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个性心理学——描绘个性画卷,渲染生活无穷色彩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表达。那么,你要如何在个性林立的众人之中独树一帜,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惊鸿一瞥呢?这就需要运用个性心理学,让个性成为描绘你人生精彩画卷的神笔,让这幅人生纯美的画卷渲染出你生活中的无穷色彩。
个性的彰显并非是性格的张扬与狂放,而是内在修养、气质、才学的综合体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果你会运用个性心理学,综合自身的个性优势并将其发挥至最佳境界,摒弃自身的个性劣势直至无影无踪,那你的为人将趋于完美。这就是做人的个性心理学。
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你才能飞得很高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质,只是我们常常因为没有发现自己的特质而就此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那么怎样让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散发出绚丽的光彩呢?
吕燕,一个在中国人眼里并不很美的女人,却在高傲的巴黎时尚界赢得了一席之地,让国人结结实实地扬眉吐气了一把,吕燕也因此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名模风采的一张名片。
吕燕的美很出位,也美得很夺目。吕燕的眼睛很有特点,嘴唇也很性感,再加上高挑的身材和爽朗的个性,让她在T台上大放光芒。吕燕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经历,依旧被人传颂着。国外媒体评价吕燕:“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既可以像天使那样笑得很灿烂很纯净,也可以像魔鬼那样很酷很野性。
出道以前,吕燕还只是江西德安一座银石矿上一名普通矿工的女儿。从小个子就特别高的她由于太过鹤立鸡群,老是刻意弯着腰,日子久了就有点驼背。尽管一直爱和男孩子一起玩,但到了18岁,女孩子爱美的天性还是占了上风。为了矫正体形,离开家乡到南昌读书的她报名参加了一个模特培训班。当时她真没想过以后自己要做模特,因为以前的生活里根本就没有这档子事。
1999年,由于培训班要选5个学生到北京参加一个模特选拔赛,纯粹为了凑数,个子高挑的吕燕去了北京,从此正式入行。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酒店大堂邂逅了两名来自法国的经纪人,又被带到了法国。4个多月后,仍然什么都“没想到”的她从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亚军。
成名之后,围绕吕燕最多的疑问都是与她的容貌有关的。长着一张汇聚东方元素面孔的吕燕大受欢迎,国人眼中的“丑女”让众多国际顶尖设计师频频惊艳不已。游走在“绝色”与“奇丑”这两种极端对立的评价之间,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吕燕“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美丽观念”,更加广义的概括则是:中国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容得下怪异,经得起颠覆的阶段,就像少女可以穿黑衣服,可以素面朝天,而老女人不能,因为只有前者才有经得起挥霍、“糟践”的资本。
如果说吕燕是碰巧生在了这个时代,还不如说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天空。如果没有这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天空,相信吕燕到如今仍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丑女人,但正是吕燕的个性天空给了她发挥自己潜质的机会,使她在这个国际顶尖时尚群体里越飞越高。
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自己的那片个性天空。如果现在的你还是平庸,就需要用个性心理学去挖掘和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个性天空,然后腾空翱翔,让你的个性光华为你瑰丽的人生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画卷。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降生之时,就拥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有的人表现在艺术上,有的人表现在学术上,有的人表现在动手能力上,有的人表现在公共关系上等各有不同。所以在没有发现自己特质的时候,千万不可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相信自己一定是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你的人生一定是有价值的,你一定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人生价值。
有这样一个天才,13岁开始编程,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时成为百万富翁。他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能准确地看到IT业的未来,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并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位置。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
比尔从小就精力过人,早在婴儿时期自己就能让摇篮晃动起来,从小就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
从外祖母循循善诱的启蒙教育到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比尔·盖茨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无不为他天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清新的空气。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中的环境已无法满足比尔·盖茨天赋的进一步发挥。于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会,积极为比尔寻找属于他的空间。在一次活动中,比尔·盖茨给班上准备了一份报告,名为《为盖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这篇报告几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帮着弄封皮,连父亲也
