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一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长篇的连环图画,一幅一幅……

宋庆龄逝世后的第二天,廖承志以沉痛的心情写下《我的吊唁》,开头一段话这样写道: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星稀月黑之夜,二十时十八分,一位伟大女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半个多月来,我不断地守侍在她的病榻旁边,或徘徊在楼下的走廊里,心中默祷着使人心灵窒息的噩耗不要闯来。但是人的生命毕竟是有止境的。大限终于来了。我没有话可说。我咽下了凝聚在眼眶的泪水。六十五年来,我所认识的宋庆龄同志的战斗生涯,像长篇的连环图画,一幅一幅浮现在我的眼前。

 

是什么样的情感让廖承志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追溯历史,廖承志的一生,从他的孩童时期开始直到生命的最后,几乎每个时期都同宋庆龄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热爱、尊敬和无微不至地关心宋庆龄,亲热地称呼她为“Aunty”。1981年,宋庆龄病重的时候,廖承志是中央治疗小组负责人之一,他每天都到宋庆龄的病榻前,探询病情,研究治疗方案,发布病情公告,具体到输液点滴的快慢,都一一细致过问。宋庆龄逝世后,廖承志悲恸至极,含泪写下了《我的吊唁》,寄托绵绵不尽的思念。在宋庆龄忌辰一周年之际,他又发表《我的回忆》一文,缅怀宋庆龄光彩夺目的一生,字字句句,寄托着他无尽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同时又为“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故居”的展览、宋庆龄基金会的成立、宋庆龄的研究等纪念宋庆龄的事业奔忙,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

廖承志的姐姐廖梦醒也说:“我和宋庆龄同志初次见面,是66年前的事。那是1915年,在日本,当时我11岁。她刚和孙中山先生结婚,父母亲带着我和弟弟承志到中山先生家贺喜。她和中山先生结婚,是日本律师和田瑞先生作证的,结婚证书现在还保存在我国历史博物馆。自那时起,她待我和承志一直亲如子侄,我们叫她姑姑。”廖梦醒成为宋庆龄一生的挚友。

其实,从1903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结识孙中山,追随孙中山走上民主革命道路。1913年夏天宋庆龄来到日本东京,不久即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与孙中山一起流亡日本的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在此时先后结识了宋庆龄。在孙中山这段革命的低潮时期,宋庆龄的出现,以及坚定地支持孙中山的廖仲恺、何香凝夫妇,都成为孙中山继续革命的重要后盾。他们一起协助孙中山开展工作。1916年4月27日,宋庆龄与孙中山一起化装后秘密回国,住在上海环龙路63号(今南昌路59号),一家法文报馆的楼上,廖仲恺、何香凝与朱执信等一起住在那里。对门是他们的事务所办公室。北京政府撕毁《临时约法》后,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宋庆龄多次陪同孙中山与在上海的海军总长程璧光磋商,动员海军参加护法运动。廖仲恺协助动员北洋海军军官彭春源南下护法。何香凝则协助做海军妇女家属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取得了成效,1917年7月6日,孙中山率领起义的“海琛”号军舰离沪赴粤,发起了护法运动。在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变法,酝酿国共合作的时候,国民党右派都反对与共产党合作的时候,宋庆龄和廖仲恺、何香凝夫妇,是极少数完全理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深意的坚决支持者,最终促成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政策,这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涨,也体现出了在孙中山的领导和亲自指导下,宋庆龄和廖仲恺、何香凝革命思想的进步与升华。

1925年,两位伟人孙中山、廖仲恺相隔不到半年先后辞世,历史把继续高举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旗帜的任务,落到了孙夫人宋庆龄、廖夫人何香凝和她们的战友身上。宋庆龄、何香凝同病相怜、志趣相投、相互扶持,坚定地为继承和捍卫孙中山三大政策而不断奔走呼号,或并肩战斗,或遥相呼应,始终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她们的名字“皎然如寒夜双星”,在那段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岁月,常常被景仰地一并提起!

在父母和孙中山、宋庆龄等前辈的教育下,廖承志、廖梦醒成长起来,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主义战士。1938年起直接协助宋庆龄开展保卫中国同盟的各项工作,他们都是“保盟”的中央委员,廖承志兼任秘书长,廖梦醒担任宋庆龄的秘书,一直在她身边协助开展各项工作。廖承志还动员表妹夫即何香凝的侄女婿、华比银行副经理邓文钊和他的哥哥邓文田,参加宋庆龄领导的“保盟”工作,宋廖两家是“保盟”国内的主要成员,在宣传中国人民抗日主张、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医疗设备药品等援助,做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等方面,通力合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们一起为了反对独裁、专制,推动民主、和平、团结,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新中国成立,他们一起为人民的胜利欢呼,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岗位上担负不同的任务,迅速投入了新的工作,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在长达60多年的岁月里,历史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一家所结下的真诚友谊不变,并且越来越深厚,延续到第二、第三、第四代,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往。

写作《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一家》一书时,我们用文字和历史影像记录曾经的存在,给读者以客观真切、形象直观的信息,力图像“长篇的连环图画”一样,一幅一幅地呈现出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及其子女廖承志、廖梦醒等后代之间的交往故事及其背后的历史事件,反映出20世纪的跌宕风云,也看出他们之间互动的细节及其丰富的内涵。我们用感悟表达不存在之后的存在,坚信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品质具有打动人心的永恒魅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力图通过三条线索立体地呈现出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一家的共同理想和交往故事:

一是以宋庆龄和廖仲恺、何香凝一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共同目标而不断奋斗的过程为主线,一幅一幅,随着历史的进程跌宕起伏,而他们始终坚守着历史的走向、推动着历史前进……可以看出,在自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奋斗的一代一代志士仁人的群像中,孙中山、宋庆龄和廖仲恺、何香凝、廖承志、廖梦醒等人清晰的身影。

二是以她们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始终立场一致,相互扶持,共同策进为副线。她们或并肩战斗,或遥相呼应,或同声同气,或异口同声,或相约商讨,或心有灵犀,形成合力,去斗争、去奋进。因为他们最初都是从爱国出发,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昭示我们: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一个共产主义者,必然是一个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他们无愧为爱国者的楷模,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人民的义务感使他们永不停止前进的步伐。“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而且是一种坚定的意志力和不断奉献牺牲的具体行动。

三是以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子女廖承志、廖梦醒和邓文钊等亲属、后人之间所结下的深厚情谊为辅线。读者们在相隔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的今天,再去回望那些尘封的历史场景,满眼的风云变幻,画面也许蒙上了岁月的烟尘,但却阻隔不了思绪,可以从中看到他们曾经艰难困苦而能甘苦与共,曾经奔波、物质贫乏而能精神饱满,在为革命、建设事业共同奔走、奋斗的过程中,心怀共同的家国情怀,收获了彼此间非同寻常的亦同志、亦朋友、亦亲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