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物流与仓储实战全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物流管理

第一章 物流成本管理

第一节 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

一、物流成本的构成

现代物流成本的范围更广,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

物流成本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产生物流成本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即委托物流费。

按物流的功能划分,物流成本可以分为六类,如图1-1所示。

图1-1 物流成本的分类

二、物流成本管理体系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是指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经济管理方法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算、物流成本性态分析、物流责任成本管理及物流成本效益分析等。物流成本管理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物流成本核算层

物流成本核算层的主要工作如下。

(1)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内容。物流成本的各项目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某一项目成本的下降将会使其他项目的成本上升。因此,在达到一定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不明确物流总成本的全部构成,仅仅对其中的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进行调整和优化,未必会带来全部物流成本的最优。可见,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将全部物流成本从原有的会计资料中分离出来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以及物流成本的比较分析。

(2)对物流总成本按一定标准进行分配与归集核算。物流总成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归集。较常用的方式有: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顾客或不同的地区等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归集;根据装卸费用、包装费用、运输费用、信息费用等物流职能进行归集;按照材料费、人工费等费用支付形式进行归集。这些归集方法与目前的财务会计核算口径一致。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推行作业成本法,这也是进行物流成本归集核算的有效方法。

(3)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在进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时,要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使整个核算过程不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层面上,如果能够充分运用这些成本信息,对于企业有更大意义。

2.物流成本管理层

物流成本管理层是指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成本管理与管理会计方法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结合物流成本的特性,可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如图1-2所示。

图1-2 可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

3.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

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是指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再进行物流系统对企业收益贡献程度的评价,并进行物流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企业应针对物流系统的变化或改革作出模拟模型,以寻求最佳的物流系统的设计。

按照日本著名物流学家菊池康也的分析,目前日本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数处于前两个层次上,还没有达到第三个层次,对企业物流部门的成本管理还落后于销售及生产部门。

在我国,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更多地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

三、物流成本管理措施

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成本管理最基本的课题,其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具体措施如图1-3所示。

图1-3 降低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

1.通过流通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控制物流成本不仅仅是本企业的事,即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

比如,原有厂商是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很多物流中心与批发商物流中心相吻合,从事大批量的商品输送。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旧店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厂商必须适应这种新型的产业形式,展开直接面对零售店铺的物流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投资就有可能沉淀,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现代流通发展要求的物流中心或自动化设施。这些投资尽管从本企业来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从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却大大提高了物流绩效。

2.通过物流服务削减成本

随着当今食品业界价格竞争的日益激烈,ECR(有效客户反应)等新型供应链得到不断发展与普及。

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使用户除了对价格提出较高的要求外,更要求企业能有效缩短商品周转时期,真正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商品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如部件供应商等)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

正因为如此,追求成本的效率化不仅仅是企业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的事情,同时也是经营部门以及采购部门的事情,即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贯彻到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中。

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是企业确保利益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下降,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比如,随着多频度、少量化经营的扩大,对商品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充分考虑用户的产业特性和运送商品的特性,一味地开展商品的次日配送或发货的小单位化,无疑将大大增加发货方的物流成本。在正常情况下,为了既保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又防止出现过剩的物流服务,企业应当在考虑用户产业特性和商品特性的基础上,与顾客充分协调和探索有关配送、降低成本等问题,如果企业能够实现1周2~3次的配送,可以商讨将由此产生的利益与顾客方分享,从而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相互促进,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3.削减退货成本

退货成本是企业物流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退货成本之所以成为某些企业主要的物流成本,是因为退货会产生一系列的物流费、退货商品损伤或滞销而产生的费用,以及处理退货商品所需的人员费等各种事务性费用。特别是出现退货时,一般是由商品提供者承担退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而退货方因为不承担商品退货产生的损失,很容易随意地退回商品。由于这类商品大多数量较小,因此配送费用有增高的趋向。不仅如此,由于这类商品规模较小,也很分散,因此商品入库、账单处理等业务也都非常复杂。

