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想法一直放在脑子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为什么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想法落实(3)

一个人在16到25岁之间,就会开始思考自己如何才能成功:家庭上的成功、事业上的成功。他对自己的未来会想到很多可能性,然后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思考如何去做。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人们会明显地感受到自己受制于某种局限,很难实现一些既定的目标。许多不良的习惯在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的潜能无法全部释放;许多性格上的弱点开始干扰他们的思考和行动,让他们总是事倍功半,做事的效率极低。

对于不少人来说,他们终其一生可能都摆脱不了下面的这些坏习惯:

·喜欢争论,很少行动: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积极参与争论,擅长提出各种各样的反对意见,但在行动中却看不见他们的影子。

·虚荣且总是抱怨:很少反省自己的错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例如:“事情没做好,不关我的事呀!我早就想到这么做会出事,但没人听我的!”

·从不接受批评:认为自己的一切想法都很有道理,并且喜欢强加于人。他只接受别人的赞扬和肯定,你休想批评他。

·敏感而且自卑:过于在意旁人的看法,内心脆弱并且瞻前顾后,很容易受到意外因素的影响而方寸大乱。

·目光短浅:用大部分的精力盯着短期的收益,对未来没有清晰的判断,也没有长远的规划。平时所想和所做的,都遵循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思维。

·懒得去做:即便偶尔有些不俗的见识,也懒得去做,只习惯于高谈阔论,很少采取实际行动。

·做“非黑即白”的极端思考:在思考任何问题时都是倾向于两种极端,对一种事物不是神圣化,就是妖魔化,黑白分明,非此即彼。

这些坏习惯的存在,导致了他们即便内心有一些了不起的想法,也不能变成现实,因为他们的行动总会出现偏差,在做起来时容易误入歧途。

失败者和穷人因为有这些习惯而继续平庸,空有梦想却不能实现;许多成功者也因为改正不了上述缺点,获得的成功与赚来的钱也会在这种错误的思考和行为模式的主导下慢慢地失去。

【畏难退缩:内心脆弱,轻易放弃】

我也发现有不少年轻的创业者—大概超过90%的人,都喜欢到权威的专家那里寻找自己人生的答案,听取他们对于将来的预测。比如预测和计划在自己将来的20年:“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做?请告诉我好吗,我一定按您的建议去做!”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他们没有自信,如果找不到精神支持,他们就可能止步不前。

有时候我会问一些人:“说说看,你的想法是什么?”这个问题难不倒他们。比如我到北京与中关村的创业者见面,或者去别的地方见一些人,经常对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感到震惊。他们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我们在一起会谈得轻松而愉快,但隔段时间我询问和了解他们实现这些想法的进度时,却发现有一多半的人都早早放弃了—他们在执行中遇到的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困难,多数困难都是坚持数月乃至几个星期、想些办法就能解决的。不过,他们中间有的人只坚持了10多天,便垂头丧气地放弃了要做好这件事的念头。要知道,那可是他们准备了数年的计划,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

我在洛杉矶做化妆品销售时,有一位名叫帕克的同事。我们几个中国人私下都称呼他为“怕上课”,因为他最害怕三件事:

第一,怕老板给他安排任务;

第二,怕老板叫他去办公室;

第三,怕财务人员给他发工资。

把这三件事联系在一起我们就知道,帕克是一个恐惧接受任务的员工。他害怕公司给他制订过高的目标,因为他是那种做任何事都喜欢慢慢来、不愿意挑战压力的人。所以,我们觉得轻松可以完成的月销售指标,在帕克那里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足以让他失眠的大麻烦。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挑战困难的动力也不强。于是,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老板会把他叫到办公室。当然,老板不会表扬他。帕克每次都无比沮丧地走出来,当月的薪水也会被扣掉大约一半。

对帕克来说,这份工作堪称折磨—每月只能拿到一千美元左右的报酬。虽然这些钱不够家庭开支的三分之一,但他竟然做了足足两年,从来没有离开的念头。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人问他:“嘿,帕克,你为什么不跳槽呢?”他的回答是:“工作不好找,我没什么信心。”在长吁短叹之间,人们在他脸上看到的是两个字:害怕。

他不但害怕工作中的挑战,而且害怕失去现在的工作。在这种怯懦心理的主导下,他做任何事都畏手畏脚,思考所有的问题都追求“安全第一”。

缺乏意志力,经常是挡在“做到”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障碍。

假如你的心理极其脆弱,而且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好,没人做你的后盾,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非常大,那么就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正确打算,听从别人“好心”的劝解。如果你每天都是在他人的建议中做出选择,总是违背自己的意愿,那么到最后,你很难做出一些成绩—不管是经营一家公司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打理自己的生活,你可能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对未来有所期待并勇于挑战困难的实干家,一定要像美国“股神”巴菲特那样—在困境中保持克制,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害怕,不逃跑,但也不冒进。在咨询工作中,我曾多次向别人讲到巴菲特的例子。我说每个人都要学习分析巴菲特,看看他是如何应对市场恐慌,以及怎样巧妙地抓住困境中的机遇的。

大部分人很容易被眼前暂时的挫折吓倒,他们到最后也往往实现不了自己的计划。挫折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情绪瘟疫”,一旦染上就会传染给整个群体,很难自愈。

有时候我会了解下属都在想什么,看看他们是如何对待困难的。结果发现,大多数员工对工作的信心都源于公司,而不是他们自己。当公司对市场的变化表现出充分的驾驭力时,员工也会充满自信;但当公司不告诉他们怎么去做,而是由其自己判断时,许多人就会表现出茫然与畏难的一面:他们很难真正独立地对抗一些颇具考验性的困难,总希望别人给予自己信心。

巴菲特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绝不退缩的人,总能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跨度中坚持自己的理念,用坚实的行动一步步来落实这些理念。所以,巴菲特是一个能够“做到伟大”的人,而大部分人只能“想到伟大”。

缺乏意志力会让一个人在最后时刻输得“一无所有”。对于没有坚忍意志力的人来说,他们同样不具备独立的判断力。这些人总是被残酷的事实所驯服。多数人的失败都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想到问题,而是在即将战胜困难时却选择了放弃,从而成为那些真正赢家的陪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好想法,却总是不敢迈出第一步,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恐惧是挡在机遇面前的一道障碍,你越是想放弃,机遇就越不会垂青于你。有些人对糟糕的市场胆战心惊,对未来的工作机会也倾向于悲观的预测,于是连明明非常正确的常识也不敢去相信。但越是在此时,你越要保持勇气,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就像这些年来始终秉持“在别人贪婪时警惕,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原则的巴菲特一样,你只有敢于在众人都纷纷撤退时继续坚持下去,才能抓住那些千载难逢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