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3章 先进11.11

11.11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即仲由,子路。伯仲叔季,称呼季路,是因为兄弟排行第四吗,还是因为作了季氏的宰?

这句子路与孔子的对话,对后世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李泽厚认为,中国人“重今生、轻来世”,以“情为本体”,把活在当下作为人生第一要务,展现出来的是“乐感文化”,这一切,都与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有重大关系。中国文化的心魄,难以脱离《论语》所彰显出的孔子思想的影响。

先来看看邢昺和朱熹的解读。

《注疏》:此章明孔子不道无益之语也。子路问事鬼神者,对则天曰神,人曰鬼,散则虽人亦曰神,故下文独以鬼答之。子路问承事神其理何如,“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者,言生人尚未能事之,况死者之鬼神,安能事之乎?“曰:敢问死”者,子路又曰:“敢问人之若死,其事何如。”“曰:未知生,焉知死”者,孔子言女尚未知生时之事,则安知死后乎?皆所以抑止子路也。以鬼神及死事难明,又语之无益,故不答也。

《集解》:问事鬼神,盖求所以奉祭祀之意。而死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问也。然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盖幽明始终,初无二理,但学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程子(颐)曰:“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子路的困惑也是人类的困惑,鬼神问题、生死问题,谁敢说自己能想的明白,说的清楚呢?孔子的回答,没有说如何去事鬼神,也没有探讨死亡问题,而只是提出了寻找答案的思路,要想解决如何事鬼神问题,先解决好如何去事人问题;要闹清楚死,先整明白如何活。

或许正是孔子的这句话,后世的中国人很少群体性深入探讨死亡问题,讨论最多的还是今生“如何活”,重祭祀但并不深入讨论鬼神问题。孔子不是无神论者,自言“敬鬼神,而远之”。孔子倡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行合一,其真诚、坦诚的“活的态度”值得敬佩。比起很多嘴上标榜是无神论者,私下里却天天惦记给各路神仙烧香磕头的“叶公好龙”者们,强不知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