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玄策连挑突厥将 周曾历险投唐军
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帅帐之内一番诉说,李道宗至此时方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王玄策的功劳。虽然功劳被抢,但忍气吞声,看来此人胸襟确实不俗;当再听到要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升迁之时,更是打心低里萌生一种欣喜之情。这样的人,在这样的时代,真的不多;一种钦佩之情,涌上心间。瞬间将李景恒打乱其计划,暴露其意图,及实力的低沉之心,一扫而空。
带着偏将身份回营的王玄策,也深感到是金子总会发光。当得到李道宗诫勉,甚是感动。不曾想被抢夺的功劳失而复得,还能得到元帅的认可;真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故而甚是欣慰,一身轻松。
从一个队正突然升为偏将,这事情很快传遍了凉州城。让众多将士,对王玄策刮目相看。而其中的一个小校,听闻其如此之英雄事迹,也是对其肃然起敬,渐渐的有了追随他的想法。陈雷和李景恒听闻晴天霹雳的一击,颇为泄气,仇恨与嫉妒的种子,又一次增加了分量……
被李景恒这么一搅和,两军之间又恢复了平静;经过这一场阵仗,双方都在酝酿,更大的阴谋。
天柱王已经通过各路探子,打探到唐军虚实,明了凉州城兵力远多于从前,看来李道宗必是抱定了坚守打算。在如此不利形势下,渐渐有了退兵的想法。可是面对如此之多的唐军,要想全身而退也实属不易。
经此一役,李道宗也在暗地里筹划,如何能够将吐谷浑的五万骑兵一口吃掉。而其不经意间发现王玄策,提拔王玄策之目的正是如此;大仗又一次一触即发。
从一个队正,提升到统帅两千人之偏将,这一切对王玄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依旧是统兵打仗,陌生的则是如何游刃有余统帅两千兵士。因为理论知识甚多,实践甚少,所以决定依照师父先前之教诲,秉承事必躬亲之根本,每日与兵士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当然也包括那个一心想跟随他的小校。
一日前半晌,晴空万里,能见度甚好,冬日的暖阳笼罩在战场上方,从远处望去,吐谷浑的营寨一个着一个,甚是壮观。王玄策披挂整齐,带着兵士,在城头巡防。随着一兵士所指的方向望去,看到吐谷浑营寨之内,冲出来一名骑着黑马,手持战刀的汉子。一路杀,一路砍突破层层营寨,朝着凉州城疾驰而来。后面不少吐谷浑兵士拍马追赶,煞是危急。观此一幕,王玄策顾不得亲自禀告,临机决断,随即策马扬鞭出城接应。
吐谷浑兵士,一看凉州城冲出大队人马,瞬间有了退缩之意。没多大一会,这大汉就冲入王玄策阵前,定眼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周曾。兄弟二人不曾想竟在此地相见,也顾不上寒暄,就合兵一处,来战吐谷浑追兵。而这一切早已被兵士报于李道宗,面对又一突变,李道宗披挂上阵,登上城楼,探看虚实。
吐谷浑追兵原本已有了退缩之意;又见合兵一处,顿时勒马观望不敢贸然攻击。然一不知死活的小将,提着三尖两刃刀拍马而出。但见王玄策横眉瞪眼,手提火雷枪,两腿一夹马肚,随着“驾”的一声,赤色战马,迎了过去。两件兵器,一来一往,碰撞之声,声声入耳。只见火雷枪被王玄策耍得虎虎生风,如火如雷般威猛无比;不到十个回合,一枪将就吐谷浑小将挑落马下。但看此小将惨死于王玄策枪下,一膀大腰圆的吐谷浑战将颇为愤怒,挥刀直杀过来。只见王玄策不紧不慢,瞅准一个间隙虚晃一枪,撇过势大力沉的刀势,随之就是一枪,直刺此人胸膛,就此了结了卿卿性命。随即,一声大吼,吐谷浑追兵一个个吓得胆战心惊,仓皇而逃。
这一幕,被在城楼观战的李道宗看得清清楚楚,万万没想到王玄策枪法竟是如此娴熟。细细一回忆,这娴熟的枪法中又带着几分眼熟;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东野先生之火雷枪法吗?东野先生已经隐居多年,他和他又是何关系?
李道宗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但是在征讨河北之时被废太子建成征调。而东野老人正在建成账下效力,两人一见如故。平日里不时讨论枪棒等马上功夫,东野老人正是凭借这滴水不漏的火雷枪法,征服了当时年轻气盛的李道宗。
得此大胜,又得一兄弟,王玄策携起周曾之手,威风凛凛回了凉州城。看到已在城下等候的李道宗,随即下马,躬身参拜,将刚才发生之事,向其道明。李道宗听闻是王玄策之兄弟,甚是大喜,着其在他的账下效力。
掐指算来,兄弟二人已分别不少时日。回到营帐的王玄策,看着周曾这身装扮,带着甚多之疑惑问到:“你这莽夫,这是何情况,怎会到凉州城?”
