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范围界定、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 研究范围界定
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组成,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又可以分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本书将研究范围界定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人员制度,即不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置于研究范围之中。其原因有二,第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更多地表现为普惠型养老金,资金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其替代率水平尚未明确,因此,其无法被准确预测;第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缺少基础数据,并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能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生变化。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本书仅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研究。
本书主要是对不同条件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进行预测,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现行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条件以及名义账户制条件,研究更偏重于实证角度,即主要关注不同条件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本书尽管也涉及对不同方案的评价,但不对各项改革是否可行、是否必要等做过多的规范研究。
二 研究方法
1.本书运用人口统计和人口预测相关技术,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对相关参数进行假定的基础上,预测2015~2050年中国分城乡、分性别、分年龄人口结构,以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其作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研究的基础。
2.本书运用精算分析方法,以人口数据为基础,在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参数进行合理设定的基础上,定量测算2015~2050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同时,模拟延迟退休、名义账户制等政策措施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可能产生的影响。
3.企业职工运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来确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应对策略: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规模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并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确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应对策略。
4.本书运用德尔菲法、文献研究法和国际比较方法,搜集国外人口老龄化条件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应对措施的相关文献,关注发达国家近年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出现的新动向,结合国内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将它们作为本书的研究基础。
三 可能的创新之处
1.本书考虑二胎政策放开、预期寿命延长、城乡人口迁移等各种因素,对2015~2050年中国分城乡、分性别、分年龄人口结构进行预测,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预测提供了科学的人口基础。
2.本书对实际缴费率、平均替代率、覆盖率进行分析、判断和设定,考虑制度参数在动态化过程中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相较于已有研究中相对主观设定参数值可能更具现实意义的情况,特别是在分析了工作人口覆盖率提高对退休人口覆盖率的影响时,本书提高了参数变化影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研究的准确性。
3.本书模拟了延迟退休政策和名义账户制条件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设定了不同的改革方案,并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参数对不同政策方案的影响效应,从而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实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