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煤油灯和压井
我们的电灯是什么时候开始普及的,农村应该是要晚一些的,但也不是太晚,这个村子离大城市近一些,相对来说会开放一些,有什么先进理念或者新鲜玩艺接触到会早一些。大概是80年代农村就有电灯了,虽是如此,煤油灯依然很盛行,基本上家家都有并且会制作这个东西。
慕容家的煤油灯是买的,看它的长相便知道。蓝色的瓶身,20公分高,整体形象就像个灯塔,最下头是圆圆的底座,中间鼓起来,是用来装灯油的,上边是等芯。这个等芯需要经常拿针或者其他东西挑拨,不然灯不够亮。用的时间久了,灯上边油乎呼的。
这个东西也很好制作。因为小锋哥哥家的就是他自己制作的,拿一个用完了的墨水瓶,里边倒一些油,其实那时候用的油叫做洋油,烧得时候会有一些黑烟,如果没有洋油,也会偷偷倒进去一些食用油。瓶盖用火棍烫一个窟窿,把棉花捻成细长的绳子,从瓶盖中穿过去,基本上就做好了。不过这个盖子最好是铁的,或者给它包上一层铁皮,防止这个盖子被烤化了。
那个时候已经有电灯了,虽然都很简易,扯一根电线,那电线还是两股线拧在一起的,灯泡是瓦斯的玻璃灯炮,开灯关灯需要用一根绳子,拉一下,听到一声响灯开了,再拉一下,灯就灭了,经常会出现灯泡烧了的情况,或者开关就是那根绳在长期的摩擦下断了的情况,就需要煤油灯。那时候也总是停电,正在吃饭,突然停电了。搞不明白是自家电路的问题还是全部都停了,站在院子里吼一声:“嫂子,你家有电吗?”“没有。”这就知道了是全部都停了。所以煤油灯用处还是很大的。当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蜡烛显然比煤油灯更方便一些,直接点着就可以了,不用添油,也没有那么大烟气,所以很多家庭也会备上几根蜡烛,有白色和红色的,除了颜色也没有很大的区别。有一次,干农活回到家,天色已经很晚了,家里停电了。妈妈拿出一块钱让去买蜡烛,这种差事小孩子都愿意干,因为蜡烛才2毛钱一根,剩下的8毛钱很有可能就落入了自己手里。干了一天的农活已经很累了,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把煤火下边的塞子去掉,上边的盖子用火棍挑开,把馒头给热热,这里的方言叫做liu馍,其实到底是哪个字,他们自己也不得而知。
“做什么菜呢,这么晚了,也没电,咱么吃闲菜吧。”妈妈说。趁着微弱的蜡烛的光,她从罐子里捞出咸菜,放在瓷碗里,再浇上些香油,用筷子搅活几下,一道美味的咸菜就出炉了。再从菜柜子里把瓜豆酱拿出来,也算是两个菜了。馒头好了之后,妈妈熟练的把搅好的面糊糊倒进锅中,做个面汤。
在那个用半半截截砖头围城的小院子里,把桌子放在厨房门口,借着微弱的烛光,就这样简简单单一餐开始了。一人一碗面糊汤,拿着手工大馒头蘸着瓜豆酱,大概是累了,大概是饿了,吃着特别的香。
说到水,压井基本上也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农村家用的这种大概也就7米差不多就可以出水了,所以每家也必备水缸和水桶。小磊家的水井是黑色的,比较小巧,井把字也比较细。慕容家的是红色的,井把比较粗,小时候因为井把高,常常跳起来去压那个井把。这种井出的水夏天凉,冬天温,它是地下水,所以会冬暖夏凉。就是有一点,需要先往井里添水,使劲压几下才会出水。如果时间长了不用,又需要重新添加水把水吸出来。如果天气旱,水位低,你倒进去了好几瓢水,费了半天的劲,也没弄出半滴水来。这是如果邻居家刚好也在打水,去邻居家打水就省去了一些力气,,你单单提一桶延时用一顿两顿的还好说,你若想把水缸添满,那就需要用上扁担了,这个东西大概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两边是钩子,正好可以挑上2桶,差不多2趟就能填满水缸。压着水聊着家常,很是惬意。夏天里,天气很热,从井里压出一桶冰凉的水,把一两个大西瓜放进去,就像天然的冰箱。过个半小时把西瓜拿出来切开,又甜又凉,算是夏天的独特美味了,比吃上一根老冰棍还有感觉。
这种简单又朴实的生活很农村,只是那个时代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