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突破人才经营的瓶颈
人才经营,成败攸关。
让我们先回到2013年。带着对互联网思维的焦虑,彼时还是万科总裁的郁亮,亲自率领高管团队,系统地游访了百度、腾讯、阿里、小米、海尔等公司,期待刷新对互联网时代的认知。学习和思考之旅结束后,在2014年春季例会(万科最重要的年度会议)上,郁亮用一张PPT、五个字展示了“万科未来十年发展的解决方案”:事业合伙人。
为何有从“互联网思维”到“事业合伙人”的跳跃?2014年12月21日,在万科回款突破2000亿元之际,郁亮在一封致内部员工的信中进一步解释了管理层的思考:“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经济的全面崛起。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取代实物资本,成为最活跃的经济资源。如何用全新的合约安排激发知识资本的创造力,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课题。这可能是比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大的风口。”
席卷万科,后来几乎席卷整个中国企业界的实践大幕就此拉开。迄今为止,超过半数的房地产百强公司跟进建立了项目跟投等制度;美的、复星、德邦、永辉超市等各个行业的优秀企业,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事业合伙人机制。其中有很多企业受惠于此(如房地产行业的碧桂园、中梁地产等),实现了公司业绩和发展的突破。
想打赢人才经营战,需要双管齐下。除了创新激励机制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既然人才是最稀缺的“资产”,就要以运营思维,重塑/升级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一领域,华为的实践可资借鉴。
2013年,华为设备业务的增长速度放缓:固网和电软核负增长,无线由于LTE的发展,实现了9%左右的增长。但在设备增长放缓的同时,整个服务的增长却达到了24%。价值正在从设备向服务和软件转移,而服务和软件都是以项目驱动的。
为了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华为提出,要打造以项目为中心的拉动式、眼镜蛇式组织:头部(业务前端的项目运营)可以灵活转动,一旦发现觅食或进攻对象,整个身体的行动十分敏捷,可以前后左右甚至垂直蹿起发起攻击,而发达的骨骼系统(管理支撑体系)则环环相扣,转动灵活,确保在发起进攻时能为头部提供强大的支撑。
如何实现战略和组织转型的目标?
任正非在2014年年初提出“少将连长”的概念,并推行试点。所谓少将连长,就是指直接面对客户的一线销售员将会是经验丰富、专业、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员工。尤其是针对优质客户和重要的老客户,要将精锐的全能型“海军陆战队员”用来攻克难关,并配置合适的资源。
在内部讲话中,任正非透露了自己的思考:“传统金字塔的最底层,过去级别最低,但他们恰恰是我们面对CEO团队、面对复杂项目、面对极端困难突破的着力点……过去的配置恰恰是最软点着力。”
原本不起眼的一线主管,在华为的新战略中被定义为最重要的岗位(人才)。这也正是华为和任正非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战略思维并不是全面改善、追求完美,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找到系统中的杠杆点,集中优质资源,一击而破局。
为了调动最优秀的人才奔赴一线的积极性,华为甚至在少数岗位上打破传统的以岗定薪的做法,在薪酬与激励上进行突破和倾斜,以彻底贯彻“将战略性的资源,配置到战略性机会点上”的战略原则。
华为的做法与本书倡导的思想和实践暗合:人才盘点的目的并不是给员工“贴标签”,而是从业务和战略出发,盘点组织、岗位和关键人才,并通过系统的措施提升人才管理对战略执行的支持度。
常仓兄和赵实兄是典型的咨询顾问:专业、前瞻、务实。两位对世界级企业的领先实践有持续的研究,同时又立足于中国企业的现实挑战和问题解决。几年前阅读本书的第1版即受益良多,第2版则基于最新的研究和咨询实践,对理念、工具都做了细致的更新和完善。期待本书的面世,能够帮助更多的组织、领导者和HR打赢人才经营战。
康至军
《HR转型突破》《事业合伙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