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以钢铁贸易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全球供应链贸易的比较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品内国际分工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一方面,企业同时面临国内外竞争,企业生存压力激增,根据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只有高生产率企业才能参与国际贸易,而低生产率企业不仅无法参与国际贸易,甚至会被国内市场淘汰。另一方面,在全球供应链背景下,单个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和发展,仅靠自身拥有的资源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快速反应已经远远不够。全球市场的竞争已不再是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间只有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徐燕雯、滕玉华:《供应链下的国际贸易流通模式》,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第10期。

全球供应链贸易,正是迎合了这一大趋势的要求,它将单个企业从资源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从而创造出基于供应链的比较优势,进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 降低交易成本

全球供应链贸易是一种在国际范围内,各节点企业间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贸易模式,可以大大降低流通中的交易费用。

传统的国际贸易下,生产商、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是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而发生联系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交易关系,依据利润(消费者为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合适的商品,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费用必不可少。尤其是这种关系只是建立在每笔交易的基础上,交易结束则相互间的关系也终止,下次交易还要重新搜寻信息和谈判,由此重复发生的交易费用对企业资源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全球供应链贸易,各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即通过供应链合约,使全球供应链中的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谈判和履约费用,使供应链整体的交易成本最小化。另外,由于各节点企业建立的是长期的贸易往来,一次协商就可以覆盖较长时期的交易,以往重复发生的交易费用得以节省。

二 降低库存成本

全球供应链贸易是一种以信息管理取代库存管理的贸易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库存费用。

传统的国际贸易中,由于缺乏交流与合作,出口企业不知道进口企业的销售速度,同样,进口商也不了解出口商的生产速度,因此双方都需保有一定的库存量。这一结果是既占压了资金,又要支付大量的仓储费用,对进出口企业都不利。

全球供应链贸易通过上下游企业间密切的配合,建立贯穿于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系统,及时清楚地掌握整条供应链的商品库存状况、销售情况和顾客需求状况,从而大大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实现用信息代替存货。即企业持有的是“虚拟库存”而不是实物库存,只有到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才交付实物库存,为企业降低库存成本。

戴尔公司(DELL)的全球供应链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与全球170多个国家的5万多家供应商和配件厂家的紧密联系,及时掌握它们的库存和生产信息,提高了信息反馈速度,加强了库存管理能力,达到以信息代替存货的目标。

三 提高物流效率

全球供应链贸易利用电子信息系统来优化供应链的运作,可以显著提高物流效率。

传统的国际贸易中,通过产品从出口生产企业、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的逐级推进,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来完成流通的。这种流通模式因信息反馈滞后,一方面导致流通中各成员预测准确性低;另一方面造成生产商对新的需求反应迟缓,从而影响整个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全球供应链贸易,通过构建电子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技术的有效集成。通过上、下游节点企业的合作,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实施及时配送和不间断补货,或者实施有效客户反应项目,可以缩短订货周期,对市场和顾客需求做出更加快速的反应。它不仅简化了物流渠道,使物流中产生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网上瞬间完成,而且缩短了流通时间,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工作效率。

以戴尔公司为例,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订单被汇总后,供应链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供应商材料清单。供应商只需90分钟准备原材料,工厂的库存时间仅7小时。

四 提高技术收益

全球供应链贸易是一种战略联盟下的贸易模式,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能力,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各企业以各自的职能为中心,生产商、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只考虑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各自如何提升生产技术上,偏重于企业内部的学习过程。这一模式,一是不能通过有效整合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生产的技术收益;二是核心企业也不会有技术外溢的动力。

而全球供应链贸易,通过供应链成员间相互选择,组建成战略协作系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收益:一是各节点企业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使整个全球供应链的生产效率;二是为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发展,核心企业会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外溢;三是各节点企业为了不被供应链淘汰,也会主动地改进并适应供应链的要求,倒逼出技术收益。

五 提升消费者主权

全球供应链贸易是一种以市场需求拉动为原动力的贸易模式,可以通过产需互动来充分体现用户主权。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各成员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各自的业务目标上,在销售方面则是将商品“推向”消费者。虽然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满足个性化需求以及动态变化的特征,但是,它无法克服消费者拉动的滞后效果,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也不能真正体现消费者主权。

全球供应链贸易是由一些非线性的、界线相互交叉的组织构成的一种不规则的网状结构,使得生产商、出口商、进口商、零售商和用户之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很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该模式下,不仅生产者可以在清楚地知道用户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从事有的放矢的生产活动;而且用户也可以及时、充分地向生产厂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从而使消费者主权得以体现。如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通过建立一套与客户联系的渠道,由客户直接向戴尔公司发订单,提升了消费者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