插手帮忙,气氛很是活跃。小学毕业后,父母在征求比尔·盖茨的意见后,送他进了湖滨中学。在湖滨中学,比尔痴迷上了令他今后倾注毕生精力的计算机。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常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他在喜欢的课程上下功夫,学得非常棒,如数学和阅读方面。中学毕业后,比尔·盖茨很想到哈佛大学去读书,但一年后,他又离开哈佛,放弃锦秀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虽然父母并不赞成他的想法,但比尔·盖茨还是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鸿图。
成功人士都有其成功的特质,其实你也同样拥有,只是你还没有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么从现在开始,运用个性心理学,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在那里展翅飞翔吧,相信你也会飞得很高。
太在意别人,只会迷失自己的脚步
我们从小到大都会面对他人对你的评价或是看法,我们也一定或多或少地被影响到。但你是否想过,那是别人的想法,不是你的。他不能跟你走一样的人生道路,他的命运也不会与你相同,充其量,他人的说法、想法只能作为一个建议,而不能主宰你的整个想法和决定。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在意别人呢?个性心理学告诫我们:太在意别人,只会迷失自己的脚步。
索尼亚·斯米茨是美国著名的女演员,她童年的时候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农场里生活。那时候,她在农场附近的一个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问她为什么哭泣,她断断续续地说道:“我们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
父亲听完她的哭诉后,没有安慰她,只是微笑地看着她,然后父亲说:“我能够得着咱们家的天花板。”
当时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到父亲的话觉得很惊奇,她不知道父亲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反问了一句:“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够得着咱们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完全停止了哭泣,她仰着头看了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够得着?尽管她当时还小,但她不相信父亲的话。
父亲看她一脸的不相信,就得意地对她说:“你不信吧?那么你也别相信那个女孩子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于是,索尼亚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否则会迷失自己。她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年轻演员。一次,她准备去参加一个集会,但她的经纪人告诉她,因为天气不好,可能只有很少的人参加这次集会。经纪人的意思是,索尼亚刚开始出名,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一些大型的活动以增加自己的名气。
可索尼亚坚持要参加那个集会,因为她在报刊上承诺过要去参加。结果,那次在雨中的集会,因为有了索尼亚的参加而使得广场上的人群很拥挤。她的名气和人气骤升。
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结果只会迷失自己。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同样也遇到过许许多多劝慰和告诫我们的朋友、师长等等,还有更多的是来自父母、亲人的忠告。当然,他们这么做也是为我们好,但是你要记住,他们不是你,他们走过的路不一定适合你。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各不相同,你要找准自己的那条路。个性心理学建议你别太在意别人,否则你会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从而迈错了人生的脚步。
德国的一位神学家如是说:“外在世界的喧嚣之所以喧嚣,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浮躁,是因为我们自己不知道该怎样评价自己,该怎样规划设计自己,更没有衡量自己行事的标准和准则。”
有时候,我们就要做聋子,做聋子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内心的声音足够响亮。让你的行动表达你要说的话,让你的心指引你的行动。除此以外,其他都是次要的。做你自己,这是作曲家欧文·柏林给乔治·盖希文的忠告。
当欧文·柏林第一次见到盖希文时,欧文·柏林已名声卓著,但盖希文当时仍只是周薪45美元的青年作曲家。盖希文的才华令柏林印象深刻,柏林愿出三倍的薪水请盖希文担任其音乐秘书一职。不过,柏林同时规劝盖希文:“你最好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因为这职务最多把你造就成一名二流的欧文·柏林。只要你坚持做自己,终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盖希文。”
正如美国散文家亨利·梭罗所说,如果一个迷途的人不把自己想成是迷失方向的,他其实是和他自己在一起,身处他眼前所在的地方,那些认识他的人、事、地才是迷失了的。如此一来,所有的危险慌乱都将烟消云散。
无论外界、他人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太在意,这样我们才能不迷失自我,把自己搞丢。在现实生活中,人最悲哀的失去是失去自我,最可怕的迷途是找不到自己。
在我们的生命中,一定会有很多人的忠告帮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也有很多忠告也许就是毒药,消磨我们的意志,打击我们的热情,拖住我们的脚步。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意志,没有自己的意愿。
为了梦想,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梦想,我们更应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喧嚣之中,在众说纷纭中,你要清楚地知道,你必须为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因为你是为自己实践梦想,不是为那些忠告你的人。没有人可以让你停步不前,只有你自己;没有人为你负全责,只有你自己。
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为你设计全部的人生;别人不能保证你成功与幸福,只有你自己。心灵真正的平静,来自于不计褒贬,而活在别人的评价里,用别人的评价来实现成功,用别人的评价来衡量成功,会让很多人感觉活得很累,感觉自己活得很迷茫,感觉自己无所适从。要知道,个人的想法,其实比舆论的威力还来得强大。一个人对自己的想法,不但指引他未来的方向,甚至可以决定他的命运。坚持自我的个性,你才能走出与他人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才能创造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命运。
