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
第一节 草图设计
在开始动手制作陶艺作品之前有一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勾画草图。通常,我们都习惯于在脑海中完成这一步,它可能只是一个轮廓不清的模糊的幻影,也可能是具体到形、色的实物最终的模样。脑海中所勾勒的图形的具体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有人对于造型本身就敏感,因此他于大脑物化的形象特征就会相对明确而具体,这一类人相对较为严谨,作品一般会有板有眼按照自身的要求而逐步成形,具有掌控作品的能力;有人不具备这种感应,思维发散而跳跃,相对而言较为随心所欲,一般是想到哪做到哪(这样的人也占相当比例),致使作品的优劣凭借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因素,自己无法完全把握作品的最终效果。并且,陶艺在成型的过程中要经过诸多工序,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能源,一旦作品烧成后,就再也无法复原。倘若经过这么多时序,作品不能令人满意,最终被丢弃,那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相对于那些不擅长联想的学员而言,在制作陶艺作品伊始,就要在勾画草图方面格外用心,因为它最终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加强这种初步的规划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因为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学习并获得的。
学习画草图是最简洁的方法,而且过程也非常简单,遵照这个过程,不仅会提升你对想象力的驾驭能力,也会适时加强你的严谨度,因为陶艺不仅仅是艺术范畴,它更受自身工艺性的严格限制,不了解和掌控它的工艺性,就无法创作出满意的作品,因此要认真对待,才能有所收获。
1.界定你所要创作作品的用途 (做什么用的?)
任何作品都具有实际用途也就是功能性:主要分为实用功能和非实用功能两种。实用功能是指有意识的制作出的具体用于实际使用上的造型,同时也辅助有一定的装饰美感;非实用功能则是主要用于陈设、装饰、美化作用的造型,实用性是次要的。在一件作品上,这两种功能性是同时存在的,只是主次有别,一般以一种功能为主而已。
在开始创作前,你首先要在脑海中盘算的就是:“这件作品做什么用?”这样的界定当然只是宏观上的,粗略的估算,但是首先界定作品的用途是很重要的,它决定最终作品存在的价值。同时还可以初步估量出作品的大小、体量和相应的制作成型方法;另外也可以具体落实草稿的选择范畴。可以说带有明确的意图来实施的作品,会更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一下就抓住主题,不至于过于盲目。
2.具体造型的分门别类
这一步主要是要落实出作品具体的功能和使用情境,包括:具体的物化作品的名称,怎么用,用于怎样的环境,为谁而设计使用等。在这里设计就会带有明确的主观意图,同时在具体细节上也会有所表现。具体以功用来区分常见品种,分类如下。
(1) 器皿类
碗 饭碗、茶碗。
盘 点心盘、茶盘、菜盘。
茶壶 侧把执壶、弯把壶、提梁壶。
罐 茶叶罐、插花罐、装饰罐。
筒 笔筒、画筒。
杯 茶杯、酒杯、咖啡杯、马克杯。
瓶 花瓶、装饰瓶。
(2) 雕塑类
人物
动物 鱼、鸟、马、狗、猪等。
植物 梅、兰、竹、菊,及其他各种花草等。
主题造型 围绕着一个主题而制作的一系列造型的组合,比如迷你小场景、室内空间一角、各类点心、菜肴、玩具系列、生物系列、植物系列、海底世界等。
(3) 特定功能类
纪念品 为某一特定事物或人物设计的作品。
陈设用装饰品 挂件、壁饰。
功能用装饰品 镜框、纽扣、风铃、手机座、卡片夹。
这些选择的范畴就像手握的调色板,只要选好了颜色,就可以着手画一幅图画。
3.着手绘制草图
完成上述两项构思后,我们就可以马上把要做的作品的模样在草纸上画出来。构画草图关键是大致画出作品造型的轮廓、颜色、肌理效果三方面。可以选用普通的打印纸,也可以选择速写本。画笔可以是任何你伸手就能够拿到的笔,颜色不限,不过为了突出造型特点,颜色单纯一些最好。因为是草图,不用画得过于详细,如果不善于描绘,什么立体感、三维效果之类就无需去塑造,画平面图就行。当然如果擅长这方面的描绘,画得清晰明白即可。过多的笔墨情致对于草图而言有些画蛇添足,因为在之后的实际制作和烧成中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可预料的状况,画得详尽,最终的效果可能会由于这些不可知的意外而有悖于草图的初衷,变得大相径庭,甚至是背道而驰,会使人在陶艺求知之路上徒增烦恼失望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往往在还没得见它的庐山真面目而欢心雀跃时,就会抹杀了对它的憧憬。所以,在勾画草图上要学会抓住重点。
4.草图上记录的指示性作用
在草图上,还要做一些文字或细节的记录。实际上草图是实际效果的一种示意图,它会指示并引导观者或是合作伙伴,沿着作者的思路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如同建筑大师绘制好草图后,会有助手帮助他完善并付诸实现一样。草图是一种思维上的指示,所以在草图上可以有文字的标注,这是对思考过程的记录:对当时灵感乍现一刻的感触,对于一些个人的偏好在细节上的特别流露,具体到色彩、线条的思考,对材质肌理的要求和最终效果的设想,以及在此基础上联想到的一些相关的或者毫无关联的其他事情等。草图并不是简单的图文再现,而是对设计的宏观规划和思考,不只是理性的标注、记录,也有因为它引发的一些情感、情绪的流露。这些标注在实际的创作中非常可贵,因为灵感往往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赶快记录下来,很可能当时的感觉就再也找不到了。并且,这种草图很可能会成为今后创作的灵感的源泉。把每一次的草图都收集并整理好,它会在不断的创作中积累成册,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成为创作的新起点,也未可知。所以记录并整理好它们,它将成为你的另类财富。
5.根据绘制的造型做出模板