比如,销售额达100万元的企业,退货比率为4%,即4万元的退货。由此产生的物流费用和企业内处理费用一般占据退货物流费用的9%~10%,因此,伴随着退货将产生4000元的物流费。同时,由于退货商品物理性、经济性的损伤,可能的销售价格只为原来的50%,因此,由于退货产生的机会成本为20000元。综合上述费用,退货所引起的物流成本为24000元,占销售额的2.4%。以上仅假定退货率为4%,如果退货率为6%时,物流费用将达到36000元,占销售额的3.6%。

4.借助信息降低物流成本

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然难以使企业在不断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必须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即借助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物流经营战略系统。通过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这无疑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为彻底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奠定了基础。

5.通过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用户的订货要求,建立短时期、正确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

但是,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法。一般来说,企业要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就必须重视配送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所谓配车计划是指企业与客户的订货相吻合后,将生产或购入的商品按客户指定的时间进行配送的计划。

比如,进货时间、司机在客户作业现场搬运的必要性、用户附近道路的情况等都需要关注和综合分析。还有用户的货物配送量也对配车计划具有影响,货物输送量少,相应的成本就高,配车应当优先倾向于输送量较多的地域。在提高装载率方面,先进企业的做法是将本企业取得的商品名称、容积、重量等数据输入到信息系统中,再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计算出最佳装载率。

从总体上来看,对于需求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较容易地实现高装载率运输;对于需求相对较小的地区,可以通过共同配送来提高装载率。削减配送成本的另一方面是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

小贴示

提高车辆运行效率的有效方法是建立有效的货车追踪系统,即在车辆上搭载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通信,一方面对货物在途情况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6.利用一贯制运输和物流外委降低成本

从运输手段上来说,可以通过一贯制运输来降低物流成本,即将从制造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商品搬送,利用各种运输工具的有机衔接来实现,运用运输工具的标准化以及运输管理的统一化来减少商品周转、倒载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并大大缩短商品在途时间。

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有一种行为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物流的外委,或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企业、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者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者是创新的,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位物流外委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一家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的门对门运输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约,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实际上,外委的利益不仅局限于降低物流成本,企业也能在服务和效率上得到许多其他改进,如增强战略行动的一致性、提高顾客服务反应能力、降低投资需求、带来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有效的渠道管理信息系统等。

第二节 物流作业成本

一、物流作业成本分析

作业成本法为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提供了重要的成本信息,同时也为物流管理引入了作业管理的观念,通过对产品、价值(作业)链、作业和资源的分析,为改善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了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有效地促进了物流管理的发展。

物流作业的成本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传统的财务信息

对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作业管理,首先必须善于从普通的财务信息中获取物流作业信息,从而确认企业所从事的物流作业,并且评价这些作业对企业的价值。下面以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的资产负债表为例,描述如何采集物流作业的基本信息。

(1)现金及应收账款这类流动资产对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影响很大。比如,缩短订货周期(从顾客发出订单开始到收到货物为止的全部时间),货款就能尽快回笼。同样,订货的完成率对企业资产的灵活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发货出现了错误,除非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否则顾客是不会付款的。而且,订货周期、订货完成率以及发货的准确性这些信息都与企业物流作业的效率密切相关。

(2)据统计,企业通常有50%的流动资产是以存货的形式表现,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外购件等。企业的存货政策,如制定的安全存货量、订货周期、存货地点等都将对总的存货量产生影响,最终体现在存货成本上。

(3)企业设计一个物流系统,涉及许多固定资产,如工厂、仓库等,它们都将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物料的储存、运输以及加工过程中也需要占用大量的机器设备,这部分资产在固定资产总额中也占据很大的比例。

(4)一定时期内必须以现金偿还的商业负债。从物流的角度来看,对这部分成本影响最大的是购买原材料、零部件等的应付款项,属于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控制的领域。

使用传统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因为不能反映生产或销售领域的实际需要,往往会导致过多的存货,从而造成较大的物流成本费用。随着管理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尤其是国际知名企业,大多数都运用MRP(物资需求计划)、DRP(配送需求计划)等先进的资源配置技术解决供应与需求的匹配问题。

(5)当今企业越来越致力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有可能缺乏足够的实力拥有全部物流活动所需要的设施与设备,因而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利用越来越多。可见,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决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例可以作为企业的财务杠杆影响企业的权益报酬率。

