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2章 季氏16.6
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愆(qian一声),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解:过也。过者,度也。凡人有所失,则如或梗之有不可经过处。故谓之过。从心。衍声。去䖍切。十四部。
朱熹说:君子,有德位之通称。愆,过也。瞽,无目,不能察言观色。
尹焞说:时然后言,则无三者之过矣。
邢昺说:此章戒卑侍于尊,审慎言语之法也。“侍于君子有三愆”者,愆,过也。言卑侍于尊,有三种过失之事。“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者,谓君子言事,未及于己而辄先言,是谓躁动不安静也。“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者,谓君子言论及己,己应言而不言,是谓隐匿不尽情实也。“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者,瞽,谓无目之人也。言未见君子颜色所趣向,而便逆先意语者,犹若无目人也。
孔子强调:要慎交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谨爱好(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善言语(侍君子有三愆)。
除了哑巴,人都会口吐言语,但不一定都“会说话”。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情景下说什么,脑子指挥嘴巴,是一门学问。孔子预设了场景~“侍君子”,指出:对待君子,说话不慎,会犯三种过错。“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达不到效果、不该说的话说了,就是急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能达到效果却避而不谈,就是隐讳;“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说话的过程中不察言观色、恰当互动,就是有眼无珠,眼瞎。
关于人言说话,有人言可畏的说法。历史上不乏“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故事。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说话,说好了,是福;说不好,就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