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颜渊12.20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张,颛孙师,特点是“师也辟”“师也过”,优点是多问于孔子。闻和达,字面理解:闻是出名,达是发达。但孔子的概念里,小人热衷于闻,闻有“文过饰非”之意;君子致力于达,达是“文质彬彬”。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论语注疏》:此章论士行。“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者,士,有德之称。问士行何如可谓通达也。“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者,夫子复问子张,何者是汝意所谓达者。欲使试言之也。“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者,闻谓有名誉,使人闻之也。言士有德行,在邦臣于诸侯,必有名闻;在家臣于卿大夫,亦必有名闻。言士之所在,皆有名誉,意谓此为达也。“子曰:是闻也,非达也”者,言汝所陈,正是名闻之士,非是通达之士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者,此孔子又说达士之行也,为性正直,所好义事,察人言语,观人颜色,知其所欲,其念虑常欲以下人。言常有谦退之志也。“在邦必达,在家必达”者,以其谦退,故所在通达也。“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者,此言佞人色则假取仁者之色,而行则违之,安居其伪而不自疑也。“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者,言佞人党多,妄相称誉,故所在皆有名闻也。
《论语集解》: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务外,夫子盖已知其发问之意。故反诘之,将以发其病而药之也。〕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言名誉着闻也。〕子曰:“是闻也,非达也。〔闻与达相似而不同,乃诚伪之所以分,学者不可不审也。故夫子既明辨之,下文又详言之。〕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音扶,下同。好、下,皆去声。内主忠信。而所行合宜,审于接物而卑以自牧,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之事。然德修于己而人信之,则所行自无窒碍矣。〕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行,去声。善其颜色以取于仁,而行实背之,又自以为是而无所忌惮。此不务实而专务求名者,故虚誉虽隆而实德则病矣。程(颐)子曰:“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而学,则是伪也。今之学者,大抵为名。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尹(焞)氏曰:“子张之学,病在乎不务实。故孔子告之,皆笃实之事,充乎内而发乎外者也。当时门人亲受圣人之教,而差失有如此者,况后世乎?”〕
君子之志在“达”,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谦卑务实。小人之志在”闻”,追名逐利,表面文章,言之凿凿,行之伪伪。
尹焞感慨,即便子张在孔圣人教诲下,都难免于热衷于闻、不求于达,都有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可想而知,一个君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有多难得、成长多不容易。君子“质直而好义”,小人“色取仁而行违”,做君子还是做小人,只能自己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