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促进河南经济稳中求进的对策
2017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也是河南省全面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安排部署全面启动经济强省建设的第一年。要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次党代会各项部署,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防风险、惠民生、保稳定,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出彩的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制度创新,为经济社会运行系统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切实改善要素供给结构,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能,为全省转型升级攻坚战奠定生产要素基础。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明确、竞争力强的产业新体系。要全面提升河南省制造业的整体技术能力和生产水平,认真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等计划,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谋划和推进一批拉动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稳妥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全面化解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探索柔性制造、产品定制、个性化制造等模式,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增加值。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新型商贸等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增强“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支撑带动作用,形成线上线下联通、虚拟实体结合的形式多样的新型商业服务业模式。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大力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政策创新为支撑,以集聚人才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协同推进制度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工艺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创业创新奉献智慧,特别是要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让一代年轻人在中原大地放飞梦想,在中原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推动创新成果研发及产业化。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的支持力度,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金联盟,支持境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豫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依托“互联网+”,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培育新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三)强基础扩消费拉动内需
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立足资源禀赋和自身优势,加大对发展滞后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米”字形高铁、城市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快新开工项目、建设滞后项目的进度,提高未开工项目的开工率和已开工项目的投资完成率。根据建设“四个强省”和保护生态、治理污染的需要,积极谋划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投资规模大、上档次的重要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及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促进河南省投资保持持续较好增长态势。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更多进入前景较好的高成长性制造业。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E贸易等新模式,加快发展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体育、旅游等消费新业态,不断促进住房消费,支持自主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推动相关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强度,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
(四)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围绕加快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各类功能性口岸建设,以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金融政策,吸引更多产业聚集、更多企业进驻、更多贸易在园区开展,汇集国内外强大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带动河南产业和经济发展。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持续优化开放环境,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推动招商引资由主要靠优惠政策向主要靠优质综合服务转变,依托河南独居优势的陆上、空中、网上和立体“丝绸之路”建设,积极谋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中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创新机遇,努力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自贸区平台结合,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打造“枢纽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发挥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特别是包容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搭建与欧亚各国的多元文化深度交流机制,吸引越来越多青年人到河南创业创新,促进河南由内陆腹地迅速迈向开放发展的前沿。
(五)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中原城市群规划获批为契机,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将郑州建成国际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推动周边城市与郑州融合对接,加大力度建设洛阳副中心城市,持续推进郑汴一体化,推动郑州与新乡、焦作、许昌等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的融合发展,科学有序推进郑州大都市地区生产要素集聚,全面提升对河南省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据县域本身的资源禀赋,发展新业态,实践新模式,更加注重内生性经济增长,促进县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域经济的分工合作。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推动“百城提质”建设工程,通过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让106个县城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高,造福基层百姓。抓住历史机遇,努力打造特色小镇,确实让传统文化记忆能够“留得住乡愁”,让当地居民乐享青山绿水或乡间历史文脉。通过体制改革,特别是简政放权,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破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实现劳动力、资本、人才、信息、资源乃至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他们平等地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把脱贫攻坚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中之重的地位,通过实施教育技能培训、区域合作开发、财政金融扶持、基础设施对接等,提升困难地区的造血功能,孕育发展能量,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底线兜得住、成果过得硬。
(六)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
把改善民生与增强经济动力、社会活力结合起来,遵循“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提高财政资金用于民生建设的使用效率,努力在财政、医疗、社保等领域加快推出一批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新举措。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效落实就业创业的各项服务和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切实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加大对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释放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需求,完善支持农民进城购房、棚改货币化安置、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等政策,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房地产业平稳运行。对于新就业的青年大学生等特殊群体,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推出更加符合这些人群需要的政策举措,切实破解其住房问题。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通过培训扶贫、就业扶贫、助企扶贫、创业扶贫等方式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防范和解决返贫问题,让河南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 金碚:《全球化新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1期。
[2] 范恒山:《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与走向》,《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1期。
[3] 李伟:《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2月20日。
[4]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经济蓝皮书”课题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中实现稳增长》,《中州学刊》2016年第8期。
[5] 连维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求是》2017年第12期。
[6] 张占仓:《绘就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蓝图》,《河南日报》2016年11月11日理论版。
[7] 袁凯声等:《努力打好“四张牌”让中原更加出彩》,《河南日报》2016年12月22日理论版。
[8] 张占仓:《新常态下河南经济走势及对策思考》,《河南日报》2016年10月19日理论版。
[9] 谷建全:《河南构建“1+1+3”区域发展新格局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第5期。
[10] 张占仓:《河南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发展前沿》,《河南科学》2017年第2期。
[11] 张占仓:《打造建设经济强省的“三区一群”架构》,《河南日报》2017年4月28日理论版。
[12] 龚金星、马跃峰:《打好“四张牌”河南更出彩》,《人民日报》2017年6月3日01版。
[13] 高璇:《培养新动能要找准三个发力点》,《经济日报》2017年7月14日014版。
[14] 彭俊杰:《河南建设经济强省的区域探索与对策建议》,《河南日报》2017年4月27日理论版。
[15] 王丹:《自贸区让河南与世界深度接轨——访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杜明军》,《河南日报》2017年2月22日理论版。
[16] 张占仓:《河南建设经济强省的科学内涵与战略举措》,《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
[17]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经济蓝皮书”课题组:《持续推动河南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河南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及全年走势展望》,《中州学刊》2017年第8期。
[18] 完世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供给质量效益》,《河南日报》2017年3月22日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