背包”已走进全国25个省106个地区,为2874所学校156379名留守儿童发放了“爱的背包”,物资运输里程达到2455685.7公里。在中国,平均每月有158900封“爱的家书”在流通,至少9万名父母和孩子养成了每月通信的习惯。
当这些孩子一笔一画在信纸上写下对父母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之时,他们不会想到:在遥远的远方,还有一群人正在与他们的生命发生着关联……
一场爱的接力赛
时间回到2016年11月30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上,赫然出现八个汉字:“爱的长江,爱的背包。”画面中,有一个抱着粉色书包的中国小女孩和一个正在奔跑的中国男子;画面下方的一蓝一红,正是长江公益和鸿基金的LOGO。
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向来被誉为“世界十字路口的广告牌”。长江公益和鸿基金为何会此时出现在这里?画面中的神秘男子又是何许人也?
且让我们细细说来——
2016年11月30日,“爱的长江,爱的背包”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
爱的初心
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的“神秘男子”,名叫宋显——陈伟鸿的师弟,长江商学院EMBA28期校友,一位热爱公益和运动的CEO。
在户外运动界,宋显是大神级的人物,从首尔国际马拉松到北极马拉松,从亚沙挑战赛到东西南北极地挑战,从登顶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到完赛全程乞力马扎罗马拉松……这位“跑马狂人”和“登山狂人”曾立下誓言:40岁前必须完成七大洲马拉松+登顶七大洲最高峰+南北极马拉松的“7+7+2”挑战。
作为京金所CEO,这位金融公司的“霸道总裁”也把运动和公益的生活方式带入了公司:早在2014年,京金所就成立了“户外俱乐部”,倡导低碳生活、环保出行的理念;在京金所,热爱公益是招聘员工的必备条件之一,因为在宋显看来,责任心是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而一个热衷公益的人,必然是一个是非分明、勇担责任的人。
长江商学院EMBA28期校友宋显
当2016年宋显进入长江商学院,上完“公益第一课”,领悟到长江文化的两个精髓“公益和运动”后,心中顿生相见恨晚之感:我和长江简直是天生一对、天作之合啊!
新生入校三把火,进入长江的第一年,他就搞了三件“大事情”。
第一件事是亲手把长江商学院的校旗带上欧洲屋脊——厄尔布鲁士峰。
2016年8月,宋显完成自己挑战七大洲最高峰目标的第二座山峰——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峰。登顶成功后,他和队友尹帅(长江商学院CEO11期校友)一起高高举起了长江的校旗,让灵动的长江蓝飘扬在纯净的雪山之巅,以此作为表白母校的礼物。
第二件事,是带着近40名长江企业家校友一起去香山“捡垃圾”。
一直以来,香山公益环保行都是“京金所户外俱乐部”的保留活动。2016年11月2日,香山又到了满山红叶、游人如织、遍地垃圾的季节。这一次,宋显发动了近40位长江校友一起行走“香巴拉”路线,一边登山锻炼身体,一边为香山做一次沿途大清洁。他们全程使用可降解垃圾袋,身体力行倡导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一天下来,这群CEO和高管们都纷纷表示:很有意义!捡一天垃圾比在家里“葛优瘫”有意义多了,也有意思多了!
至于第三件事,就是发起“爱的长江,爱的背包”公益项目了。
这件事的原委,要先从宋显的一位女同学——EMBA28期校友、杭州万色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才华煜说起。
和宋显不同,才华煜是在进入长江后才开始蜕变为“跑马达人”的。2016年6月15日,才华煜在长江商学院“北京训练营”第一次跑步,4公里不到竟然跑了45分钟,跑完第二天腿疼得都不能走路了,那时候她是一枚典型的“运动菜鸟”。可是到了2016年11月6日,她已经在纽约,跑完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
才华煜的蜕变,是长江的感召,也是宋显的鼓励。
长江商学院EMBA28期校友才华煜
在才华煜连全程马拉松具体多少公里都没搞清楚的时候,宋显邀请她一起去纽约跑马拉松;在才华煜想要放弃训练的时候,宋显鼓励她:“创业的人怎么能没信心?能完赛得完赛,跑不完爬着也得完赛!”之后,才华煜咬紧牙关,严格按照宋显制定的训练计划,提前半个月到美国开始训练。纽约马拉松当天,宋显更是全程陪伴,特别是到了最后10公里,对跑“首马”的才华煜来说,每一步都是泪水和疼痛。这时,宋显给她唱《花房姑娘》、给她讲自己登顶乞力马扎罗的故事,他们用非洲人的仪式一路互相鼓励加油,才华煜终于提前40分钟顺利完赛!