我们的心中要有盏灯,我们的心中要有把尺,我们的心中要有自己。这样,我们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迷失自我。一切都在自己的个性心理掌握之中,个性心理学让我们都能走出个性的自我,而不是人云亦云,人行亦行、人想亦想。
相信自己才是自我命运的主宰,任何人都无法左右你的行为意志。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来规划的,别人给你设计的永远不能走入你的内心精神世界,那种规划只能是表面的图画,最瑰丽的色彩还需要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描摹。你的人生是自己走出来的,你就是你人生之船的船长,所以人生的航向要靠自己来把舵。
个性心理学的巧妙之处就是让你在展现个性风采的同时,别太在意别人,不要为别人的言语、行动、思想所左右,一定要做自己,不要在别人的言行思想中迷失了自我。所以,要学会运用个性心理学,别太在意别人,否则你只会迷失自己。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自我个性中描绘具有特色的生活画卷,会让你的生活渲染出无穷的色彩。
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被别人的危言所吓倒
波兰有句谚语:“自己的一只眼睛,胜过别人的一双眼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自己的眼睛,去确定事实真相。自己的一只眼,胜过别人的一双眼。
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说都有两个以上的观点存在,但是我们常常很难完全看清这件事情的全貌,只能从某个角度看到部分真相。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观点,也会存在观点冲突。为了获得真知,为了做对事情,有必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对事情的真相了解得更多。
但是,完全听从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主见,就会无所适从,失去自己。所以,既要在别人的观点中博采众长,也要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每一件事也因个人衡量的标准、立场不同,而改变其价值。因此,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双眼,别人的判断并不能代表你的思想。个性心理学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被别人的危言所吓倒。
琴纳是英国医师。他在二百多年前,经过实验,证实用牛痘接种可以使人免除天花。这一结论,在当时遭到多方面的强烈反对。有人说他亵渎神明;有人指责他把人当牲口;有人提议剥夺他行医的权力;有人提议把他开除出医学会。但琴纳不理会这些世俗的偏见和恶意的攻击,坚信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他说:“让人家说去吧,我走我的路!”事实最终证明了他的科学结论。就这样,琴纳靠着自信,打开了免疫学的大门,并因此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琴纳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可以免除天花的方法,所以他坚决地进行着自己的实验,坚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他无视他人的威胁,不被他人的危言所吓倒,正是这样的一种执著精神,才使得我们人类在今天能避免天花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庸人的做法是常常被别人的危言吓倒,本来事实就在眼前,但是却已经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样势必会影响自己在已经确定好
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进。作为21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运用好个性心理学,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明辨是非曲直,不被别人的言行左右。有位护士刚从学校毕业,在一家医院实习,期间若能让院方满意,便可获得一份正式工作。一天,有位因车祸而生命垂危的病人需要手术,这位实习护士被安排做外科手术专家、院长亨利教授的助手。当手术结束完,患者伤口即将缝合时,这位护士突然严肃地对院长说:
“亨利教授,我们用了12块纱布,可是您只取出了11块。”院长不屑一顾地回答说:“我已经全部取出了,不要多说,立即缝合。”“不,”这位护士高声抗议道,“我们确实用了12块纱布。”院长对此不加理睬,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这位实习护士听到后,几乎大叫起来:“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直到这时,院长冷漠的脸上才浮出一丝微笑。他举起手心里握着的第12
块纱布,高声宣布道:“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不坚持自己的看法,其实是因为自己对那个看法还没有经过严密的验证。一般情况下,权威会影响一个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而我们也大都会最终服从于权威,但那个护士却毫不畏惧,坚持自己的意见,这份勇气实在让人敬佩。这是一种职业道德的选择,但更是一种对人类理性的坚守。是的,假如对自己的看法有十足的把握,那又怎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动摇了呢?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言论在威慑着我们,如果我们从此被吓倒,从此不再运用自己的眼睛去严谨地观察的话,那我们永远不能发现我们生命中的闪亮点。要想有所成就,就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所见,用我们的智慧观察和分析自己的人生,不以别人的危言所影响,在生命的进程中把握住自己的方向。
只有自己的眼睛才是最真实的,因为它从不会蒙骗自己。用眼睛看是主动的行为,用耳朵听常常是被动的行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不免被各种各样他人的言论所左右,而影响着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能力,影响着我们对人生方向的抉择。但是眼睛却能让我们捕捉到最深处的细节,在我们智慧的分析下发现事情的真相。
在当今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睿智的双眼和冷静的头脑,而不是他人的危言,智慧的现代人要运用好个性心理学,用一双慧眼冷静地看待周围的一切,继而分析出自己前进的方向和路径。个性心理学是教会你相信自己的眼睛,用眼睛瞄准自己前进的道路。运用个性心理学的智慧力描绘多彩人生,渲染你的命运彩虹,让那些对你危言的人和你一起见证你未来丰富瑰丽的美好人生吧!