2.利用核算结果

(1)产品效益分析。首先要计算出相关的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为核算总成本中的物流作业成本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使用作业成本法能使企业乃至供应链更好地追踪物流成本,将资源消耗归集到相应的物流作业活动,然后将该项作业成本分配到消耗该项作业的产品上,从而将总的物流成本分配给相应的产品。

除此之外,当企业发生经营变化时,如推出新产品或运输方式改变等,都将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发生变化。这时,利用作业成本法就能很快地找出变化的物流作业活动,并且核算出相应的作业成本。因此,物流作业成本法有助于管理者进行产品效益分析。

(2)客户效益分析。企业所有的作业中,只有得到客户认可的部分才能实现价值增值,才是应该保留的作业。对于一项物流作业来说,它的下一道工序即该物流作业的客户,因此只有对下一道工序有价值的物流作业,才能称之为增值的物流作业,然后再把物流作业看成是商品,对其进行客户效益分析。

研究显示,通常公司只有1/3的客户是盈利的,即能带给企业增值价值;1/3的客户保持盈亏平衡;还有1/3则是亏损的,即为这部分客户服务的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多于能够获得的价值增值。利用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获得相应的成本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决定对于特定的客户所应该提供的服务水平。因此,物流作业环节的操作者不仅要掌握该项物流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及成本,还要清楚客户的要求及其能带给企业的效益。

3.运用价值工程法

由于传统企业长期以来对物流管理不够重视,因此现有的物流作业环节中存在大量不合理或不增值的作业,如何对物流作业进行作业分析以判断其能否带来价值增值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里,引入价值工程方法进行分析。

价值公式:V=F÷C。式中,V表示某项物流作业的价值;F表示该项物流作业的功能;C表示该项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费用。利用该公式,分以下五种情况对具有增值作用的物流作业进行分析。

(1)F上升,C下降。这是最优的情况,说明该项物流作业通常情况下都能产生价值增值。对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作业进行改善时,这类物流作业既是作业改善的中心环节,也是通过作业改善获利最大的环节。

(2)F不变,C下降。这是一种次优的情况,在功能不变的情形下,物流作业的成本有所下降,原因有可能是供应链企业间加强了合作,减少了企业间物流的重复作业,即减少了物流资源的浪费;也可能是提高了物流作业的熟练程度,即由于效率的提高导致作业成本费用的降低。

(3)F上升,C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消耗同样多的企业资源可以获得更高的价值。这通常是由于供应链企业间相关物流作业的整合所致。比如,利用配送中心对运往某个特定零售商且来源不同的货物进行整合运输,由于减少了空载率和装卸次数,必然也降低了成本。

(4)F上升,C上升,并且功能的增加比率高于成本的上升比率。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对功能增加和成本上升进行详细分析,以得出相关的上升比率。

通常这种作业是物流作业优化的主要对象,通过有效的成本-效益分析做出作业环节的增减决策。

(5)F下降,C下降,并且功能的下降比率低于成本的下降比率。对于这种情况,也要对功能下降和成本减少进行详细分析,以得出功能下降和成本减少的相应比率。通常符合这种情况的物流作业是作业效率逐渐降低,亟须进一步改善或是消除的作业环节。

二、物流作业成本计算

现代物流的发展变化促进了现代物流观的形成,物流所关注的是如何把价值转移给客户并收取相应的利润。

1.成本计算阶段

一般来说,物流作业成本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如图1-4所示。

图1-4 物流作业成本计算的阶段

(1)分析和确定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所涉及的资源。资源是成本的源泉,物流资源表明了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源泉。有关物流作业消耗的资源信息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账得到。在分析和确定资源时,有时候需要把一些账目和预算科目结合起来组合成一个资源库;有时候需要把一些被不同作业消耗的账目或预算科目分解开来。

(2)分析和确定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作业。在分析和确定物流作业的过程中,要分清物流服务和作业的各个环节,作为计算物流作业和评价物流作业效果的基础,这个过程把组织的活动分解为一个个易理解和操作的基本作业。物流作业是物流活动的基本单位,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