在回国的飞机上,他们一路聊,才华煜一路感慨万千:来长江以后,同学们给予她的温暖、鼓励和爱,是如此有力量,竟能让她完成从来不敢想象的挑战!而温暖、鼓励和爱,更是需要传承的。从高中时代就参加公益活动的才华煜,汶川地震时曾经发起过“绿丝带”企业公路救援的公益组织,她也是壹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多个公益组织的终身义工。
两人热爱公益的人,越聊越兴奋:“咱们发起一个公益项目吧,用体育精神,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这时候,宋显说接下来他要去“7+2”马拉松挑战的最后一站——南极,才华煜突然来了灵感:这是最棒的契机,我们就用南极的挑战,做一个公益项目吧!42公里,不仅仅是一个马拉松的距离,也可以是很多爱心的凝聚,如果我们能影响1万人爱上运动,同时献出爱心,每人捐出42元,就是42万元!我们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
说到孩子,才华煜立即想起了曾经在汶川地震公益救援活动中,采访过她的师兄、央视《对话》节目的主持人陈伟鸿。陈伟鸿师兄的“爱的背包”项目,正好可以为42所学校的留守儿童送去4242个爱的背包!
“爱的长江,爱的背包”这个公益项目,就在纽约飞北京的途中,在宋显和才华煜的心中酝酿成型了。
爱的速度
说干就干!两个天蝎座的长江校友,11月8日下了飞机就开始分头行动。
11月9日,与长江公益闫雯老师、28期年级主任王婧老师确定项目。
11月10日,与鸿基金、腾讯公益确定合作方案,当晚才华煜连夜完成所有策划案和宣传稿的撰写。
知名校友陈伟鸿、吴婷、孔二狗、李小白、曾花;28期1班陈坤、赵鹏、张强、李伟、吕晋杰、吴纲、宋显;2班徐铖研、梁静、冯兴、肖长今、来超;3班吴京、王明、兰佳、李杰灵、才华煜;4班王景春、夏磊、陆丰、陈雅娴;5班高强、姚遥、薛照红;以及长江MBA、FMBA班的师弟师妹们一起为“爱的长江,爱的公益”发声
11月11日,长江公益向28期全体同学发出总动员!在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之下,“爱的长江,爱的背包”被确定为长江EMBA28期年级公益项目。
11月13日,由鸿基金、28期各班公益委员、宋显、才华煜共同组成的“爱的长江,爱的背包”筹备小组在长江商学院北京大本营——东方广场正式成立!
宋显(右)带着“爱的长江,爱的背包”公益项目旗帜,在南极为爱奔跑
11月14~16日,包括陈伟鸿师兄、28期知名校友陈坤、吴京在内的30多名长江校友为活动拍摄了宣传照;鸿基金快马加鞭,腾讯公益也特地加快了审核进度,为“爱的长江,爱的背包”上线腾讯公益筹款平台做准备!
11月17日,“爱的长江,爱的背包”在腾讯公益正式上线;同一天,宋显背起行囊远赴南极,去地球的另一端为爱心奔跑。
11月19日,上线仅52个小时,“爱的长江,爱的背包”就完成了42万元的筹款目标!一共4652名长江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了爱心捐款,其中,EMBA28期校友高强年仅5岁的女儿果果,就通过“一起捐”发动了身边的196人,共捐出2万元善款!
