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始朝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章 ?38?

南北朝时期,分裂、对峙和纷争的局面,促使丝路沿线政权为了自保而采取比较积极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北魏统一北方之后,诸多势力在西域交织,为域内各方提供了一个纵横捭阖的舞台。官方使节往来比两汉更加频繁,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更加广泛。据《魏书》记载,平城时期就有46个中亚、西亚、西域国家的109次朝贡记录。

还在魏道武帝拓跋珪初年,发展中原没有更多的机会顾及四方,那一段时间,西域贡物不到。朝廷官员们奏请可依照汉代事例来通使西域,可以使中原的威望圣德震荡边远地区,又可以招来珍奇货物送达平城,拓跋珪说:〝汉代不守卫边境安宁百姓,而向远方开通西域,反而使国内的财物浪费,没有什么好处。现在如果通使西域,那么前代的弊端就要堆在老百姓的身上了。〞

因此就没有答应,致使经过了拓跋嗣一代,竟没有招服西域。到了太延年间,北魏圣德日益传至远方,西域龟兹、疏勒、乌孙、悦般、渴般、鄯善、焉耆、车师、粟特等国国王,开始派遣使者前来京都进贡。拓跋焘认为西域虽然已经在汉代就通使了,有所求时就低声下气而来,无所求时就公然傲视怠慢皇命,这是他们自知地理偏远,皇朝大军不能够轻易到达的缘故。如果现在允诺使节往来,最终不会有所益处,就不想派遣使节。于是有官员上奏说:〝西域九国不怕遥远艰险,自远方进贡地方的特产,其理是应该与他们互通,怎么能够事先就压制于人呢?〞

于是答应了通使,便开始派遣使者王恩生、许刚等出使西域。然而王恩生等到达流沙,就被蠕蠕俘虏了,就没有到达西域。接着又派遣散骑侍郎董琬、高明等携带很多锦帛,到鄯善抚慰九国,重重赏赐了他们。

当初董琬等接到拓跋焘的诏令,道路方便的其他国家都可以前往。董琬等经过西域九国,北行到乌孙国,乌孙国国王得到魏朝的赏赐,恭恭敬敬地接受,非常高兴。他对董琬等人说:〝传说破洛那、者舌国都记着魏朝的恩德,都想称臣纳贡,只是担心没有途径。现在你们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了,不如可以前去那两个国家,以成全他们一直仰慕中原的心志。〞

乌孙是西汉时期西北地区最强大的民族之一,公元前二世纪初,乌孙与月氏共同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从地理位置上看,乌孙与月氏均在匈奴之西,月氏的大部分牧地在乌孙与匈奴之间。乌孙人以畜牧为主,兼营狩猎,不务农耕,而养马业特别繁盛。

据《汉书•张骞传》记载: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当时其子昆莫新生,为匈奴冒顿单于收养,后来得以复国。公元前176年间,冒顿单于攻破月氏,月氏被迫西迁至伊犁河流域。乌孙昆莫为报父怨,遂向西攻破大月氏,月氏复西走,徙至大夏地,伊犁河流域遂为乌孙所据。

乌孙的族属一直有几种说法,或匈奴,或突厥,或东伊朗,族说不一而足。汉代文献《焦氏易林》中描述说:〝乌孙氏女,深目黑丑,嗜欲不同。〞据此可以断定,乌孙人是属于肤色偏黑的民族。但是唐人颜师古对《汉书•西域传》作的一个注释中揭示说:〝乌孙为西域诸戎,其形最异。今之胡人青眼赤须状类猕猴者,本其种也。〞

依此分析,乌孙人应该是深目高鼻,赤发碧眼的欧洲人种。尽管说法很多,但有一点十分明确,就是乌孙人与汉人是截然不同的。董琬于是自己去破洛那,叫高明去出使者舌国,乌孙王都替他们派了向导翻译。到达这两个国家后,董琬等宣读诏书抚慰赏赐了他们。后来董琬、高明东还,乌孙、破洛那等国都派遣了使节与董琬他们一块来到中原进贡,共计有十六个国家,从此相继来到中原,每年不断,魏国内也出使使节数十人。

那时候,拓跋焘每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常常诏令河西王沮渠牧健,让他护送到姑臧,沮渠牧健也经常派向导领路走出沙漠。有一次使节从西域回到武威,沮渠牧健身边的人对使者说:〝我们主子听信蠕蠕吴提的荒谬说法,称:‘去年魏朝皇帝亲自带兵攻打我们,士卒战马都得了瘟疫而死,致使战败而归,我擒获了他的长弟乐平王拓跋丕’。我们主子听了非常高兴,就在国内大肆宣扬。又听说吴提派遣使者通告西域各国:‘魏朝已经削弱,现在天下只有我们国家强大。以后如果再有魏国使者来了,不要再恭恭敬敬迎送’。由此可见,西域国家也有贰心。〞