不要放弃自尊,否则你将一文不值
自尊者必自重,自重者必自爱。“人以礼敬为先,树以枝叶为圆”。“以礼敬为先”能够换来别人的以礼相待,“以自尊为先”同样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呢?一个不值得人尊重和信任的人,也不会有人愿意去与之交往和共事。不自尊,必然影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必然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个性心理学让我们不要放弃自尊,否则你将一文不值。
对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可以说就是尊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自信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而丧失自尊的人,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缺乏自信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所以说,没有自尊、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自尊要讲原则。做人有做人的立场,处事有处事的原则,没有立场,没有原则,就等于没有自尊。荣辱不分、是非不清、美丑不分、曲直不辨,不可能做到自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基本的人格;规规矩矩办事,堂堂正正做人,是立身之基。
自尊还需要有涵养。自尊不是骄慢,不是狂傲。据说有一次,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小路上迎面碰到一个曾把他骂得一钱不值的批评家。批评家傲慢地对歌德说:“我没有给傻瓜让路的习惯!”歌德却笑了笑,侧身让到一边说:“我正相反。”一触即发的一场争吵,让歌德以良好的涵养轻而易举地避免了。歌德的自尊不但没有丝毫的降低,反而得到世人的颂扬。
自尊是让别人尊重你的重要前提,自尊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具体体现,自尊是一个人的内心素质的最好表达。自尊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更是让自己峰回路转的难得的成功元素。自尊不但是一个人做人的原则和素养,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1914年冬天,美国一个小镇迎来了一群流亡者,好心的人们给这些流亡者送去食物,他们个个狼吞虎咽。但当镇长把食物送到一位年轻人面前时,这个肌肠辘辘的逃亡者问:“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干吗?我不能白拿您的东西!”
镇长想想说:“等你吃过饭,我再给你派活儿。”“不,干活儿之后我再吃东西!”年轻人坚定地回答。20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了亿万富翁,他就是美国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哈默。
“别看他现在一无所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自尊。”这是镇长对哈默最恰当的概括。的确,是自尊赐予了哈默一副倔强不屈的傲骨,自尊同样给了他无尽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不怕没有钱,就怕没有尊严。尊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无论在任何状况下,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尊,否则我们将一文不值。同样,尊重别人也是维护自己的自尊。
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她是单亲母亲,独自带一个4岁的男孩。每天她早早帮主人收拾完毕,然后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却总是遭到她的拒绝。因为她是女佣,她非常自卑。
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客人们个个光彩照人。主人对女佣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女佣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不好意思,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那时已是黄昏,客人们马上就到。女佣急匆匆地回家,拉了自己的儿子就往主人家里赶。儿子问,我们要去哪里?女佣说,带你参加一个晚宴。
4岁的儿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佣人。
女佣把儿子关进了主人的书房。她说,你先待在这里,现在晚宴还没有开始。然后女佣进了厨房,做菜、切水果、煮咖啡,忙个不停。不断有客人按响门铃,主人或者女佣跑过去开门。有时,女佣进书房看看,他的儿子正安静地坐在那里。儿子问,晚宴什么时候开始?女佣说,不急,你悄悄在这里待着,不要出声。
可是,不断有客人光临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女佣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地拍拍男孩的头,然后自顾翻看着主人书架上的书,并对墙上的挂画赞不绝口。男孩始终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着晚宴的开始。
女佣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的儿子无处可藏。她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欢乐气氛,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佣人的区别,富有和贫穷的区别。后来她把儿子叫出书房,并将他关进主人的洗手间。主人的豪宅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供主人用,一个供客人用。她看看儿子,指指洗手间里的马桶。“这是单独为你准备的房间,”她说,“这是一个凳子。然后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这是一张桌子。”她从怀里掏出两根香肠,放进一个盘子里。“这是属于你的,”她说,“现在晚宴开始了。”
盘子是从主人的厨房里拿出来的,香肠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有给自己的儿子买过香肠了。女佣说这些时,努力抑制着泪水。没办法,主人的洗手间是房子里唯一安静的地方。
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他从没有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有见过洗手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淡淡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上。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和面包,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女佣的儿子。他去厨房问女佣,女佣说她不知道,也许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着女佣躲闪的泪光,就在房子里静静地寻找。终于,他顺着歌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将一块香肠放进嘴里。他愣住了。