这是长江公益的一次速度奇迹,也创下了长江公益决策最迅速、筹备时间最短的公益项目纪录。同年,“爱的长江,爱的背包”被腾讯公益列为“2016年度最佳公益筹款案例”。
11月30日,在EMBA28期校友、亚太第一卫视(香港)传媒集团CEO高强的奔走下,“爱的长江,爱的背包”成功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这一次,长江公益作为中国运动精神和公益精神的代表,登上了世界舞台,也让更多外国人感受到了中国公益的热血力量!
爱的耐力
在宋显看来,马拉松是一场考验耐力的持久赛跑,公益也是。
他见过许多马拉松选手,在起点处热情满满、斗志昂扬;但事实的真相是,他们之中并非所有人都能跑完全程,只有少数人能迎来终点处的欢呼和掌声。
完成42万元的筹款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宋显还数次和鸿基金一起,参与“爱的长江,爱的背包”的线下活动,去贫困地区学校探访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爱和温暖。
2017年1月,“爱的长江,爱的背包”线下活动第一站在河南省兰考县三合庄小学展开,宋显和当地一个小男孩一起生活了两天时间。
去了小男孩家里,宋显才知道什么叫“家徒四壁”:家中只有一张床和一台特别老旧的黑白电视机。晚上睡觉时,能听到老鼠在地上爬来爬去。孩子的爸爸在北京打工,为了招待宋显,妈妈特地杀了一只鸡,做了一盘炸鸡块。宋显给小男孩吃,结果他一下就把整盘炸鸡块吃光了……
离开时,宋显对小男孩的妈妈说:“以后孩子的学费就由我来资助。”他深深意识到城乡儿童生活的差距,几千块钱可能只是城市孩子一个乐高玩具的价格,却可能帮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让他从此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而小男孩的姐姐,则由才华煜同学提供资助。
2017年3月,宋显又和长江EMBA28期1班同学一起,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八角乡四平中心小学,参加了“爱的长江,爱的背包”第二站线下活动。
在那里,宋显给孩子们讲了一堂课,分享了对自己人生影响最深远的四个词:正直、善良、责任、担当。他希望把这些优秀的品质根植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在他们心中点亮一束光,激励自己勇敢前行。
才华煜、陈伟鸿、宋显三人在第三届长江公益奖颁奖典礼上
2017年4月,在第三届长江公益奖颁奖典礼上,“爱的长江,爱的背包”项目获得年度长江公益项目奖。典礼上,才华煜、宋显、陈伟鸿三人分别以“初心、速度、耐力”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接力演讲”,三个主题、三段历程,完整诠释了这一场爱的接力赛:以热爱为初心,将行动力化为速度,再以恒久的耐力加持,长江公益之路才能走得又远又稳。
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进入长江后,校友们对公益都会达成一种共识:一群人并肩战斗的幸福感,比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幸福感,要多得多;一群人撬动的社会力量,比一个人单打独斗撬动的社会力量,也要多得多。
对陈伟鸿来说,鸿基金这七年的公益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场孤独的跋涉,他一直在不断接收世界的善意。
最初,鸿基金刚成立时,只有十来万资金,起步非常困难。因为工作关系,陈伟鸿虽然和许多企业家成了好朋友,但他从来都不好意思开口请求企业家们的帮助。
有一次,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在新闻里看到了鸿基金的报道,主动打电话给他:“鸿基金现在有多少钱啊?”陈伟鸿特别窘迫地说:“才刚开始做,有十来万吧。”尹明善一听:“这不行啊,这能办的事太少了,我明天让秘书给你打50万元过来。”那50万元,是鸿基金接收到的第一笔大额社会捐赠,直接点燃了整个团队的士气。一直到今天,陈伟鸿都对这份情义念念不忘。
这些年,鸿基金也陆续得到陈伟鸿许多企业家朋友、央视同事和长江商学院校友或直接的捐款,或间接的帮助,这两年更是和福建校友会有密切的公益合作。除此之外,他也感受到了许多社会普通人的善意。
一年暑假,“萤火虫夏令营”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组织了几十个小学生去北京参加夏令营。孩子们需要先坐几个小时汽车到西宁,再从西宁坐40个小时火车去北京。但是,由于买票条件限制,孩子们被分散在不同的车厢和座位,鸿基金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怎么保证分散在不同车厢的孩子坐40个小时火车平安抵达北京呢?后来,鸿基金通过微博和火车站广播,发起了志愿者征集。于是,乘坐同一列火车的许多旅客站出来了,纷纷表示愿意沿途看护孩子。最后那一趟列车,虽遥远漫长,一路上却充满了快乐和暖意……
