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2▄天子应该独自决断
说来这也是巧合,魏王拓跋珪从中山向南进入到高邑时,无意之中访寻到了王永的儿子王宪,他高兴地说:“你就是王景略的孙子啊。你就是王宪?”
王宪也不含糊地回答说:“没错,我就是王宪。怎么啦!你认识我吗?”
拓跋珪说:“太好了,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可终于找到你了,你果真是王景略的孙子?”
王宪说:“这就奇怪了,我也不认识你们,你们找我干什么啊。”
拓跋珪说:“原本是想找你爷爷王景略的,王景略真的是你爷爷吗?那你告诉我,你真的是王景略的孙子?”
王宪说:“他当然是我爷爷啦!你们是找我爷爷,那找我干什么,我又不是我爷爷。”
拓跋珪的手下说:“你爷爷不是早死了吗?,找到你也是一样,快跟我们走吧。”
王宪不愿前行,他极力反抗说:“为什么带我走,你们是谁啊,我不跟你们去,我为什么要跟你们去。”
拓跋珪的手下说:“这恐怕不是你说了算,今天你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王宪反问:“那是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
拓跋珪的手下说:“因为你爷爷是王景略,你是你爷爷的孙子。”
王宪说:“那又能怎么样?我爷爷是我爷爷,我是我。他的事与我何干?你们快放了我。”
拓跋珪嘀咕了一句说:“真是太像了。你就别嚷嚷了,快跟我们走吧!我们好酒好肉款到你。都好生侍候着,带他走。”
于是士兵们按照拓跋珪的吩咐,就把王宪捆绑在马背上,一路缓慢行驶着,生怕不小心弄坏了他的身子,那就不好向主子交差了。
然而王宪始终也不明白,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为什么要抓他呢?他们到底带他要去哪里?又是去做什么呢?所以带着许多的疑问,一路上他不停地提出反抗,然而除了不能掉队,他又能够怎么样呢?
那几个强壮的兵士,一个拉着马儿,一个在后面摧着,还有两个人一左一右把他夹持着。只要不掉下马来,随便他怎么叫唤动弹都无所谓,能够顺利地带回家去,他们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原来这个王景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曾是秦国的丞相,一直与管仲、诸葛亮齐名,但是关于王景略的声誉,却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被现在的人们忽略了。
其实在历史众多的名将当中,虽然人们对于诸葛亮的定位是: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然而历史对于王景略的评价却是更为吓人,传说王景略是功盖诸葛第一人。
可见王景略才是经天纬地的人才,无论军事还是政治的才能,都不低于管仲和诸葛亮,也不管你信是不信,反正历史是这么说的,我们就得这么听。
你若是在乎这个人,那你就得相信,至少他在那个时代,绝对也是一个响当当的风云人物。这么一说,倒也难怪那时的秦国能够一统北方了。
而这个王宪是王景略的孙子,骨髓里传承了王景略的血脉,将来必定也是一个经纬之才,哪怕稍逊一点也无妨。所以在拓跋珪心里,能够得到王宪这样的人物,心里当然也是很高兴了。
于是他把王宪带回了魏国,就任命王宪为魏州中正,兼任礼部尚书事务,同时掌管门下省,可就是不知道这个王宪,是不是真的能够继承一点王景略的才能,是骡子是马,遛一遛就知道了,那就先试用一下再说吧。
然后又派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任尚书,同左丞贾彝率领官吏兵士五千人驻守在邺城,日夜防守配合王宪的工作。说白了,还是怕王宪撂摊子跑掉了。
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原由,主要还是精密观察王宪的能力动向,总不能平白无故把他抓来,就以马当驴让他真的去拉磨吧,当然那还真得要看他有没有那个本事了。
然后拓跋珪从邺城返回中山,他将要回到北方去,于是先调发一万兵士开辟一条直道,从望都起凿通恒岭到代郡,共五百多里,可谓是声势浩大了。
拓跋珪又担心自己离开后,太行山以东会发生变乱,这真就难说了,在这个战争纷繁的年代,任何地方发生一些变乱,那都是在所难免的,谁都保证不了不会出个幺蛾子。
为了以防万一,于是他又在中山设置了一个行台,随时可以跟邺城那边相互照应,尽量能够做到万无一失,命令卫王拓跋仪就镇守在中山。
即便是这样安排,他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又派抚军大将军略阳公拓跋遵任尚书左仆射,去驻守在渤海的合口,他认为这样安排的话,就能够又与邺城、中山形成三角之势了。
这时候右将军尹国还在冀州督运租谷,听说拓跋珪将要回到北方,于是动了贪婪之心,就阴谋策划袭击信都,却被安南将军长孙嵩发现了,于是捉住尹国杀死了他,你说他这是何必呢?
