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社会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具备较强的正外部性的准公共商品属性作为全书研究的理论出发点,遵循一般经济学的研究规范展开研究。在写作过程中,本书主要遵循从理论到实际和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思路,首先构建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其次梳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成因,并实证检验了各关键性因素与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对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相互关系见图1-2。

图1-2 全书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全书的理论基础。第一章导论对本书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进行一般性阐述,并在研习和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这一基本问题立论,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为下文展开系统研究进行基础性铺垫。此外,本章通过概述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等,对全书有简洁概览的一般阐述。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依据与实现过程。首先对全书所涉及的重要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需求以及供需均衡实现进行了理论分析;再次论述了支撑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依据,即公民权利理论、公平与正义理论以及公共产品理论;最后论述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过程。第三章对影响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因素展开分析。在结构安排上,按照从理念性因素到政府性因素,再到财政体制性因素和卫生体制因素,最后到经济结构性因素的顺序,逐层深入探讨影响均等化的主要因素。

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是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是全书的核心。其中,第四章主要对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实证评估。首先,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了评估体系及其指标权重;其次,构建评价体系对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评测,从评测结果来看,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仍旧未达到城乡均衡发展的理想状态;最后,利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对非均等化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评测结果来看,城乡组间差距是导致我国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的最重要因素。第五章主要针对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的成因及效应展开分析。首先,本章从均等化理念缺失、政府职能不到位、财政体制运行不畅、城乡医疗卫生体制运行低效、城乡二元分割经济结构五个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非均等化格局的成因,力求为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现实突破口;其次,本章以均等化水平作为参考序列,选取了各种可能影响到均等化水平的各个变量作为比较序列,利用灰色关联法实证检验了各关键性因素与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关联度;最后,本章实证分析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对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提出了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本章主要针对前文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确定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理念;二是明确政府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职责;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农民合理需求;四是系统化改革卫生财政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