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都市区是以一个大的城市人口为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大都市区作为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主体形态,大都市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凸显了城市群和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反映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随着世界城镇化不断向高级阶段的演进,大都市区作为区域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不断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和涌现,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在进入20世纪20年代时,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大城市人口开始逐渐向郊区迁移,形成了具备相当城市功能的郊区,区域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不断连接起来形成大都市区。1920年,美国有58个大都市区;1940年,增加到140个;目前,美国大都市区达到331个,大都市区人口近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0 %以上。日本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是以大都市区发展为主导特征,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形成了东京、大阪、名古屋、福冈四个大都市区,目前日本近八成的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在四大都市区。欧洲如英、法、德、荷等国,在其城市化发展中也出现了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的现象。大伦敦地区、大巴黎地区等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都市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以超大城市和大城市为特征的城镇化不断加速发展,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6.1%,大批农业人口涌向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北上广深等地区常住人口迅速大规模增长,“城市病”频发,直接影响了超大城市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于是,在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产业的向外转移和城市功能的疏散,以北京和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都市区迅速形成。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和人口大省,不仅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2015年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相差9个多百分点),而且区域分布也极不平衡。郑州作为河南省会,以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和我国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大量农业转移人口的首选地,外来人口相对较多,过去5年郑州净流入人口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第七位,使得无论是公共服务供给,还是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承载,都不能满足需要;同时,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郑州土地供给有限,房地产价格高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8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郑州新房和二手房分别为5.6%和4.5%的环比涨幅,同时位居第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郑州市区容量愈益有限,资源呈相对稀缺态势,凸显了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现实情况看,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为纽带,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正在形成,郑州企业已经越界进入开封,跨河布局新乡和焦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层次的提升、国内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以郑州中心城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双核,以城际快速交通为基础,以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为纽带,按照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统筹协调、跨界互动原则,着眼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支撑国家战略实施、打造中西部地区核心增长极的发展目标,在“一小时通勤圈”内推动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地打破传统行政区划分割,按照区域经济规律进行整合,构建组合型郑州大都市区,业已具备良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拓展郑州的发展腹地,延长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增强集聚渗透与辐射带动功能,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对于优化中原城市群结构,提升河南城镇化质量,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以及深化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王建国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