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话要尊重对方的身份
在回话时,不考虑对象的身份、地位,都用一样的口气回话,是一种愚蠢的表现。
在不是十分严肃的场合,身份较高的人对身份较低的人,回话越朴实、越随和、越风趣越好。而身份较低的人对身份较高的人做出回话时,则不能太过随便。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说话要恰如其分地把握自己与听众的身份差别。
在电视剧《二子开店》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店里为了提升服务质量,特意进行微笑服务训练,只有老魁笑不出来。
小豆见状,就说:“经理说了,不管怎么样,不管出了什么事,都要笑,就是他亲爹死了,也得笑。”
老魁一听,急了:“什么?那我就更笑不出来了!如果他亲爹死了,我还笑,那我不成了诈尸!”
原来,老魁是经理的父亲,经理的父亲死了也要笑,就是老魁死了,老魁还要笑,那老魁岂不成了诈尸?所以,难怪老魁发急。小豆针对老魁笑不出来的回话,就是没有考虑对象的身份,才会造成一种难堪的局面。
如果说,小豆不清楚老魁的身份,才导致他说了那番令人尴尬的话,那么,如果我们明知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还不注意回话的方式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当过放牛郎,结交了不少穷朋友。称帝之后,有两个朋友先后来找他,因两人的回话方式不同,两人的命运也截然不同。
正例┡
有个旧友得知朱元璋当了皇帝,就去投靠朱元璋。在被引荐进入大堂之上后,朱元璋问:“堂下何人?报上名来!求见朕有何事?”
这位朋友说:“皇上还记得吗?当年微臣随着你大驾都骑着青牛去扫荡芦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汤元帅在逃,你却捉住了豆将军,红孩儿挡在了咽喉之地,多亏菜将军击退了他。那次战斗我们大获全胜。”
对于旧友的吹捧朱元璋心知肚明,但由于旧友把丑事讲得含蓄动听,让他面上有光,又想起了当年饥寒交迫,大家有难同当的情景,于是心情激动,立即封这位旧友为御林军总管。
反例┡
另外一个朋友得知旧友见了朱元璋一面,就飞黄腾达了,于是也去求见朱元璋。
进殿之后,朱元璋问:“堂下何人,见朕有何事?”
这个旧友说:“我主万岁!皇上还记得吗?从前你和我都替财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青豆放在瓦罐里煮。没等煮熟,大家都抢着吃。你把罐子都打烂了,撒了满地的青豆,汤都泼在地上了。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叶送进嘴里,卡住了喉咙。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吞下,才把卡在喉头的草叶咽进肚里去。”
朱元璋听了这些话,为了在文武百官面前保住面子,脸色一沉,厉声喝道:“哪来的疯子,拖出去斩了!”
同样一件事,由于回话方式不同,结果大不一样。一个说话直通通的,结果被推出去斩首;一个回话委婉曲折,结果做了大官。由此可见,回话不同,沟通效果是大不相同的。这说明回话要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切不可忽视对方的身份地位,胡言乱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回话除了要看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还应看对方的年纪、职业,因为年纪、职业与身份联系紧密。
◎根据身份回话,还需考虑年纪
一个年纪大的人,身份相对来说高一点,即便他实际上不是官员,不是名人,起码也是长者,这层身份也值得我们对他多一点尊敬,多一点礼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别人问你年龄,你告诉对方你的年龄之后,你又问对方的年龄。如果对方是小孩,你可以问:“你几岁了?”如果对方是同龄人,你可以问:“你多大了?”如果对方是年长者,你可以问:“今年高寿啊?”“您高龄啊?”这样就能让人感觉到你是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根据对方的职业,选择性回话
在现代社会,职业往往是一个人身份的重要体现。比如,一个人是做生意的,做生意是一种职业,商人是他的身份。面对不同职业的谈话对象,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我们有必要有意识地把话题引向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激起对方谈话的兴奋点。
比如,与一位养花者聊天,在回话时,就可以尽量往花花草草上靠,这样便于激发对方的聊天兴趣,对方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肯定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相反,如果你对一位潜心研究学问的学者大谈“股票”“生意经”,他定会嗤之以鼻;你对一位经商的人谈“治学之道”,他肯定会觉得味同嚼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