再说燕国将军启峇返回到龙城,报说中山已经沦陷,这对于燕国来说,这就是一个很不友好的坏消息,不能不说是犹如晴天一声霹雷,让你脑门儿一下子五雷轰顶。
燕王慕容宝壮志昂扬,正准备派军援助中山,听说中山已经失守了,心里一下像卸了气的皮球,于是当即下令终止了这次军事行动,决定临时改道向南出征。
辽西王慕容农向慕容宝进言说:“现在迁都时间还不长久,不能再向南征伐,应该利用集结的军队袭击库莫奚,夺取他们的牛马来补充我们的军用物资,然后去观察中山的虚实,等待明年再商量南征的事情。”
毕竟现在正是处在秋冬之际,距离明年的时间也不是太长,慕容宝认为他说的也有道理,就听从了他的意见,从而转道向北行进渡过浇洛水。
碰巧慕容德派侍郎李延前往慕容宝那里说:“拓跋珪已向西行进,现在的中山空虚了。”
这又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不过这个消息给人带来了一线生的希望。慕容宝得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当即就率领军队全部返回。
慕容宝转回到龙城宫,急忙诏令各军都到兵营集合,任何人都不准解散,吩咐文武官员、各将领都携带家属跟随,随时做好迁徙中山的准备。
这将是燕国一次重大的举措,难怪慕容宝当初听到中山落陷时,他的心情会是如此沮丧。也难怪慕容宝听到中山空虚的消息,他又是如此地兴奋。
辽西王慕容农、长乐王慕容盛极力规劝说:“我国的军队碾转疲劳,力量都还很薄弱,而魏国军队新近不断获胜,我们现在不能同他们对敌,应暂且让军队休整完善后再等待时机。”
慕容宝火热的心情,一下又冷落了下来,虽然曾经是那么激情奋发,此刻又心猿意马,一时也没有拿定其他主意。不过自古就有听人一劝,免受一难的说法,倒不如听他们一次劝告也罢。
慕容宝正准备听从他们的意见,这时抚军将军慕舆腾进言说:“百姓只可同他们分享成功的欢乐,难以同他们商议开创大业;现在我国军队已经集结,天子应该独自决断,不应广泛听取不同意见,来干扰国家的根本大计。”
慕舆腾的话很明白,他这是反对慕容农和慕容盛两人的说法,他指出决断国家的大事,就只有一人做主。百姓的命运,永远是随从一国之君的喜好而喜好,他们是没有权力改变自己命运的。
慕容宝认为慕舆腾的话很有一定的道理,于是就听取了他说的话,就对大家宣布说:“我的主意已定,再胆敢劝告的斩首。”
因此慕容宝拿定主意,搬出宫殿就住进了军营,朝中上下大小事儿,只留给长乐王慕容盛,全权负责统领管理宫中的一切事务。
燕国军队从龙城出发,一路颠簸劳顿,日夜急速前进,抚军将军慕舆腾统领前军,司空慕容农统领中军,燕王慕容宝统领后军,各军相距一顿,军营相连前后一百里,且伴以鼓噪前行,可谓声势浩大,天威浩荡。
慕容宝到达乙连后,脚跟还没有立稳,锅碗瓢盆都还没有完全就绪,连身处何方都还不知道呢,长上段速骨、宋赤眉等人利用众人害怕征战的心里,就在军中开始发动了叛乱。
段速骨等人都是高阳王慕容隆的旧部,因此一起逼迫慕容隆的儿子慕容崇为首领,还杀死了乐浪威王慕容宙、中牟熙公段谊及宗室各王。
那为何要杀死慕容宙和段谊等宗室各王呢?唯一有一条,就是他们极力反对这样做。从这一点说明,不难想象立嗣的国君多半是由宗室所掌控推举的,所以他们都和慕容宝必是串通了一气。那么这些的人都必然该杀,而且必须得杀。
当时河间王慕容熙正和慕容崇相好,一直由慕容崇保护着他,所以燕国上下,朝野宗室都杀光了,唯独慕容熙得以保全。
慕容宝一时没有地方可以藏身,就带领十多名骑兵逃到慕容农的军营,慕容农是朝中的重臣,几朝的元勋,资格最老,量他慕舆腾也不敢轻举妄动。
慕容农将要出宫迎接,左右的人抱住他的腰阻止他说:“大王止步!现在外面情况非常紧急,您应该等到事情稍微安定以后再出去,万不可就这样轻率地出去啊。”
慕容农激动地说:“正是因为外面情况紧急,不知道燕王怎么样了,我才要出去迎驾。”
左右的人说:“外面都这样乱了,刀箭也没长眼,万一大王有个三长两短,我们这些人又怎么办啊。”
慕容农说:“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燕王落难吗?我一定要去迎驾燕王,你们都不要拦我了。”
左右的人说:“这是关乎到燕国的生死存亡,苍生百姓,并非只是燕王一人之事,还望大王三思啊!”
左右的人极力劝阻,慕容农因此更生气了,他愤怒地说:“这可是燕国的国君啊,燕王现在落乱至此,为何我们还要顾惜一己生命,不敢出去迎驾呢?”
因此慕容农拔出刀来要砍杀他们,左右的人看见实在拦不住了,这才不得不放手。于是慕容农出去迎接慕容宝,又派遣使者骑着快马去追拦慕舆腾的军队。
慕容宝终于得到一处安息之地,于是慕容宝安顿下来,叫慕容农连忙率领军队赶回自己的大本营,全力讨伐段速骨等人。
可是事不如愿,慕容农军队中的兵士也都厌倦了征战,他们听说要去攻打段速骨,心想,这不是自己人打起自己人了吗?
于是抛下兵器都纷纷逃走了,慕舆腾的军队看见事已至此也都各自解散了,因此慕容宝和慕容农只得又逃回了龙城。
长乐王慕容盛驻守在龙城,还不知道发生了事情,当听说城外发生了叛乱,赶忙率领军队出城迎接,慕容宝、慕容农这才得以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