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积累与责任:民营企业家财富安排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财富安排的智慧

概论财富安排的智慧

——企业家的正确财富观与理性财富安排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

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论语》

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圣经新约》


改革开放政策彻底改变了民营企业的命运,民营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的面貌。随着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家的财富空前增长,中国亿万富豪总人数已经超过美国。随财富快速增长而来的是,民营企业家树立什么样的财富观?如何智慧地认识、对待、使用与安排自己掌握的巨大财富?国家和社会如何引导与推动民营企业家在财富上取之有道、管之有方、用之有度、散之有范?这些是影响当今中国的重大而深远的经济社会问题。

一 改革开放改变民营企业命运,民营企业改变中国经济面貌

改革开放推动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民营企业家财富的迅速积累。民营企业家的财富积累,改变了社会的财产与收入分配结构,提升了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改变了人们对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评价。

1.中国改革开放与民营经济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彻底改变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命运与地位;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与面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而根本的变化。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率之高、时间之持久,为世界之最,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的伟大奇迹。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如此高速与持续地增长,一个最大的内在因素是充分激发了广大民众的自由创业创造创新的潜力,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广泛、迅速地兴起与发展。中国民营经济从改革开放初的几乎为零,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国民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目前,中国民营企业(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与港澳台投资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下同)在数量上占全国企业法人的90%以上,解决的城镇就业占全国的80%以上,创造的产值占全国的60%以上,缴纳的税收占全国的50%以上。

2.民营企业资产增长与企业家财富积累

随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家的财富也迅速积累与集聚。中国企业家财富增长之快、积累之大、集聚之巨,创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史之最。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万元户,到20世纪末的亿万富翁,再到现在的百亿千亿富翁,中国富人的人数总量、财富总额与人均财富额的增长速度之快已经远超任何西方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没有一家私营工业企业。到2014年,全国各类民营工业企业(95%以上为私营工业企业)有200多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有28.8万家,户均总资产1.3亿元和净资产6900万元,户均利润总额约1200万元和净利润约1000万元。到2016年12月底,全国规模以上私营企业21.45万家,总资产23.9万亿元,户均资产1.127亿元;净资产总额11.8万亿元,户均净资产551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总额40.9万亿元,户均收入1.91亿元;利润总额2.43万亿元,户均利润1136万元。

随着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资产增长,民营企业家个人财富也以世界最快速度积累,一批亿万富豪在中国出现,且富裕程度日益提高。据胡润中国财富榜单统计,2001年,进入榜单门槛为5亿元,有100人进入,财富总额1500亿元,人(家族)均财富15亿元,首富刘永行刘永好兄弟83亿元。2015年,进入榜单门槛为20亿元,有1877人进入,财富总额135144亿元,人(家族)均72亿元,其中有333人(家族)财富超过100亿元,首富王建林2200亿元。据胡润2016年世界富豪榜单,大中华区共有568人进入十亿美元以上的世界富豪榜,居世界第一,比美国的535人还多33人,其中大陆人数为470人;北京有100人进入十亿富豪榜,超过纽约,成为世界富豪最集中城市。

3.民营企业资产与收入占比构成

中国民营企业已经积累了巨大规模与数量的资产财富。但这些资产财富的使用分布构成是融合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并非单纯属于民营企业主个人。

以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全国有工业企业361286家,其中民营企业共有287741家,占全国的79.64%;全国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925245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资产为373257亿元,占全国的40.34%,企业户均资产为1.3亿元;全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3%,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21%,净资产总额为117464.7亿元,户均净资产为4082万元;全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94646亿元,其中民营企业为584356亿元,占全国的53.38%,企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为2.03亿元;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64715亿元,其中民营企业为34736亿元,占全国的53.68%,民营企业户均利润为1207万元,相当于企业净资产的19.8%;全国工业企业税金总额为4840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为18477亿元,占全国的38.17%,民营企业户均税金额为642万元,相当于企业净资产的15.73%。

二 正确评价企业家财富:总体上取之有道、分之合法、用之合规

民营企业家财富的迅速积累,取之有道、合规合法是主流,取之于社会,主要也用之于社会,民营企业家已经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与贡献者。