他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男孩说,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我现在正在吃晚餐。他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男孩说,这是晚宴的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他说,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男孩说,是的,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
不过,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我希望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
主人的鼻子有些发酸,用不着再问,他已经明白了眼前的一切。
他默默走回餐桌前,对所有的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了两个盘子。他来到洗手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当然不能让你一个人独享,我们将一起共进晚餐。
那天他和男孩聊了很多。他让男孩坚信,洗手间是整栋房子最好的房间。他们在洗手间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苹果汁和烤得金黄的鸡翅。他们露出夸张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洗手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
多年后男孩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带两个洗手间的房子。他步入上流社会,成为富人。每年他都要拿出很大的一笔钱捐助一些穷人,可是他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更不让那些穷人知道自己的名字。
有朋友问及理由,他说,我始终记得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小心地维系了一个4岁男孩的自尊。
这个故事很简单,富人的尊重既维护了自己的自尊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被维护的自尊竟使得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重新树立了自信心,并且通过努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使自尊的价值得以传播。看来,尊重他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人意识到自己的自尊价值。
要知道,一个人的价值体现,不但是你本身所具有的才能,还需要更为重要的自尊。自尊的价值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因为这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要想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让自己这个人更有价值,你就必须拥有自尊的品质,这不仅是成功做人的必要素质,更是让你人生成功的点金术。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会遇到林林总总的困难和挫折,遇到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放弃了自尊。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自尊,那何谈有意义的人生呢?要记住,人生路上的所有成败都需要我们用自尊来谱写,谱写个性化的人生画卷,渲染我们个性化的生活色彩。
接受批评就是提高自己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人往往都是喜欢被人夸奖的,很少有人喜欢被别人批评。有时,别人的批评不是对我们个人本身的不满,而是对我们做事或是对人态度的不满,他们的批评是对我们做事的建议,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挑剔。善意的批评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和缺点,以便能逐步弥补和改掉它们,从而使自己不断完善。
西方谚语说:“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听惯了夸赞之词的人常常狂妄自大,只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人,才能改正缺点,提升自己。所以,我们必须养成虚心接受批评的习惯。
据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挨过批评,身边总是表扬声、赞美声,那么他一定会变成一个“糊涂的脆弱者”。他就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自己的长处,什么是自己的缺点。他就不知道怎样扬长避短,怎样发展自己。同时,他会变得更柔弱,难以承受任何的外力和打击。
有一位香皂推销员,主动要求人家对他提出批评。当他开始为高露洁推销香皂时,订单接得很少,他担心自己会失业。他确信产品或价格都没有问题,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自己身上。因此每当他推销失败时,他会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有时他会折回去问那位商家:“我不是回来卖给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见与指正。请你告诉我,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你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他这个态度为他赢得了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后来他升任高露洁公司的总裁。
由此看来,批评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任何人都要乐于接受批评。比尔·盖茨认为,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虚心接受批评,尤其是成长中的年轻人。然而不同的是,有的人刚愎自用,受不得半句批评;有的人虚怀若谷,有批评必一概采纳;有些人当面千恩万谢地接受,转个身却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当面硬不认错,死要面子,背地里却能小心地检讨。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这样说:“难道你的一切只是从那些羡慕你,对你好,常站在你身边的人那里得来的吗?从那些批评你,指责你的人那里,你学来的岂不是更多?”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而要勇于接受批评,欣然接受批评。
不过,接受批评,这是一种最难培养的习惯。所以,如果有人批评你,这时不要先替自己辩护。事实上,没有人喜欢挨批评。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明白,批评是提高业绩,了解实情并避免灾难性决定的关键,但这是件痛苦的事。提出批评需要勇气,而接受批评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能在事后感谢批评者的人,就是非常伟大的了。
那么,面对批评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答案很简单,虚心地接受,小心地选择,衷心地采纳。
李特尔是18世纪德国地理学的开创人之一,他慷慨地提拔年轻的批评者——弗勒贝尔的故事是感人至深的。李特尔非但不嫉恨和打击这位鲁莽的批评者,反而把他的批评文章推荐给一家著名的学术刊物,而且他本人还在公开发表的评论里,对这位青年学者的“敏锐头脑”和“真挚思想”大加赞扬。后来弗勒贝尔来到柏林,李特尔还热情接待,为他安排当时他极为需要的工作。一位受人尊敬的学术权威,如此对待一位毫不客气地批评他的后生,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让我们认真坦然地面对批评吧。接受批评才能提高自己,才能锻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