有些设计因为它们是独一无二的,按照草图制作就可以。但有些设计需要系列化,比如系列的杯子、盘子。在大小或高度上相同的地方,就要考虑做一致的模板,使它们在外形上达到预期的统一。模版在此只是一个泛泛的统称,对不同种类的造型模板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泥板成型系列的盘子,由于底面造型相同,可以用白纸裁出底面造型的纸模,然后再在制作过程中按照这一纸模复制,而使造型统一;有些圆形器皿在高度上或是口径上的尺寸相同,比如系列杯子的造型,相同高度(粗细可以不同),或是相同口径(高度可以不同),这时可以准备一把尺子直接用,或者用筷子、小木棍、竹签等,在上面画好长度,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拿来当作标尺使用,也十分简单方便。总之,从这一步开始,要学会制作方便快捷的工具,使创作事半功倍。
6.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要知道草图并不是效果图,离最终作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改进余地。鉴于陶瓷特殊的材料性和工艺特点,大多数初学者对它的掌控程度多半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经过一定成败的积累,因此还不能获得足够的经验。然而,又想在制作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作品以理想化的程度再现,这种心境相信大多数学员都有过。但是,现实终究会有不可预知的因素存在。为了避免因未达到预期而产生的挫败感,就要清醒地认识到,草图的作用是初步勾勒脑海中设想造型的记录,相当于那一日、那一刻脑海中灵光乍现的一个底片。把它以造型的方式记录下来,再假以时日使它以实物的形式出现,这是理想的、顺利的状态下经历的路径。但很多时候,可能之前草图也画好了,预期的设想也完备了,可是在接下来的实际制作中受到干扰,或是主观情绪上的或是外在不可知的因素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你继续下去的可能,也有时在制作时突然产生新的灵感,就会在之前的设计构思上分叉,进而产生新的创意。此时你会面临着选择:可能会回到之前,也可能会走向新的起点,也可能综合两者再创一条新的征途……总之,在这条路上,虽然蓝图已经勾画出来了,但是仍旧有无数种可能指引你达到新的彼岸。结果可能会与设想不同,那也是陶艺魅力所在,所以,只要坚持走下去,认识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就会明白殊途同归的道理。
7.设计草图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经过设计训练的人而言,设计谈何容易,反之亦然。我们在设计的道路上总感到吃力或是力不从心,这是一定的。任何一种设计,都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创造从无到有,还要使其变得美好,这就更加艰难,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遭遇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在陶艺选修课上,见到许多同学面临这个问题,从最初的举步维艰、无所适从到后来的突然明悟,总有个过程,这里提供一些建议。
①不知该如何开始?
许多同学反应不知道该怎样选择,可选的太多,人物、动物、植物,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其实选择有很多种,我们只是在不断缩小的范围里,圈定那个属于自己的而已。首先要确定大的范围:衣、食、住、行。在这个范畴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再缩小范围,使范围具体化。尽量把“衣食住行”四字所包含的选择范畴用词语填充丰满,比如,“衣”可以联想到各式服装,引申为外在表皮,比如一些动物身上的特殊质感,甚至可以是衣柜、服饰等;“食”可以联想到美食、食品加工等,由这些词又可以衍生出一些相关的事物,比如美食可以是美酒佳肴、面包、蛋糕、点心;也可以是具体的各类蔬菜和水果。由此类推,在这场文字的游戏中,你肯定会找到一个兴趣点。
②该怎样选择?
刚起步时,说是勾画草图,可是脑海中的造型一幕一幕的闪过,根本就无法抓住,这时该怎么办?一般来说,是快速的记录最感兴趣的主题,不论用图形还是用文字。用图形就比较直接,用文字就先把对它的感觉用语言记录下来,再转换成理想的图形。无论何时“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找到你感兴趣的一点,突破它,你就会发现新的风景。在无从选择时,请选择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开始入手。
③做到中途无法继续?
创作中面临瓶颈很正常,许多方案开始时信心满满,到后期却无法继续的例子很多,这也都是正常的,毕竟创作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一件作品的诞生都要经历很多曲折,尤其是优秀的作品。不可能轻轻松松的毫不费力地完成,作品就如同你的孩子,它一定是经历过一定的孕育与培养才会成功。所以面临取舍时,要仔细考虑,权衡继续与放弃的利与弊,再做决定。也可以先把自己的作品包好,以备后续,然后去做其他的事,暂时不去考虑自己的作品的问题,或者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看看别人在做什么。趁着这段空闲的时间,拉开与作品的距离,减少对自身作品的关注,实际上也是加强了对作品解读的客观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重新打开作品包裹,体会一下再见它的心境。你可能会有客观的新发新,足以支撑你去继续完成;也可能还是停滞不前,那可以改造它,彻底把你对它的不满剔除,这样坚持到最后总会有一个结果。好比手中的拼图,最后一块拼上作品才完整。我个人认为,作品没有好坏,只有喜欢与否。每一个作品都是作者本人的侧写,相应的记录了你的心路历程,建议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因为这个过程比什么都来得重要,经历了创作的艰难,你才会在艺术之路上更好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