1.民营企业家财富来源总体取之有道、合法合规

中国民营企业家产生有几个主要来源:一是个体工商户,现在的规模以上企业多半是这样的白手起家者;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管理人员,有的是企业改制后成为企业主,有的是自己下海经商创业成为企业主;三是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下海经商人员,基本是下海重新就业和自己创业后成为企业主;四是海外归来人员,大量的海外科技人员回国后自己创业或在国家特别支持下创业成为企业主。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财富迅速积累与集聚,主要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抓住了四大创富机会。其一,政策机会。国家政策从逐步承认到全面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国家法律保护私人合法财产,许多个人看到并抓住了这一机会,投身创业经营,逐步积累财富。其二,市场机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的初期和中期,正是中国物资短缺、市场供不应求的时期,生产什么都能卖掉,生产多少都有人要,经营企业容易赚钱,企业财富容易较快积累。其三,资源机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的初期中期,从国家和其他单位拿到的土地、矿产等生产性资源的市场价格低,从国有与集体企业改制时获得的企业资产资源的评估价值低,随着经济发展,土地矿产资源、企业资产资源的价值大幅度增值,企业财富随之得以迅速增值。其四,环境机会,即环境成本低带来的造富机会。民营企业在整个创业过程与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本应对其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支付相应的成本(按实际负面影响应当支付的环境成本),但是,由于整个国家与社会在观念与政策上对包括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生产经营应当支付的环境成本都明显低估,这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创富机会,同样也给其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创富机会。

二是付出了艰辛的创业劳动和智慧的管理劳动。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经过个人极为艰苦的创业过程,白手起家,摸爬滚打,吃方便面、睡地板,成为最初的万元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不少企业家善于学习企业管理、学习技术开发、学习市场营销、学习社会攻关、学习战略谋划,将企业员工从几十人扩大到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将企业资产从几千万增值到几亿几十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与智慧得以充分体现,企业家管理劳动的市场价值得以大幅度提高。

三是获得了资本报酬与风险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入资本要获得利润收入,投入风险资本要获得风险收入。国家资本、集体资本、外商资本与个人资本一样,随着民营企业资本的日益扩大,虽然历经各种风险,但各类资本收入也日益扩大,民营企业的资本财富日益积累与集聚,企业家个人的股份日益增值及分红日益增大。

四是由人口红利带来的低廉劳动成本。中国人口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力的劳动报酬特别是农民工的劳动报酬长期低廉。因此,在企业生产价值创造的一次分配中,劳动工资成本比重较低,资本利润比重较高,税收比重很高。除最近几年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营企业员工工资收入增长率明显低于企业利润增长率,也低于国家税收增长率,企业家财富因此而快速积累。

民营企业家财富增长的以上四个基本来源,总体都是在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允许范围,属于企业家财富取之有道范围,这是企业家财富来源的主体。

除此之外,必须看到,一些企业家部分财富的来源是非法的甚至是违法的,属于取之无道范围。如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骗退税、扰乱金融秩序、海关走私贩私、非法雇工、劳动环境恶劣、基本劳动保障缺失、利用黑社会保护;为获取行政审批、政策优惠和各类生产与经营资源,主动行贿政府官员与国企管理人员;滥采乱挖资源、违规排放污染、向社会非法转移法定的环保成本;等等。这些行为给部分民营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灰色财富与黑色财富,有的人还主要是靠此发财。但总体看,这不是企业家财富的来源主体。

2.民营企业家财富取之于社会、主要也用之于社会

民营企业家的财富,按其实际使用构成,可分为多个层次与多个方面:一是企业总资产与净资产和企业主股权门下的资产份额,二是企业总利润与净利润(其中公积金用于企业再投资)和在企业主股权门下的利润份额,三是企业主股权分红收入与管理工资收入,四是企业主收入中用于再投资的支出,五是企业主收入中用于个人及家族消费、储蓄与社会交往的支出,六是企业主收入中用于社会公益慈善的支出。