作业不一定正好与组织的传统职能部门一致,有时候,物流作业是跨部门的,有时候一个部门可能要完成几项物流作业。

在实施物流作业成本计算时,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确认作业,作业范围太大,会影响执行作业成本计算的效果;作业划分过细,会增加执行作业成本计算的负担,导致不必要的时间、人工等资源的浪费。确认物流作业时,必须对物流作业进行整合和分解。

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物流作业流程。一般生产企业内的物流作业包括以下流程,如图1-5所示。

图1-5 物流作业流程

(3)确定资源动因,建立物流作业成本库。资源动因把资源耗费分配给不同的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库。首先要确认物流作业所包含的资源种类,也就是确认每一项物流作业所包含的成本要素,如工资、材料、折旧等。将资源从企业的总分类账中分离出来以后,再确立各类资源的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各物流作业中。资源动因关联着资源和物流作业,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物流作业中去。

对于资源动因,工资可以按人数比率,即该物流作业人数除以企业人数来分配,若一位员工涉及多项物流作业,则可以与工时比率同时考虑进行分配;设施折旧费可以按面积比率,即该物流作业设施所占面积除以企业总面积来分配;机器折旧费和维修费按工时比率,即该物流作业所用工时除以机器总工时来分配;通信费、材料费和燃料费等则按实际消耗数分配至物流作业。

针对不同的资源项目选用不同的计算基准计算出各物流作业成本库的资源费用后,再根据计算出的每项作业中该成本要素的成本额开列作业成本单,汇总各物流成本要素,得出各物流作业成本库的总成本额。汇总各物流作业成本库的总成本额,就是企业总物流成本。

(4)确定作业动因,将物流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至成本对象。将资源耗费分配给物流作业成本库后,就需要确定作业动因,将物流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中。所有物流作业的作业动因都确定后,便可依据这些作业动因统计作业动因的总数,据此分别计算各物流作业库的单位作业成本分配率,然后根据各成本对象所耗作业量(或作业动因数),给各成本对象(产品或服务等)分配其应得的物流作业成本。

作业动因反映了成本对象对物流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比如,要求特殊包装的产品会产生包装作业中更多的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因此按照所耗工时的多少(作业动因)把包装作业的成本分配到相应的产品或客户中去。

2.成本计算法实施步骤

(1)变革企业组织。企业要想有效地实施内部物流作业成本法,必须得到组织各阶层人士的支持和认可。

(2)营造良好的物流成本管理氛围。目前我国对物流作业成本系统还不太熟悉,因而推行这项工作,首先需要企业员工对这种管理方式的理解和配合,形成一定的氛围,这是保证物流作业成本法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广大职工达成共识,单靠条文规定,执行起来难以奏效。要想真正重视物流作业管理,必须有长期宣传、引导的过程,作业成本法方能全面推开,收到良好效果。

(3)制定管理规范。在企业内推行物流作业成本系统,必须先制定管理规范,做到有章可循。在国家尚未出台物流成本管理规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先依据自己的情况和管理目标制定试行规划,利用规划对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对物流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的实施做好基础工作和制度保证。

(4)编制物流作业成本法实施计划。企业应编制物流作业成本法实施计划,包括物流作业成本法实施的范围和试点的部门、物流作业成本法系统的复杂和详细程度、物流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物流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组织保障等。

(5)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和熟悉生产工艺流程,才能够开展物流作业成本法。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理解物流作业成本法的要求、作用及有关成本动因的概念,运用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作业分析和管理。

(6)收集信息,辨认作业。实施人员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活动,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对企业生产中的物流活动进行分析,确认从资源的消耗到产品的产出中的物流作业,确定物流作业中心。

如果是进行物流作业成本计算,作业可以先较广义地定义;如果是进行物流作业分析,作业则要较狭义地定义。

(7)确定物流作业与成本的关系。确认成本动因是物流作业成本计算中非常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步骤。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会计部门人员参加,还需要企业各部门人员的广泛参与。确定成本动因的数目,与所要求的物流成本的精确度和物流作业的复杂程度有关。

(8)物流作业分析。物流作业的确认过程就是物流作业链(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企业应对价值链进行分析,确认不增值的物流作业,并设法将其从组织里消除。对于不能消除的不增值物流作业,则要尽量提高效率和减少作业。

