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是加快河南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 有利于加快推进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但总体水平相对较低、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历史上城镇化发展最快、成就最突出的时期,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中原城市群实力日益增强,现代城镇体系逐步形成,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产城互动发展成效显著,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入。然而,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明显偏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市发育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服务水平不足,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使河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任务艰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寻找河南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为当务之急。

就目前来看,河南当前已有超过5000万人口居住在城市内,城镇化率很快将超过50%,即将进入城市型社会新阶段,无论是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还是从拓展郑州发展空间的现实需要出发,郑州大都市区的建设都显得尤为重要,刻不容缓。通过建设郑州大都市区,郑州市及其周边地区能够进行系统规划和一体化建设,使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范围内形成层级清晰、优势与功能互补的城市化区域,增强大都市区建设区域吸纳要素、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促进郑州市及其周边地区通过内涵式发展增强吸纳外来人口和转化本地农业人口的能力。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有利于对城乡区域进行统一规划,推动政策和资金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郑州城区与周边乡镇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速消除郑州与周边城市的灰色地带,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郑州大都市区的建设,将是一个城市区域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将为河南省其他地区增强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和小城镇互动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 有利于推动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河南省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为了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正在持续推进,国际上主要是向东南亚和南亚等地区转移,国内则主要是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目的是充分利用当地相对较低的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维持产品竞争优势。其中,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明显的以产业链为主脉、集群式成行业转移特点,国内市场特别是国内上下游市场的配套衔接成为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考虑因素。河南的工业体系相对完善、人力资源丰富、枢纽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形成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巨大优势,成为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但河南省产业转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挑战,一是国内外承接产业转移呈现“白热化”竞争态势,郑州与武汉、长沙、西安等中西部中心城市相比,优势并不明显;二是全省产业发展布局仍显散乱、缺乏核心支撑;三是产业配套和服务能力较弱、缺乏上游产业和高端服务支撑,通过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要使河南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目的地的不二选择,要使河南省内产业结构实现优化,都需要加快推动中原地区的城市抱团发展,形成合力进而转化成综合竞争力。建设郑州大都市区就是实现中原城市群组团发展的最现实的选择。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有利于集聚区域发展的高端要素,充分发挥郑州市枢纽优势和腹地优势,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吸引区域营销中心转移、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发展要素市场和总部经济,持续提升郑州作为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服务中心、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等核心城市功能,提升郑州核心区的辐射能级,为全省和中原经济区发展提供高端要素服务支撑。建设郑州大都市区,还有利于引导郑州市产业向周边地区有序转移,更重要的是能够借助郑州市核心城市功能的支持,大幅度提升大都市区内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使郑州大都市区成为承接高端服务业、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先进工业的科学发展新高地。通过郑州大都市区的发展,有利于构筑以高端服务为支撑、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各地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为基础、以关键产业链条为主脉的现代产业体系,最终实现优化河南产业结构和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目标。

三 有利于打造河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十三五”时期,是河南形成现代化建设大格局、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河南的宏伟发展蓝图,亟待培育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增长极。河南省“十三五”规划要求,通过推进结构性改革、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提升中原城市群竞争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等六大关键举措,到2020年实现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力争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然而,与周边区域核心城市相比,郑州市无论在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和产业层次上,还是在城市功能和经济首位度上均存在明显不足,在对全省和周边地区的直接带动与辐射发展方面均难以起到应有作用。河南要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得先机、实现突破,必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加快推进郑州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发展,建设大郑州都市地区,形成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撑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核心增长极。

从发展趋势来看,郑州大都市区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郑州市经济扩散趋势和周边城市向心发展趋势日趋明显,部分产业随着郑州市经济发展逐步向外转移,周边城镇因其较低的生活成本和较好的生态环境也逐渐成为郑州市部分人口居住和休闲的目的地,开封、新乡、焦作和许昌四市都已明确表达与郑州实现对接发展的强烈愿望并制定了发展战略。建设郑州大都市区,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实现多方面的集约功能、规模功能和效率功能,起到带动整个中原地区发展的龙头作用。建设郑州大都市区,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经济区,发挥其在某些产业和领域已经具有的国内外领先优势,对河南具有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以及经济运行模式起到引导、拉动作用。建设郑州大都市区,能够联合新乡、开封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的城市,整合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发挥出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从而将郑州打造成为河南的科技创新增长极,带动河南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设郑州大都市区,能够加快郑州与周边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的统筹协调,补齐郑州作为核心增长极的社会短板,从而提高河南的社会发展水平。

四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河南对外开放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快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战略,深处中原内陆地区的河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抢抓这一历史机遇,河南省主动出击、积极争取,迅速形成了以航空港、国际陆港和跨境电子贸易等为基础的对外开放载体平台和创新机制模式,赢得了建设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第一批内陆自贸区的战略机遇,承接了一批具有全球意义的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了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走出国门,构建起了与沿海相当、与国际接轨的对外开放体系,对外开放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向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加快推进。

然而,河南对外开放仍面临巨大挑战和困境。当前,河南省实施对外开放的区域、领域发展不均衡,外商投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部分城市,投资的领域主要以外贸加工、能源原材料等劳动、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为主,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份额仍然与当前河南经济和人口总量不匹配,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不够。同时,大量传统产业尚未形成对外开放竞争优势,一些现代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仍未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还没有形成对全球资源进行配置的格局和能力,尚未形成完善和合理的对外开放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对外开放综合竞争力亟待提升。尽管郑州抓住其处于河南五大国家战略核心腹地这一新机遇,通过发挥其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已经在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格局内陆新高地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也必须认识到,河南省对外开放基础仍然相对薄弱,郑州市在实施对外开放的国际国内竞争中仍然处于相对劣势。

郑州要发挥出推动河南对外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还要打造对外开放的高地,凸显郑州“国际范”。因此建设郑州大都市区就成为提高河南对外开放程度的必由之路。通过建设郑州大都市区,郑州与周边地区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航线等通道建设以及各类口岸建设等得以加强,郑州及周边地区的枢纽体系进一步优化,郑州与世界市场和周边市场的联系更紧密、更方便,从而带动郑州及周边城市加快跨境电子商务、智能终端制造产业等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通过建设郑州大都市区,郑州还能密切与新乡、开封等河南国家战略节点城市的联系,实现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开放格局,从而快速而有效地拓展郑州作为航空港、国际陆港、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发挥郑州市作为要素供给中心的全球配置能力,形成立足本地、面向全球的合理产业体系,打造河南对外开放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