基于2014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和对部分企业家的调查,从总体看,如果以民营企业的资产为100%,其中属于企业的净资产大约为47%,其余53%为负债;净资产中,属于企业主(主要股东)的股份占30% ~80%,其余20% ~70%为其他投资者(包括国有、集体、外商投资者)所有;民营企业利润额相当于净资产的20%左右,净利润相当于净资产的16%左右,上交国家税收相当于净资产的11%左右,支付给银行的利息相当于净资产的3%左右。如果以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00%,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用于支付员工工资与社保、购买能源原材料、机器设备折旧等)占87%左右,上交国家税收占3.5%左右,支付银行利息占1%左右,属于企业的净利润占4.5%左右。

据一些企业家介绍,他们的个人分红及工资收入,大半用于再投资,剩余部分的10% ~50%用于个人与家族消费、储蓄与社会交往,其他基本都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家分红与工资收入越高,收入用于再投资的比例就越大,用于社会公益慈善的比例也越高,用于个人与家族消费的比例就越小。对于资产达几亿至百亿元以上的企业,企业家每年收入达几千万至几亿元,其个人与家族每年的日常消费多在几百万元、上千万元,不足其资产的1%,远低于其每年的社会公益慈善支出。

3.民营企业家广泛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慈善行动

随着民营企业家财富的增长,绝大多数企业家日益重视企业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日益关注、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工作及各类社会公益慈善事业,通过向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钱、捐物、捐股票等展示其善举行为。社会的个人,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已经成为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与事业发展的最大主力和主要资金来源。

据统战部统计,由十位民营企业家于1994年倡议发起的光彩事业,20多年来为中国的扶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3年底,光彩事业共实施扶贫项目43329个,实际到位资金5987亿元,培训人员860多万人次,安置就业1092万多人,带动脱贫2022万人。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民政系统慈善机构接受的全社会近954亿元捐赠额中,企业捐赠占72.37%,其中民营企业占企业捐赠的51%,外资与港澳台资企业占企业捐赠的42.4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企业捐赠的6.5%。由此推算民营企业通过民政系统慈善机构的捐赠总额达352亿元。

实际上,民营企业的捐赠远远超过以上额度。全国1000多万家大大小小的各类民营企业与4000多万个体工商户,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慈善捐赠。其中大型民营企业的贡献尤其突出。仅从胡润慈善榜的统计看,一批民营企业家在进入中国富豪榜单的同时,也进入了中国慈善榜单,个人的慈善捐赠额度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人们的预计。据胡润慈善榜,2004年,中国慈善榜50人,总捐赠额为10亿多元,平均捐赠额为2060万元,第1名黄如伦捐赠额为2.1亿元;2011年慈善榜100人,总捐赠额为121亿元,平均捐赠额为1.21亿元,第1名为曹德旺家族,捐赠额为46.8亿元;2015年,慈善榜100人,平均捐赠额为2亿元,总捐赠额为200亿元,第1名为马云,捐赠额为146.5亿元。2016年,慈善榜100人,捐赠总额为300.18亿元,人均捐赠额为3亿多元,第一名为马化腾,捐赠额为139.5亿元。

三 企业家财富观转变:从主要为己为家,到主要为国为民

从挣钱为自己,到挣钱既为自己更为社会,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财富观与社会价值观正在发展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儒释道传统价值观、西方基督教价值观、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综合与深刻地影响着民营企业家财富观与社会价值观的重大转变。

1.民营企业的家族财富继承面临难题

当今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创业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获得大发展。这些企业家大都年过半百,许多已到退休年龄。企业如何接班,家族财富如何继承,是当今民营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资产规模几亿几十亿几百亿的民营企业,当初创业艰难,后来守业发展不易,现在后人继承发展更难。当今民营企业家子女接班大致面临三种情况:想接班也有能力接班者,想接班却无能力接班者,有能力或无能力都不想接班者。民营企业家交班也面临三种情况:全面交班给子女,部分交班给子女、部分交班给可信管理团队,全部交班给可信管理团队。一些资产规模几十亿几百亿以上的企业家,不少人已经明确表示,绝不可将企业财富都交给子女,这样可能害了子女;子女能管多少就管多少,不能管的就交给其部分财产,供其满足富裕生活和自己创业发展需要,大部分财产交给可信任管理团体,或将其捐赠出去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2.企业家在反思与理性看待自己的巨额财富来源