(9)选择重要的物流作业进行作业成本计算。企业依据物流作业是否必要或是否有效地执行,按在最终产品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对物流作业成本进行排列,对排在前面的作业,企业可根据需要进行物流作业成本计算。

第三节 物流成本控制

一、物流成本控制内容

在日常物流运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物流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提高物流效率,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物流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物流管理、促进物流合理化。

一般来说,物流成本的控制涵盖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绝对成本控制

绝对成本控制是将物流成本控制在一个绝对金额以内的控制方法。绝对成本控制从节约各种成本支出、避免浪费的角度进行物流成本控制,要求把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成本费用支出都划入成本控制范围,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

2.相对成本控制

相对成本控制是通过成本与产值、利润、质量和服务等的对比分析,寻求在一定制约因素下取得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控制方法。相对成本控制扩大了物流成本控制领域,要求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注意与成本关系密切的因素,如产品结构、项目结构、服务质量水平、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减少单位产品的成本投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二、物流成本控制途径

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以改变客户服务水平为前提的物流合理化;二是在规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改进物流活动效率的合理化。一般来说,可实施的具体控制途径如图1-6所示。

图1-6 物流成本控制途径

1.合理运输

据统计,物流成本中运输费用的支出约占30%,所以合理运输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具体来说,合理运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合理确定运输路线。企业运输包括企业内运输和企业外运输两部分。企业内运输路线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企业平面位置的规划,企业应合理规划企业车间、仓库的位置,以及车间内机器设备的位置,优化企业内的物流路线,使物流在企业内的搬运短程化、直线化,减少物料在企业内的迂回、倒流、重复和过远运输。对于企业外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应尽量就近组织物料供应和产品销售,避免相向、重复、迂回、倒流等各种不合理运输,以缩短物资在途时间,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2)合理选择运输方式。直达运输有利于减少中转环节和装卸次数,从而加快物流速度和减少途中损耗,此种运输方式适用于大宗物资、急需物资和专用物资的运输,反之则应采用中转运输。联合运输与独立运输相比,联合运输可以提高运载工具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所以物流经理应彻底跳出以企业自身为本位的狭隘观点,尽可能多地组织联合运输。

自行运输具有方便灵活、不受牵制的特点,但自行运输费用较高,因为它只服务于本企业,很多是单程运输,而委托专门运输部门运输,由于其服务面广,通过合理调度可以组织双程运输,所以物流经理应对费用进行比较分析,以保证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3)合理运用运输工具。物流经理应根据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结合所运物资的特性、数量、运输路程的远近及运输任务的缓急等因素,并考虑运输费用和包装、装卸、储存费用的相关性,从而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同时,还要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具体措施如图1-7所示。

图1-7 合理运用运输工具的措施

2.合理库存

据统计,如果库存物资价值1亿元,则一年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费用要高达库存物资价值的10%~30%。要想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库存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企业应尽力消除不必要的库存积压,尽量减少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合理库存的具体措施如图1-8所示。

图1-8 合理库存的措施

小贴示

要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避免盲目增产,减少成品积压损失;加强物资的维修与保养,降低物资的报损报废率,减少物资的保管损耗;充分利用库存,提高仓位和设施利用率及进出仓效率。

3.合理装卸

为降低物流成本,必须重视装卸环节的合理性。合理装卸的措施如图1-9所示。

图1-9 合理装卸的措施

4.合理包装

为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经理应充分注意包装在物流中的经济性,认真研究包装与运输、装卸、储存等环节的适应性,提高包装技术水平,力求合理包装。同时,在方便物流、保证物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包装成本。合理包装的措施如图1-10所示。

图1-10 合理包装的措施

拓展阅读 物流成本控制的12个关键点

高昂的物流成本,一直是制约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除了要通过预算管理、责任中心管理等成本控制的技术方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之外,还需要通过各种方法的应用提高物流效率,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应抓住以下12个关键点。

1.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控制相结合

物流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物流管理,促进物流合理化。物流是否合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水平;二是物流费用的管理水平。如果只重视降低物流成本,就有可能影响客户服务质量。

一般来说,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与降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效益背反”的矛盾关系。也就是说,要想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就有可能会降低;反之,如果提高服务质量水平,物流成本就有可能会提高。因此,在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时,必须要结合服务质量控制与物流成本控制,要正确处理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关系,从二者最佳的组合上,谋求物流效益的提高。