却见周曾依旧大大咧咧地说:“咱能不能先不说这事了,有吃的没,我快饿死了。”王玄策顿时大笑,赶忙吩咐士卒速拿吃食。须臾之间,几个烧饼就送到了他的面前。周曾也不顾及吃相,就着炭火上温好的黄酒,狼吞虎咽地啖了起来。王玄策望着狼狈不堪的周曾,也忍不住乐了起来,看来这家伙实在太饿了……
酒足饭饱,周曾打了一个饱嗝,引得在营帐中的几个小校忍不住偷笑起来。周曾跟着傻傻一笑,对王玄策说:“大哥,你是不知道,自上次一别,甚是想念……”于是,就细细将一路遭遇悉数讲于玄策。
人生重要的就是要有铺垫,当铺垫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机遇说来就来。生活每一天都是成长,只有不虚度时光,将心情放宽,将心态放大,所有的目标,终归会变为现实。目标就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在通往这个指明灯的路上;刚开始光线都是暗弱的,只有跟随着暗弱的光线一步步走下去,离指明灯越近光线自然会越强,只要能够坚持,定会从暗弱走向光明,直到辉煌。
王玄策的指明灯就是,师父的嘱托,为国建功立业。周曾自从见了王玄策之后,感觉人生又有了盼头,而他的目标则是追随王玄策,闯荡出一番事业。雪雁的指明灯也在遇到王玄策之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虽然有了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真的是王玄策吗,她疑惑?
周曾自从经历了二当家周锦的叛变事件。思考了很多,也想了不少,总感觉日子不应该碌碌无为。虽说每日在山寨,吃喝不愁,但是土匪终归是土匪,随时都有被围剿的危险。
这些兄弟也都拖家带口,跟随他闯荡事业。但土匪的名声,传扬出去的确不好。虽然他秉承一个义字当先,但终究还是逃脱不了恶名。
面对王玄策这个同龄人,让他看到了希望,也萌生了同闯天涯的梦想。王玄策当时让其在山寨等候他的消息,可是一等就是这么多的时日,并且得不到一点消息。再加上周曾生来就是一个急性子,故而不愿意再这样干等下去。既是闯荡,那就一块仗剑走天涯,何必要等到他干出一番事业的时候,再去与他相会呢。因此,没隔多久他就决定解散山寨,想回家的回家吧,不想回家的就留在山寨,让李掌柜好生管理。他单枪匹马,一人一骑,也朝长安而去。
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过了洛河渡口,在洛河镇上安歇了两日,准备养足精神往长安进发之时。在酒肆之间,就听到几个并州模样的人闲聊:“前段时间,一二十来岁的小伙,叫什么王玄策来着,带着一个姑娘,听说是什么任城王的闺女,还是个郡主!在梅龙镇单人单骑制止突厥人的抢劫,还和一个叫什么阿史那思云的突厥将领结为兄弟,同时力战晋阳留守李景恒,真是英雄呀。”
周曾赶忙问这几人:“这个王玄策,是不是,身长八尺,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带着一柄长剑”。其中一人说:“是呀,莫非壮士也认识此人。”
周曾随即回复:“这是我兄弟,此次正是为寻他而来。”几个商人娓娓道来,将听闻的细节详细讲述给了周曾。原来当时在梅龙镇的过往客商,均被王玄策英雄气概所感动。通过他们口口相传,竟流传到了这里;当然也不缺少神话般的添油加醋。
周曾听得头头是道;也被王玄策正义之举感动,增加了寻找他的信心。周曾就直奔晋阳,这一路上还算太平,到了这晋阳多方打听,找到了任城王府,最后就遇到了雪雁姑娘。
说到这里,只见周曾对王玄策说:“大哥呀,你真是个有福之人啊,能遇到雪雁姑娘这么好的人。”这一说,说得王玄策倒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是傻呵呵一笑。
周曾又说:“雪雁姑娘,一听说我是你的兄弟名叫周曾,立马就有了印象,原来大哥你给她提起过咱们之间的事情。她随即就把我迎进了府里,好吃好喝招待着。随后她就问到了咱们是如何相识的。于是,我又给雪雁姑娘一通忽悠,把大哥一路走来的情况给她说了。再后来,我就问起你的状况,谁知雪雁姑娘说凉州战事紧急,你参军去了,我也萌生了到凉州寻你的念头。听闻我要到凉州寻你,她就给足了我盘缠,顺带又给你写了一封书信,让我带着。”
说着,从怀中掏出了雪雁亲笔书信。
“大哥,我可是没看啊”周曾递给他说。
王玄策接过书信,周曾的脑袋不自主地凑了过来,只见王玄策随之一闪,就躲过了他想偷窥的心。全神贯注地打开封着的封口,微黄的桑皮纸上,带着清秀笔锋的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地映衬纸笺:公子勿念,一切甚好,自昔日一别,寄家书一封于慈父,深明你之胸怀,未曾推荐,仅是提及相救之恩。然,分别之时,细思当时之事,凭我多年之了解,应多加提防我大哥。小心其鬼伎俩,陷公子于不义。只希望你一心为国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忽忘忽念,”款款深情,溢于纸笺……
王玄策端着这封饱含深情的信笺,心感甚慰。周曾趁着王玄策细致读阅,深情注目的间隙,已经又蹭着脑袋查看了书信大概。当他发现他的时候,只能带着无奈的笑意连连摇头,略有沉思地说:“也没说啥,就让我小心他大哥李景恒。”
“李景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雪雁姑娘书信所述,似有加害大哥之意?”周曾问。
王玄策就将这一路而来的事情,详细给周曾讲述了一通。当听闻他竟是如此歹毒之人,火爆脾气立马就映上心头,准备起身找其理论一番,却被王玄策拦住了。经过不少安抚,周曾莽夫性格,也渐渐平静下来。
王玄策又问他:“你从晋阳到凉州这一路是什么情况,怎么会被吐谷浑兵士追杀。”但见周曾一拍大腿,立刻说:“哎呀,把正事都给疏忽了”随即,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的对他讲:“这事你得听我慢慢给你讲,这一路,从晋阳到凉州也没有遇到大的问题,顺风顺水,还算太平,但……”
望着不辞辛苦,前来投奔自己的周曾,王玄策被他的真诚,义气打动。周曾这一路上吃了太多的苦,但是一番事业,正摆在他们面前。顿时感觉生活有了帮手,有了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