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内,中国民营企业家发财人数之多、发财速度之快、发财额度之大,超过了中外所有人的预料与想象,当然,也完全超出了民营企业家本人及其家族的预料与想象。人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民营企业家们也在反思这个问题。民营企业家们普遍都认为,自己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好时代,是改革开放政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给自己带来了创业机会,是市场需求迅速扩大、是各类生产资源潜力发挥与内在价值提升、是企业员工的贡献给自己带来了致富机会,因此,应当感恩时代、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员工,应将财富回馈人民、社会与国家。民营企业家们在普遍认为自己财富的迅速而巨大的积累,是自己艰难创业、辛苦奋斗、善抓机遇的结果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在不同程度上看到并承认自己在财富的积累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规违德甚至犯罪行为,部分地发了非法之财、不良之财。因此,自己应当恕罪、也必须恕罪,要在诚信守法经营为社会发展做更大贡献的同时,积德行善、扶危济困,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等,将部分甚至大部分财富逐步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3.企业家财富观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除极个别有海外关系的人士外,中国大陆没有一个百万富翁。成为万元户就是当年许多人的梦想。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起,部分人先富起来,率先成为万元户。成为万元户后,他们继续的追求目标是百万、千万富翁,进一步是亿万富翁,以进一步保障和提高家庭的富裕生活。当其财富达到几亿、几十亿、上百亿元后,富裕生活充分满足、不用发愁,多数人的价值观与财富观开始发生转变。他们将个人与企业同国家民族利益的一致性看得更重,将企业的更大更好更持续发展,将企业在行业、国家与世界的市场竞争力地位,将个人与企业对国家社会的产品、服务、就业和税收的贡献,将个人与企业获得政府、社会与公众的良好名声与受尊敬地位,摆到了个人和家族追求的价值目标中的更高更重要位置。

一些企业家常说,当你只有几万、几十万元财产时,挣钱主要是为了自己;当你拥有几百万、几千万元财产时,挣钱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为了社会;当你拥有几亿、几十亿、上百亿元财产时,挣钱较少为自己、更多的是为他人为社会。这就是当今民营企业家财富观正在发生的重大转变。

4.影响企业家财富观的主要思想因素

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财富观,在不同程度上受以下几种重要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是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逐步取代了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其在企业家财富安排问题上有几点基本要求:让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在先富人群中提倡“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大力发展光彩事业;要培养与宣传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推动非公经济人士积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原则。这些要求对民营企业的财富观形成与转变产生着深刻影响。特别是不少企业家,有的作为中共党员、各级党的代表,有的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的作为各级工商联常委、执委,有的作为各级工会、妇联、青联重要成员,有的作为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员,等等,他们大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实践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将其与企业发展、财富积累、国家振兴、社会进步、公益慈善结合起来,以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二是受中国传统儒释道价值观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开始重新评价与认识传统儒释道精神,充分肯定其内含的基本优秀精神对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人再次不同程度地普遍地接受儒释道价值观,民营企业家更是如此。一些企业家认真阅读孔孟经典,努力学习成为儒商,推动企业内外和谐发展;一些企业家逐渐读佛经并信佛拜佛,努力积德以报恩人民、社会与国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一些企业家认真体会老子道德经深刻内涵,以个人内心的无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有为。大量企业家都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作为个人的一大精神寄托,用以思考企业管理、处理社会关系、指导个人生活、调节内心世界。

