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总裁李彦宏给员工的内部邮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鼓励狼性到底是在“鼓励”什么?——对狼性文化的正确认识(3)

狼是一种非常敢于挑战的动物,就好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每一头狼,至少是每一头公狼,天生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头狼,这就是敢于挑战的表现。在狼的世界中,强者是唯一被信奉的东西。一头狼如果想要从狼群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非凡的气质以及敢于挑战的精神。如果一头狼想要叱咤风云,且屡战屡胜,那它必须拥有头狼的血液以及精神。既然想要成为头狼,就要敢于向头狼挑战。

当然,头狼并不是天生的,成为头狼是需要勇气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强者的心理素质,当然更要懂得技巧,只有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叩开成功的大门。狼在森林中或者是草原上已经纵横拼搏了整整几千年,它们以自己那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在生存着、拼搏奋斗着、繁衍着,它们把自己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以血的痕迹留给了苍天,也留给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和茫茫的草原!狼是有魂魄的,而它们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狼之魂的外在表现之一。

【李彦宏的“狼性论调”VS华为的“狼性文化”】

以上分析了狼性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因为看到“狼性”二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了“狼性文化”的首倡者华为,从而误会李彦宏要把百度的企业文化推倒重建。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百度要提倡的“狼性”跟华为的“狼性文化”还是有许多不同的。

1.李彦宏的“狼性论调”重在预警

李彦宏提狼性,需要从根植于百度的“简单可依赖文化”来理解。简单是相对的,依赖是相互的。“交给你不掉链子,你才可依赖,你没有干好怎么叫可依赖?”因此,狼性文化只是百度企业文化的补充和构成部分,是建立在“简单可依赖”基础之上的。

李彦宏所需要的是一种“新狼性文化”,取自狼性中的“敏锐嗅觉、勇于进攻、群体奋斗”,这可不是照搬华为的狼文化。

华为的狼文化,最突出的是他的“攻击性”,坚忍和犀利。这种狼性DNA不仅包含在残酷竞争中的犀利攻击中,还包含了商业判断力、生活工作态度等多层面的因素。这也是大家提到“狼性文化”马上就会想到华为员工的“行军床”以及华为“疯狂”抢客户的原因。

任正非带领他的华为“狼群”执著地追求目标,对欧美“狮虎”发动疯狂的攻击,在全球通信界占据一席之地,令人可敬可佩。但过犹不及,在高工作强度和压力下,华为员工的工作状态问题也引起社会上的极大关注。

而李彦宏的“狼性精神”可以防止员工精神懈怠,可以让整个团队对未来保持预警。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者,才能赢得未来。

华为用狼性文化补其执行力,百度用其敏锐嗅觉补其“预警能力”,还有部分的企业,把狼的机智(狡黠)和无情学得淋漓尽致。

这些都证明了一个真理:狼性文化是一种“适应式”的管理文化,竞争激烈的IT行业天生需要狼性,但到底用狼的利齿还是敏锐的耳朵,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应用普及越来越快。时代需要创新、勇于担当、直面现实的一代,信奉小资主义是无法满足时代需求的。中国互联网的前10年发展,已经见证了这一点。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只会加速优胜劣汰,绝无“舒适成功”的捷径可言。

百度作为互联网领军企业,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丛林法则的残酷性并不断地保持自警,不断地挑战自己,果断摒弃那些高科技企业“舒适”、“自由”的不良风气,保持清醒和危机意识,是非常可贵的。

2.百度提出的狼性文化跟华为的狼性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

华为狼文化的对立面是绵羊,强调的是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团队的战斗力。华为的狼性主要是体现“进攻在外”,从巨(巨龙)大(大唐)中(中兴)华(华为)到华为、中兴独大,从本土第一到逐鹿全球,华为的狼性文化确实极具进攻性。

但李彦宏提倡狼性的参照物却是恐龙,提醒的是百度的前端反应能力和对未来的预警能力。百度更侧重“预警在内”,“我听说恐龙脚上踩到一个刺,几个小时以后它的脑子才能够反应出来,这样不管你长到多大,你都会灭绝。而我们不能做恐龙,我们要做一个强者,转变观念,做一个云和端都很强的公司,用创新和激情实现百度的二次腾飞。”

提出狼性文化的时期和发展阶段不同,不一样的生存环境自然会进化出不一样的基因。我们列表清晰简单地归纳如下:

华为 百度

身为行业弱者,身处惨烈的电信竞争环境;遭遇十面埋伏,生存压力明显。 身为没有等量级对手的NO.1;在搜索领域几乎独霸天下,地位几乎无人能撼动。

压力就在眼前,弱者向强者挑战,是企业为了求生存和发展而发起的对现实的挑战;是一种外警力。 外部几乎没有对手;强者向自己挑战,是为了根除企业内部的“小资主义”,防止组织精神懈怠;是一种内警力。

向现实挑战 向未来挑战

因此,百度今天提出的狼性文化跟华为的狼性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而且,在百度的文化中,一直有追求效率、强调执行力的“直线模式”,如“少承诺、多实现”,所以现在实施提出狼性文化论调,并不突兀,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李彦宏要毫不留情地“淘汰小资”,因为小资主义已经腐蚀了百度团队的效率和执行力。“什么是小资,我的定义是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显然,良好背景、流利英语是一种身份烙印,不可能被革掉。“不思进取、追求舒适”是小资主义的表现,而百度要淘汰的就是这种小资主义。因为“小资背景不一定是你的优势,因为你的生存环境太舒适了,就好像恐龙,经过很多年长得很大,但是条件变得很恶劣时你却活不下去”。所以,李彦宏才会说:“我们希望提供不错的福利,在校招也宣传好的福利,但是与此同时,不能惯员工的娇气,不能惯出不能过苦日子的习惯来。”

