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面对错误与责备保持平常心
成大事者认为,人不可能不做错事,做了错事,难免会有人责备。面对责备,我们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但是,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遭遇到责备,承认了错误,就意味着声誉的失去。
声誉就像一件华美的外衣,拥有它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有了好的声誉更要注意维护,有的人因为爱惜自己的声誉,有了错误也不愿承认,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自毁声誉。当错误一旦发生时,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及时认错,只有这样做才能挽回失去的名誉。
承认错误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愿意承认错误的人终究很少。心理学家高伯特说,人们只在不关痛痒的旧事情上才“无伤大雅”地认错。这话虽然说来不胜幽默,但到底是事实。当然,那些在某种势力下被迫坦白认错是例外的,因为那是违反人类本性的事。
许多人不愿承认自己的过错,是避免麻烦心理的一种自然反应。有些人知道自己有错而不愿承认错误,认为承认错误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然而事实上,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往往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并给人以谦恭有礼、勇于负责的良好印象。有趣的是,当你勇于承认错误时,别人为了减轻你的不安,反而会不自觉地为你辩护。
其实很多时候,即使没有别人的责备,我们也应该主动承认错误。
一位副经理曾经错误地批准发给一位请病假的员工全薪。他发现这个错误之后,主动地跑到经理那里承认。他回忆说:“我走进他的办公室,告诉他我犯了一个错误,然后把整个情形告诉了他。他大发脾气,说这应该是人事部门的错误,但我重复地说这是我的错误。他又大声地指责会计部门的疏忽,我又解释说这是我的错误。他又责怪办公室另外两位同事,但是我一再地说这是我的错误。最后他看着我说:‘好吧,这是你的错误,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吧。’这错误后来改正过来了,而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因为我有勇气不去寻找借口,从那以后经理更加看重我了。”
主动承认错误,本身就表现了你的勇气与责任感。对于自己的缺陷或做事的不足之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更能赢得对方的好感与信任。
所以,当我们有理的时候,就要试着温和、有技巧地使对方同意我们的看法;当我们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因为用争斗的方法,你绝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但用让步的方法,收获会比预期的高出许多。
魏扶南大将军司马炎,命征南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讨伐东吴,与东吴大将军诸葛洛对阵。毋丘俭和王昶听说东征军兵败,便各自逃走了。
朝廷将惩罚诸将,司马炎说:“我不听公休之言,以至于此,这是我的过错,诸将何罪之有?”
这一年雍州刺史陈泰请示与并州诸将合力征讨胡人,雁门和新兴两地的将士,听说要远离妻子去打胡人,都纷纷造反。司马炎又引咎自责说:“这是我的过错,非玄伯之责。”
老百姓听说大将军司马炎能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莫不叹服,都想报效朝廷。司马炎引二败为己过,不但没有降低他的威望,反而提高了他的声名。
如果司马炎讳败推过,将责任推到下边,必然上下离心,哪还会有日后的以晋代魏的局面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犯了错就坦率承认,记住有时候主动进比被动退要高明得多。
一位哲人说:“这个世界上一半人在嘲笑另一半人,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傻瓜。”事实的确如此,大多数人都愿意指出别人的错误而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庸人。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与那些智者同列。
成大事者认为犯错在所难免,犯了错受到责备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必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因为犯了错误,就拼命为自己找借口,去推脱责任。也不要因为受到别人的责备,就拼命给自己辩解,甚至因此而怨恨别人。事实上,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坦诚地接受责备,不仅不会有损自己的形象和声誉,而且很多时候,让自己的形象和声誉更加光彩。历史上的商纣王是个特别能说的人,他的口才足以掩盖自己一切的过错,他犯的所有过错,他都能自圆其说,都能说这种过错本来和他没有任何关系。这种聪明,在现代社会是不需要的,在人和人的交往中如果使用这种聪明,也很容易将交往搞复杂。商纣王最后的结局也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