三是受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人数日益增多,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家不同程度地认同基督教天主教的价值观念,有的人已经成为信徒正式加入基督教天主教。《圣经》说,财富是上帝的恩赐,能够创造与积累财富是上帝赋予部分个人的特殊才能;富人要感恩上帝,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回馈于社会;若不如此,富人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美国历史上的钢铁大王卡内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在其《财富的福音》中说,“拥巨富而亡者以耻辱终”,他在死前将全部财产捐赠了出去。当今美国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一大批富豪均受其影响,将其部分甚至大部分财产捐赠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去。当今中国的不少企业家,特别是信教者,也逐步认同基督教天主教财富观,开始学习西方富豪慈善行为,将自己的部分财产捐赠给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四是受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价值观的影响。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一项基本要求与约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企业的一项基本要求与约束。中国民营企业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绝大多数都已经开始比较自觉地遵循西方与中国市场经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上定规定矩,积极履行各类社会责任,既诚信守法、照章纳税,努力建立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又大力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参与国家与社会的扶贫与绿色行动,扶持社区发展等。中国的不少上市公司,其中许多是民营上市公司,每年都要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公众公布每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及未来计划,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情况。

四 引导企业家合理安排财富:管有方、用有节、耗有度、散有范

当今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的一大重大变化是,民营企业家财富大积累、财富观大转变、财富大安排与慈善大行动。面对这一重大变化,国家、政府、社会要予以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其更快更好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推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作如下建议。

1.正确把握新趋势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在此转折点上,中国民营经济地位作用更加重要与突出,民营企业家的事业发展更加迅速,在此情况下,企业家财富大积累、企业家财富观念大转变、企业家财富大安排、企业家慈善大行动是当前与未来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大重要特征。国家与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这一大重要特征的出现,认清其发展特点,把握其发展趋势。要顺应其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规律特点,开展相关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相关制度、发展相关文化、引导相关价值评判,推动中国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慈善观,使其财富真正实现取之有道、管之有方、用之有节、耗之有度、散之有范,以利己利家、利民利国。

2.高度重视新影响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是当今中国的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其带来的社会阶层矛盾日益加剧,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已经构成严重危害。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在国民收入的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中,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也要发挥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的重大作用,鼓励与支持先富起来的人群,主要是民营企业家,自觉主动、广泛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扶持、帮助社会的弱者、贫者、困者。中国企业家慈善大行动渐成趋势,其对缩小贫富两个极端差别、调整中国第三次收入分配、缓解社会阶层矛盾正在并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政府部门要深刻认识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完善政策措施、采取切实行动,推动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公益慈善事业更广泛、更普遍和更有效地开展。

3.根本破除旧观念

建立社会主义,必须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这一旧观念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思维方式。这一观念不从根本上破除,免除不了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负面看法,也免除不了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担忧。现在,国家从法律法规与政策上已经完全承认并支持保护发展私营经济,但这还不够,还要在理论分析、政治判断、道德价值、观念教育和社会舆论上,公开、明确阐述中国发展私营经济,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规律。一定要在全社会上上下下形成一种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经济与公有经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仅经济地位与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道德名声、价值评价也是平等的,只有功能作用不同,无高下优劣之分。彻底消除旧观念偏见,根本解除企业家担忧,是中国民营企业继续稳定发展、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4.全面树立新观念

民营企业有原罪,这是不少人潜藏在心底里的看法,也是不少民营企业家心中的顾虑。这是中国民营经济政策的合理制定与有效执行的重大障碍,也是民营企业正常经营、顺利发展的一大羁绊。中国民营企业家财富的来源,合规合法正当,取之有道是主流;违规违法失德,取之无道是支流。从各方面的公开数据看,民营企业家出问题(违法犯罪)的比例比很多人想象的要低,既明显低于国有企业负责人,更低于政府官员出事的比例。因此,要推动全社会广泛形成共识,全面树立新观念,充分肯定、客观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私人财产与企业家财富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当性。

5.公正评判新变化

对民营企业财产,许多人都将其视为完全的私人财产,完全为私人服务。基于此判断,不少人在政治与道德评判上对民营企业家持比较负面看法。要用客观事实扭转人们的这一不恰当判断。要通过分析与公布相关数据,说明民营企业家财富既是取之于民,也主要用之于民。在民营企业的资产财富中,一半以上为负债,也就是别人的财产;民营企业财产首先是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为市场提供产品、提供服务,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为国家提供税收来源;民营企业利润主要用于再投资再生产,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家股权分红与工资收入,部分用于再投资、部分用于储蓄,相当一部分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只有一部分用于消费。企业资产规模越大,企业家财富用于社会的比例越大,用于个人与家庭消费的比例越小。相当部分亿万富翁,大部分十亿百亿富翁,其每年用于社会公益慈善的开支远高于个人与家庭消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的财产在相当程度上实际上也是一种公产;一般地看,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家财富越巨,其资产财富用之于公就越多,企业家财产的公用性质就越高。