正是这许许多多人的善意,汇成了陈伟鸿做公益的动力,也汇成了他做公益的快乐源泉。这个世界的改变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做了许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正如陈伟鸿在长江商学院的历次活动中,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
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爱心不辞斗斛,方可薪火相传。
对话陈伟鸿
Q:您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做公益吗?公益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
A:会的,我已经带他们参加过好几次“爱的背包”活动了。
最初我会告诉我的小孩,虽然农村的孩子生活条件不如你,但他们跟你是一样的,生活在同在一片蓝天下,我希望你们之间可以通过平等的交流建立友谊。后来我也会刻意让他们单独去参加一些活动,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次我儿子跟鸿基金去农村,前两天他还不太适应,用手机给我发照片说你看这里条件太差了,但是后来几天他发给我的照片就有了变化,他开始去捕捉一些当地孩子玩耍、快乐、美好的画面了,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他应该是得到了成长的,起码他开始学会去亲近,去理解另一种生活了。
Q:您是长江公益委员会委员,您觉得现在的长江公益和过去的有什么区别?
A:我觉得最大的一个不同是越来越多的创新出现在了长江公益里,不仅是项目上的创新,也有许多理念上的创新。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认同一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益”的公益。比如说儿童教育这个领域,之前大家只是想:我要为孩子们盖一座教学楼,我要为他们修缮宿舍,这个才叫公益,没有想到另一种无法量化的——比如孩子是不是更快乐了,孩子和外界的沟通是不是更顺畅了,这些东西之前是被大家忽视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会觉得它们和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是同样重要的。
Q:您对长江公益未来的期许是怎样的?
A:我记得2008年我在长江上学的时候,还没有公益学时制度和公益课程,但是现在有了,这是长江特别了不起的地方。因为这是在正儿八经地告诉自己的学子:公益是怎么回事?每个人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到公益中?公益带给别人和带给自己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至于未来的长江公益是什么,我畅想了一下,可能是有一天我们的公益学分消失了,做公益不再写入学校的要求里了。而当我们取消了这个公益学分,所有的同学也不再是为了学分而做公益了。可能就在上课的某个时刻,我们相聚在一起做了一个公益嘉年华,每个人都来分享自己曾经做过的公益——这个公益不是现在临时的一个计划,而是在过去两年或三年之中,我持续在做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个更伟大的进步,说明所有来到长江这个平台上的人,早已经把公益当成了一种习惯。
本文作者:金越
案例点评
“爱的长江,爱的背包”作为长江EMBA28期全体同学联合鸿基金集体发起的公益项目,从项目设计到参与方式,均可圈可点。
该项目聚焦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除了简单的物质帮助外,还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诉求。背包的设计非常巧妙,装有图书、相册、贴好邮票的信封等,鼓励孩子们通过写信的方式与父母沟通,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情感缺位。
项目易复制、易执行、易评估、效果好,贴合商学院校友的公益方式。目前已经走进全国25个省,并将会在更广的范围推广。
在参与方式上,作为一个集体项目,“爱的背包”有效集合了校友资源,包括陈坤、吴京等在内的30余名校友为其宣传。同时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完成了线下与线上的关联互动,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长江商学院自成立以来,垂范“善其身,济天下”的责任和担当,践行“无公益,不长江”的理念,在学员中产生的每一个公益项目都精心策划,既独特又有效。作为公益伙伴,公益时报与愿长江商学院共同携手,未来也将继续为中国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刘京 公益时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