加上沮渠牧健侍奉魏王也逐渐怠慢,使者回到魏国后,详细地把情况转告了魏王拓跋焘,拓跋焘派尚书贺多罗出使凉州观察虚实,贺多罗回来也说沮渠牧犍虽然外表上谨守称臣的礼节,而内心已对魏国不服。拓跋焘打算征讨凉州,于是就来问崔浩,崔浩回答说:“沮渠牧犍叛逆之心已经暴露,不可不杀。魏国官军前几年北伐,虽没能获得全胜,实际上也没有损失多大,战马三十万匹,估计在路上死伤的不满八千匹,常年瘦弱而死的也不少于一万匹,但远方的凉州乘我国空虚,就以为我国国力已经消耗殆尽,现在我们出其不意,大军突然到达,他们肯定惊恐慌乱不知所措,那么活捉他们是没有问题的了。”

拓跋焘说:“很好。我也以为是这样。”

于是召集所有公卿大臣到太极殿西堂商讨攻打凉州之事,弘农王奚斤等三十多人都劝说:“沮渠牧犍的国家,是西方边境的不显眼小国,虽然内心不是真正臣服我国,但他继承父位以来每年朝贡,朝廷将他作为藩臣对待,并将公主下嫁给他,现在他的罪恶尚未暴露应加以宽大。我国刚刚征伐了蠕蠕,兵士马匹疲惫不堪不可大规模用兵,况且听说他们国家土地贫瘠难以找到水草,大军到达之后,他们会据城固守,此时发兵攻打不能马上攻下,野外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掠夺,这是很危险的一条路。”

自从凉州平定后,一个很自然的道理,鄯善国认为唇亡齿寒。现在武威被魏国灭掉了,接下来便轮到了他们。如果有使者往来,就会了解到他们国内更多的情报,那么自取灭亡就更近了。不如干彻断绝还可以支撑得更久。于是就阻断了塞下的往来道路,致使西域的进贡物品,多年都不能够进入中原。直到平定了鄯善,各国使节才又通往起来。

开始时,董琬等使节回到平城,详细介绍了自身经历的所见所闻,以及邻国的一些情况,说:〝西域从汉武帝时拥有五十多个国家,后来逐渐兼并,到太延年间就十六个国家了。我们可以把西域地块分成四个区域:从葱岭以东、沙漠以西为一个区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个区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为一个区域,两海之间、沼泽以南为一个区域。其中里面各国的小首领,大概可以用百位来计算。从中原出使西域,原来有两条道路,后来变成了四条。从玉门关出发经过沙漠,西行二千里到鄯善,这是一条路。从玉门关经过沙漠北行二千里到车师,这也是一条路。从莎车西行一百里到葱岭,在从葱岭西行一千三百里到伽倍,这也是一条路。从莎车西南行五百里,再从葱岭西南行一千三百里到波路,这也是一条路。〞

董琬等没有记载而另有进贡的,只是记录了国家,不能够详载国家的习俗,值此中原正逢动乱,一直到齐、周,都没有听说有关西域的事情,所以两代的史书都没有留下记录。

当初崔浩不喜欢尚书李顺,李顺出使凉州达十二个来回,拓跋焘认为李顺有才干,凉国武宣王沮渠蒙逊多次与李顺交游饮宴,对他的手下群臣时常讲些轻视魏国的狂言,又深怕李顺泄露给魏王拓跋焘,就把金银财宝塞到李顺怀里,李顺也就替他隐瞒了下来。崔浩知道了这些情况,就秘密告诉了拓跋焘,拓跋焘当时不相信崔浩的话。

等到魏国朝廷商议攻打凉州,李顺和尚书古弼都说:“从温圉水以西到姑臧,到处都是干枯的石头,绝无水草,那里的人说,姑臧城南天梯山上,冬天有积雪达一丈多深,春夏消融下流成河,当地居民用来灌溉庄稼。一旦他们听说大军到来,就会挖开渠口,河水就会断绝。姑臧城方圆百里地不生草,人马饥渴难以久留,奚斤等人的意见是对的。”

拓跋焘就命令崔浩与奚斤等人互相辩论,但众人没有别的话可说,只说那里没有水草,崔浩说:“《汉书地理志》称:‘凉州的畜产是天下最富饶的’。如果没有水草,牲畜怎么繁育?另外汉代人绝不会在没有水草的地方修筑城池建立郡县,况且冰雪的消融仅能浸湿泥土,收敛灰尘,怎么可能流成河渠,灌溉庄稼呢?这实在是骗人的鬼话。”

李顺说:“耳闻不如目见,我曾经亲眼看见,怎么用得着与你辩论?”

崔浩说:“你接受人家的金钱,想为人家游说,说我没有亲眼看见就可以骗我吗?”

拓跋焘暗地里认真听他们的辩论,听到这里就出来见奚斤等人,言辞脸色很严肃,群臣不敢再说什么,只有含糊答应而已,群臣走出以后,振武将军代郡人伊馛对拓跋焘说:“凉州如果没有水草,他们怎么建立国家?众人的议论都不可信,宜听从崔浩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