6.确立舆论新导向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口号一直激励着人们去创业致富。但受传统的完全否定私有制的旧观念影响,同时也受现实中私营企业主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影响,人们对私营企业财富仍持异样看法。即使一些企业家做了大量公益慈善工作,一些人也认为他们或是为了博取名声,或是在为己恕罪。改变部分人的这种非客观看法,必须进一步改善舆论环境,确立舆论新导向,只有民富才能国强,强国梦首先是民富梦,要推动实现百姓致富梦,支持实现企业家致富梦,百姓致富光荣,企业家致富光荣;支持企业家更多地更深地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带动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梦,企业家公益慈善光荣。

7.推动树立新典范

长期以来,中国百姓受过去某些“极左”舆论宣传影响,如周扒皮、黄世仁等恶劣文艺形象宣传,许多人至今对富人持怀疑态度。加之确实有一些富人及其子女,经营违法违规,行为放荡不羁,生活奢靡浪费,道德品质低下,所思所想缺乏起码的心法约束,严重影响民营企业家在普通百姓中的形象。要扭转这一现象,必须从正面鼓励、推动和倡导民营企业家及其家属要富不忘本、洁身自好。要在民营企业家中树立新型典范,向公众推介与宣传那些耗财有度、行为有德、生活有节、交往有规、散财有方的企业家。通过树立新典范,推动与引导广大企业家不仅要有管理企业之方,也要有内心约束之法,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国家与社会要充分利用企业家追求良好社会名声的需求,对其慈善公益行为予以鼓励、支持与宣传。国家和社会应当针对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设立专门的社会名声荣誉称号,如慈善家或社会慈善家或人民慈善家,公益人或社会公益人,等等。

8.适时调整法规政策

由于改革推进速度较快,经济社会关系变化较快,中国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定一直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中国迅速增长的富人数量和迅速积累的巨额财富,特别是面对民营企业家富豪如何合理与智慧地进行财富安排,在许多方面国家更是缺乏相关的适用法规、政策与管理办法。虽然国家有了民法、物权法等基本法律,近期又出台了慈善法,但在企业家个人与家族财富的继承、转移、馈送、捐赠、出入境等财富安排方面,如何既能合理有效地予以保护与鼓励,也能合理地予以引导与监督,在许多具体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操作性法规、政策与良善措施。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与香港,在这方面都有一套成熟的经验与制度,我们应当学习与借鉴,结合中国大陆的情况,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推动中国民营企业家更加合理、智慧与有效地安排自身的财富。要结合中国慈善法实施,抓紧制定与此相应的有关配套法规与政策,使慈善法的实际尽快落到实处。要尽早制定中国的财产继承法、财产馈送捐赠法、中国公民财产出入境法、奢侈品消费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家合理、智慧与有效地进行财富使用与安排提供更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规。

9.全面放开准入条件

对企业家的慈善捐赠行为,要立足以积极鼓励、大力支持与有序引导为主,兼顾规范与监督,推动更多的企业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积极实施中国慈善法的过程中,要调整与修改有关基金会的法规与政策,方向是全面放开慈善公益类民间私募与公募基金组织的建立,完全允许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创办独立的公益慈善机构,独立运行,自主管理,自由举办公益慈善活动,自由开展公益慈善项目活动。要进一步简化公益慈善机构组织的申办资格条件,凡是民间私立公益慈善基金会,均可在民政部门登记成为非营利组织,并可依法享受相关政策优惠。国家既要积极支持民间类、民营企业类社会公益慈善组织机构的自主建立与正常开展活动,也要对这两类公益慈善机构组织一视同仁、平等支持、公平对待与公正监管,既推动其独立开展活动,又推动其相互联合、共同协作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