2.局部控制与整体控制相结合

局部控制是指对某一物流功能或环节所耗成本的控制;系统控制则是指对全部物流成本的整体控制。物流成本控制最重要的原则是对总成本进行控制。物流是以整个系统作为本质的,这就要求将整个系统及各个辅助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控制。从总成本的角度来看,不应单看运输费用的削减与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采用总成本控制比局部物流功能的成本控制更为合适。总成本的系统控制是决定物流现代化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物流成本控制应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

3.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

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环节、多领域、多功能的全方位开放系统,这一特点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全面控制的原则。

首先,无论是产品设计、工艺准备、采购供应,还是生产制造、产品销售,抑或售后服务各项工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物流成本的上升或下降,这就要求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全过程进行控制。

其次,物流成本的发生直接受制于企业供、产、销各部门的工作,这就要求实施物流成本的全部门和全员控制。

再次,物流成本是各物流功能成本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各功能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物流总成本的上升或下降,这就要求实施全功能的物流成本控制。

最后,从构成物流成本的经济内容来看,物流成本主要是由材料费、人工费、折旧费、委托物流费等因素构成,这就要求实施物流成本的全因素控制。

强调物流成本的全面控制,并非要将影响成本上升或下降的所有因素事无巨细、一律平等地控制起来,而是应按照例外管理的原则,实施重点控制。也就是说,要对物流活动及其经济效果有重要影响的项目或因素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4.经济控制与技术控制相结合

要把物流成本日常控制与物流成本经济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物流成本的综合管理与控制。物流成本是一个经济范畴,实施物流成本管理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广泛利用利息、奖金、定额、利润等经济范畴,以及责任结算、业绩考核等经济手段。同时,物流管理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要想降低物流成本,必须从物流技术的改善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上下一番功夫。通过物流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以及运输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等技术的充分应用,来提高物流效果,降低物流成本。

5.专业控制与全员控制相结合

与物流成本形成有关的部门(单位)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是必要的,这也是这些部门(单位)的基本职责之一。有了专业部门的物流成本控制,就能对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进行连续、全面地控制,这也是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一项必要工作。

6.从流通全过程考虑

控制物流成本不仅仅是本企业的事,还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亦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在控制企业物流成本时,要注意针对每位用户成本削减的幅度有多大。

特别是当今零售业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时,零售业纷纷要求发货方降低商品价格,因此,作为发货方的厂商或批发商都在努力提高针对不同用户的物流活动绩效。

7.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体制下,仅本企业的物流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正因为如此,追求成本的效率化不仅仅是企业物流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事,还是经营部门以及采购部门的事,亦即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贯彻到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中。

8.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是企业确保利益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顾客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降低物流成本,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并防止出现过剩的物流服务,企业应当在考虑用户产业特性和商品特性的基础上,与顾客充分协调、探讨,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9.借助现代信息系统

企业必须与其他交易企业之间形成效率化的交易关系,即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应建立物流经营战略系统。也就是说,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为彻底实现降低物流成本,而不是向其他企业或部门转嫁成本奠定了基础。

10.提高配送效率

针对用户的订货要求建立短时期、正确的进货体制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最近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法。一般来说,企业要想实现效率化的物流配送,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提高装载率以及车辆运行管理。

11.削减退货成本

退货成本是企业物流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货会产生一系列的物流费、退货商品损耗或滞销而产生的费用以及处理退货商品所需的人员费等各种事务性费用。要想消减退货成本,企业必须改变营业员绩效评价制度,即不能以营业员每月的销售额作为奖惩的依据,而是要在考察用户在库状况的同时以营业员年度月平均销售额作为激励的标准,这样才能在防止退货出现的情况下提高经营效率。当然,在制度上还必须明确划分产生退货的责任。

12.利用一贯制运输和物流外包

通过一贯制运输来实现,即将从制造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商品搬运,利用各种运输工具的有机衔接来实现,运用运输工具的标准化以及运输管理的统一化减少商品周转、转载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并大大缩短商品在途时间。物流外包服务提供者可以使一家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的“门到门”运输等方面节约运输费用,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