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所谓阶级,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而分成的集团,如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等。对阶级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考察,并非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开始,但有关阶级和阶级分析的探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同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有其发生、发展、消灭的过程。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即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自从阶级产生以后,人们的社会结合方式即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人类社会从原来主要是由血缘关系的纽带联系起来的无阶级的结构,转化为以阶级划分为主线的阶级结构。在各个阶级中,又有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社会集团。阶层一词源自地质学,本意是指地壳的分层。在自然界,由于地壳各个不同的层次成分不同,其质地、硬度、颜色、密度等性质也就不同。在勘探时会发现其明显的地壳分层和层叠现象,地质学家们称之为阶层。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结构时,发现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别和不平等现象,使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壳分层和层叠那样分化高低各异的若干层次。于是,“阶层”一词被引入社会科学领域,意指在同一个阶级中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层次,如农民阶级中的富农、中农、贫农等。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阶级、不同阶层成员的社会经济地位不一样,他们的政治态度也不一样。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应当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策略。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一项基本战略策略原则,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以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而统一战线正是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原则的具体运用。
就广义而言,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本书所讨论的统一战线,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因此,这个统一战线就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由于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是解放全人类,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不同于以往任何政党,它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利益和愿望,因而它所领导的统一战线不同于历史上和其他国家的统战谋略,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第一是有稳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统一战线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第二是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第三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第四是有长期的战略原则,是与党的政治路线相始终的战略方针;第五是有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合作诚意。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关于无产阶级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问题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处理社会阶层关系的理论基础和策略基础。1840年10月17日,在德国北部城市不来梅经商的恩格斯以弗·奥署名在《知识界晨报》第249号上发表文章《唯理论和虔诚主义》,其中写道:“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战线。”这篇文章以《不来梅通讯》篇名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中。这里,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统一战线”概念,并运用统一战线政治策略开展反对宗教封建势力的斗争。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对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作了如下阐述:“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了这样的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作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创立者之一,恩格斯明确提出和使用“统一战线”概念,从正反两方面阐明统一战线的内涵及方针等,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一大贡献。
《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1950年3月,毛泽东据此在第一次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说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如果不能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就不能最后地得到解放。中国的工人阶级单求得自己的解放不行,必须求得四个阶级的共同解放。毛泽东的这个讲话把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提高到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战略高度。这一指导思想奠定了无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它告诉人们,解放全人类是无比艰巨的任务,单靠无产阶级孤军作战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在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社会力量;正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所以他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成为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领袖。正是无产阶级这种特殊的阶级地位,决定了它能够组织和领导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实际上规定了统一战线的两条基本原理:一是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政党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克服宗派主义、关门主义等不利于团结大多数人的局限性和狭隘观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形势和历史条件后,就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其他阶级、党派和集团。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在联合其他阶级和政党时必须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是工人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和同盟军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并且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后来,马克思又明确提出了关于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认为在一切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里,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工人阶级只有依靠农民的支持才能取得胜利,农民也只有得到工人阶级的领导才能得到解放。随着资产阶级盘剥的加强而带来的农民贫困和破产的日益加剧,农民就会从自己的痛苦经验中逐渐认识到:他们和工业无产阶级受着同一个剥削者的奴役,有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这样,农民就会“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作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如果农民能够摆脱资产阶级的羁绊而站到无产阶级一边来,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各种力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结成了统一战线联盟,但参加统一战线的各阶级除了某些共同利益之外,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一致乃至根本对立的不同利益。马克思还强调:“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这一观点,实际上强调了无产阶级在革命联盟中的独立性和领导权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统一战线策略的理论基础。
从1919年到1922年,列宁曾多次使用统一战线的概念,揭露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结成反革命的联盟,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列宁强调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必须重视统一战线的战略和策略,必须巩固工农联盟,必须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集团或各派别之间的一切利益对立。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进行革命、建设以及指导共产国际开展斗争的具体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深入论述了统一战线的战略和策略,强调无产阶级要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并建立工农联盟,指出建立工农联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条件。列宁第一个提出并使用了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的概念,还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发展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亲自领导建立了共产国际,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主革命。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列宁强调:“要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同时必须极仔细、极留心、极谨慎、极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个集团或各个类别之间利益上的一切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可能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不可靠的、有条件的。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现代的科学社会主义。”并且认为这“对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和以后的时期,都是同样适用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苏维埃政权。面对德、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包围以及国内反动势力的激烈反抗,为了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列宁提出,要把无产阶级专政与统一战线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党与非党的联盟,扩大政权的阶级基础;要在苏维埃政权中实现多党合作,使各政党在苏维埃内部进行和平的斗争。列宁还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希望通过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实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在列宁联合民主政党思想的指导下,俄国无产阶级实现了与资产阶级民主政党的革命联合,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之后,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都十分重视和运用统一战线理论指导斗争实践,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国内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所取得的成效,彰显了统一战线的巨大威力,并以新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