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作风凌厉的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广州禁烟和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9世纪初,广州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无形中成了鸦片贸易和走私的通道,广州洋行成为鸦片贩子的活动据点。面对鸦片泛滥的危害,清政府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3月18日,林则徐向外国鸦片烟贩传令缴出鸦片,并要求签订保证书,声明永不再贩,还限他们在三天之内点清船上鸦片的数量,上缴官府销毁,以示悔改。英国驻中国商务监督义律却千方百计破坏禁烟运动。3月23日,他唆使停在伶仃洋面的英国鸦片船22艘逃走,并准备将英商撤离广州。第二天,他想乘夜色朦胧带大鸦片烟贩颠地逃跑。林则徐则早已在海面布下军队,将鸦片船和颠地截获。在广州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林则徐表示一定要把禁烟运动坚持到底,绝不半途而废,鸦片一天不销毁,他就一天不离开广州。结果,义律不得不于3月27日向林则徐表示,愿意缴出所有鸦片,随后22艘鸦片船陆续开回虎门。林则徐、邓廷桢等于4月12日到达虎门验收英美鸦片贩子缴出的2万多箱鸦片,重量达120万千克。
为了将这一大批鸦片彻底销毁,林则徐采用盐卤和石灰浸化鸦片后销毁的方法,在虎门海滩高处挖了两个长方形池子,池内设有活动闸门,通向大海。1839年6月3日,虎门响起礼炮和群众的欢呼声,震动世界的大事——虎门销烟开始了。人们把鸦片浸泡在盐卤中,撒下石灰,黑色的鸦片逐渐变白化烟消散。这样,用了23天时间才把200多万斤鸦片全部销毁。与此同时,林则徐三次在广州销毁鸦片。
虎门、广州销烟之举,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主义者。英国政府为维护罪恶的鸦片贸易和实施殖民主义政策,于1839年10月借口“保护通商”,决定出兵侵略中国。1840年6月28日,英国“东方远征军”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当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他率领广东军民严守海防,使英军进犯广东的阴谋不能得逞。7月,英军北上进犯厦门被击退,便攻占浙江定海,又北上进逼天津。英军驻兵天津河口,威胁北京,昏庸的道光皇帝大为震惊,他不去责备守土失职的官员,反而对禁烟抗战有功的林则徐产生猜疑。他将林则徐撤职并充军新疆伊犁,而选调琦善取代林则徐。9月,英军撤回广州,道光皇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国谈判。琦善到达广州后,一反林则徐的做法,撤除了虎门的海防,解散民团。在谈判期间,英国殖民者为炫耀武力,出动2000多人、炮舰20余艘,于1841年1月7日突然进攻沙角、大角炮台。沙角炮台是虎门的前沿防线,军事地位非常重要。驻守炮台的将领陈连升和儿子率领600多人奋力守卫,誓与炮台共存亡,终因孤军无援,寡不敌众,炮台失守,陈连升父子和沙角炮台守军全部壮烈殉国。1月26日,英军强占香港。次日,道光皇帝被迫下令对英宣战。2月25日,英军进攻虎门诸炮台。关天培身先士卒,率兵抵抗。在敌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炮台告急,琦善竟然坐视不理,不发援兵。虎门炮台官兵在孤立无援的境况下,英勇奋战,关天培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终因力量悬殊,关天培与数百名官兵全部阵亡,虎门炮台失陷。3月,英军直逼广州。5月,炮轰广州城。清政府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背着人民向英国侵略者屈辱求和。清贵族奕山与英国代表义律签订休战协定——《广州和约》,从此,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10月29日,英舰炮轰广州城,抢掠广州督署,尽毁洋行夷馆。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立即分兵北上。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破大沽炮台,吓坏了的咸丰皇帝急令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纱纳去天津议和。在大炮的轰鸣下,协议快速达成。在列强的威逼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为代价结束了。广州则由以英国代理广州领事巴夏礼为首的三人军事委员会统治达三年半之久,英法还强租“沙面”达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