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利贫性与利群性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框架

本书的研究思路,主要按以下脉络思路展开:首先,通过动态贫困研究,分析经济增长的减贫绩效,初步认知贫困与非贫困群体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上存在的差异性,认识到对于经济增长的性质,即利富增长或利贫增长判断的重要性。其次,通过计算利贫增长指数,对经济增长的利贫程度作出判断。之后,以现实中的职业阶层视角研究经济增长有利于哪些阶层,深化利贫增长研究。通过趋同研究,把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的长期趋势,进而研究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再之后,通过对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分布的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的测度与分解,认识到不平等在利贫增长中的重要性。最后,根据上述实证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启示。

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研究框架

二 研究内容

依据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在介绍研究背景基础上,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意义,并给出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框架,阐述主要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作整体说明,进一步指出本书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主要就本研究的有关理论基础进行文献综述,依据第一章提出的研究逻辑,对贫困理论、利贫增长理论、不平等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其中贫困理论围绕贫困的定义及其测度、贫困线的定义及其测度两方面来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本书的贫困线选择。利贫增长是研究的核心,对这一理论阐述主要围绕利贫增长的定义、利贫增长的测度与分解来进行。不平等理论的研究则为利贫或利群增长的影响因素公平性测度提供理论基础,主要涉及不平等测度基本公理、不平等测度方法和不平等分解。社会分层理论主要介绍有关社会分层的方法,涉及职业分层、收入分层、消费分层和多元分层,目的在于为本书的阶层划分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中国动态贫困与收入转移。对于贫困状况的整体认知是利贫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中国的贫困发生率、长期贫困与暂时性贫困状况的分析,可以认识中国贫困状况的趋势与变动。通过入贫与返贫的深入分析,可以对贫困人口在脱贫后维持非贫困的能力状况有一定认知。而从收入转移角度对穷人在脱贫后在社会中经济地位的分析,可以粗略地认识到穷人收入增长与富人收入增长的差异。

第四章,中国利贫增长测度与效应分解。本章在依据第二章中有关利贫增长测度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基于非匿名性方法,依据动态贫困线,对利贫增长指数和减贫等值增长率两个指数进行了改造。并以此对全国利贫增长情况、城乡利贫增长情况和省际利贫增长情况进行考察,对经济增长是否利贫增长做出全国层面、城乡层面和省际层面的判断。在利贫增长测度基础上,依据纯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贫困线变动效应对利贫增长进行效应分解。

第五章,中国利群增长测度与效应分解。本章在回顾社会分层理论基础上,借鉴第四章利贫增长测度及效应分解思路,依据职业分层,首先对1989—2009年中国各社会阶层的收入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其次,通过构建利群增长率、群体增长曲线和利群增长指数,对中国经济增长中各阶层获益程度进行分析,测度经济增长的利群程度。借鉴贫困缺口比率的思路,构建群体收入缺口比率,并据此给出利群增长指数的计算方法。同时,遵循利贫增长效应的分解方法,将群体收入缺口比率变动分解为纯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贫困线变动效应,进而按各阶层分享经济增长益处的程度进行层次划分。

第六章,中国利贫增长与利群增长趋同。本章采取截面回归方法和动态收入分布方法进行两类对象收入的绝对β趋同研究。在绝对趋同的截面回归方法上采用Barro简约回归方程,通过省际空间相关性检验决定是否考虑空间效应,在此基础上,对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之间、省际贫困人口之间、省际非贫困人口之间以及各阶层之间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率趋同进行研究。之后,依据收入分布动态学方法,研究省际穷人与富人的收入趋同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趋同。

第七章,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利贫增长与利群增长影响因素研究。本章主要从家庭层面和个体层面对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影响因素的选择主要以家庭财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因素为主。在计量模型上,鉴于截面回归或协整分析对于收入水平影响因素的刻画信息有限,本章转而以面板分位数回归和截面分位数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刻画不同分位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二者的结合又能对时变性因素和非时变性因素的显著性作出科学判断。

第八章,中国利贫与利群增长差异影响因素的公平性。本章在第七章收入增长显著性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各种资本在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人力资本、政治资本、自然资本和医疗保障不公平程度的度量与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有关资本的不公平程度,深化对社会不平等的内容认知。在不公平测度基础上,进而对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性、进入政府或事业单位工作机会的公平性以及享受社会保障机会的公平性进行研究。

第九章,结论及政策启示。本章从整体上总结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回归利贫增长本意,结合不平等现实和机会不平等分析,阐述若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