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中叶,在哲学的认同危机和人类的精神危机双重夹击下,价值问题逐渐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与此同时,19世纪潜隐着一股相对主义潜流,思想家们往往沉湎于历史的变化之中,遗忘了绝对的存在。于是,寻求绝对价值以克服相对主义成为当时许多哲学家的共识。本书力图从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新康德主义价值问题。
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系弗莱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领军人物,也是现代西方价值哲学思潮中的重要创始人。研究他们的价值思想,分析他们的局限,不仅能够推进价值哲学的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对于思考当今社会的价值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新康德主义对绝对价值的诉求对于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书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绪论、四章和结语。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学界的研究状况以及本书的研究构想。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新康德主义绝对价值论的历史话语背景。首先,论述了新康德主义绝对价值论的理论背景。通过历史追溯,我们发现,从19世纪中下叶开始,哲学的研究领地越来越被各个专门科学所瓜分,其地盘摇摇欲坠,哲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与此同时,19世纪中叶整个欧洲世界呈现物质功利至上和个人主义至上景象,由此出现了精神危机。正是在哲学的认同危机和精神危机历史背景下,新康德主义才积极建构他们的绝对价值理论。其次,论述了新康德主义绝对价值论的思想资源。康德、洛采和尼采对其理论的基本成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章主要从哲学研究对象、对价值的界定以及绝对价值的整体建构三个方面来考察和剖析文德尔班的绝对价值论思想。首先,论述了文德尔班所理解的哲学研究对象。文德尔班认为,不同的时代哲学研究对象是不尽相同的,19世纪末价值问题已经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然而,之前的价值研究都具有相对主义倾向,要克服相对主义就只有寻求绝对价值。于是,普遍有效的价值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其次,讨论了文德尔班视野中的价值之真义。文德尔班对价值的界定是在对心理主义、经验主义和历史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价值是逻辑的、先验的和绝对客观的。最后,分别从逻辑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和宗教价值四个方面探究文德尔班对绝对价值的建构。
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两种哲学的批判(生命哲学和历史主义)、历史概念的形成和绝对价值的呈现以及价值与评价的区分三个方面来展现李凯尔特的绝对价值论思想。首先,论述了李凯尔特视野中的价值意蕴。通过对生命哲学和历史主义的批判,李凯尔特视野中的价值概念逐渐清晰起来,并得出价值是理智的、形式的和先验的认识。其次,主要分析了李凯尔特视野中的历史与价值的关系。李凯尔特认为,现实不同于概念,现实是非理性的,而概念则是理性的,要将非理性变为理性,需要一定的选择原则,对历史而言这个选择原则就是价值,由此历史概念形成的基础就是价值。这个价值是先天的,但又不是完全与现实分离的,价值附着在文化对象中。而且,价值是一个“有效的”概念,因此价值的客观性就在于有效性。最后,分析了李凯尔特对价值与评价的区别。李凯尔特认为,价值是理论的、绝对的,而评价则是实践的、相对的。
第四章主要论述同时期的哲学家对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的绝对价值论的评论,以狄尔泰、海德格尔和卢卡奇的观点为代表。并且,将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的绝对价值论与先验主义价值论的舍勒、经验主义价值论的培里、直觉主义价值论的摩尔以及情感主义价值论的艾耶尔和斯蒂文森的观点进行比较,分别剖析他们对绝对价值这一问题的立场、论证方式,以及他们与新康德主义绝对价值论的关系,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结语部分从总体上评价了新康德主义的绝对价值论,探讨新康德主义绝对价值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文德尔班;李凯尔特;价值;相对主义;绝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