一个组织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则迟早会被危机吞噬。而每个组织无疑是由众多的个体组成的,个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凝聚成了组织的精神状态。李彦宏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要开除公司内几个“小资情调”的员工,还想让大家提高警惕,从思想层面根除“小资主义”。

一个太过平静的环境容易滋生安逸的情绪,这时你的企业可能因此处于不进则退的境地,所以你需要不时提醒你的员工,企业可能会倒闭,他们可能会失去工作。这样可以激励他们尽其所能,不至于怠慢企业和工作。不少单位都在门口写道“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就是危机管理的生动写照。

实际上,很多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员工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工作稳定是员工的权利,因此,创造工作中的危机感对企业和员工都有好处。

当员工战胜他们面临的挑战时,他们会更加自信,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对企业有所贡献者,是工作稳定的唯一途径。如果员工无论业绩多么差都能高枕无忧,便会造就一种“无所谓”企业文化。

任何企业中都存在无所谓文化,员工无所事事,认为企业“欠”着他们的,因为管理层创造了一种“应得权利”的文化,在无所谓文化中,员工更注重行动而不是结果。要打破这种无所谓文化,或调动那些唯恐失去工作的人的积极性,就要在风险与稳定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点。如果人们觉察不到危机感,就必须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产生不稳定感,不能让他们麻木不仁。

心理学上的两个重要发现解释了这种现象:首先,“叶杜二氏法则”表明,随着焦虑程度的加深,人的业绩会不断提高。当焦虑度达到一个理想水平时,业绩会随之达到最高点。不过,如果焦虑程度过高,业绩会下降。第二,当成功概率达50%时,人们取得成功的动力最大。换句话说,如果人们追求的目标或接手的任务具有挑战性,但仍有极大可能获得成功时,人们追求目标或接手任务的动力最大。这种情况说明,人们面临适当挑战则会发挥更好。这是唯一真正富有成效的状态,它能让人们肩负着足够的风险,珍惜自己的努力所得。要引导员工走出无所谓文化,就一定要确保他们明白当今的经济现状中潜伏着不尽的威胁:客户可能拂袖而去,企业可能倒闭,员工可能失业。要说服那些充满恐惧的员工获取安全感的最好途径,是帮助企业实现最为关键的目标。没有成功,就没有企业,也就没有工作。

如果说小资个人的精神懈怠是一种近虑,那么整个组织的精神懈怠,则算得上是一种远忧。如果不懂居安思危,不懂识势而变,只是一味沉溺于行业霸主的幻觉之中,则迟早会似大象陷泥——进退维谷、难以自拔,甚至遭遇灭顶之灾。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昔日影像巨头柯达。因为整个组织精神懈怠、不思变革,柯达在从“胶卷时代”进入“数字时代”的大潮中惨遭淘汰。百年企业,最终落得破产收场。

3.解读百度狼性新论调的“潜台词”

大伙儿都对Apple、谷歌、Facebook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有所耳闻,而这三大巨头的影响力更无须赘述。

一个企业的凝聚力和进取心体现在方方面面,相信这种舒适安闲的“小资生活”的功效,不亚于主动拼搏、百折不挠的狼性文化。当然,这样的“追求个人舒适的小资”并不同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日子”,李彦宏的表述是否有混淆概念之嫌?

反对者认为,企业的狼性不能挤压员工的个人空间,一家大企业的狼性可以慢慢培养,春风化雨,非一朝一夕之功。关于企业家以及所创公司成功后是否还需要狼性,以及狼性与员工个性之间的争辩,让人莫衷一是。

赞同者认为,一个企业在自身优势领域潜力巨大的背景下,很容易丧失敏锐性和创新力。李彦宏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无论是“最高奖”鼓励小团队精神,提出移动云战略,还是这次狼性文化的求新求变,都是主动变革,积极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挑战。这种危机意识和魄力值得每位企业家学习。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问题的本质并不在这里。

IT产业快速变幻,需要狼一样的预警力和行动力,但许多IT人“养尊处优”惯了,不愿意从象牙塔中走出,这是非常危险的。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机会就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狼性文化”适时出现,对产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进行臧否与讨伐。

整个互联网都需要狼性?

互联网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要想生存,且生存得很好,没有谁有资格患大公司病,整个行业都需要狼性。

一般而言,不同的行业存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比如在非竞争性行业,完成程序性的工作即可,如农业,其新技术革命可能需要几十甚至百年才能得以彻底完成。但在依靠技术存活的企业,创新是生存的基础,比如英特尔,其处理器更新换代的速度直接决定了PC电脑更新换代的速度。

再具体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可说是日新月异、天天有变,企业如果不保持高度的嗅觉与灵敏度,随时会被“弯道超车”,回首往事便可以证明这一点。

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一封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正发往德国。这封电子邮件,通信速率最初为300bps,在网上整整走了5天,于9月20日才到达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当时,德国人拥有互联网才2年,整个欧洲拥有互联网也不过4年时间。

现在呢?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PC互联网20年,可说是改变了世界。

移动互联时代,速度更是惊人。

《报告》指出,中国网民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高于台式电脑的3.8亿,手机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行业奔跑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潜行其中的公司当然也在迅速地生长与消亡,其成败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随时调整公司方略,顺应用户需求,顺应外界大势变化,不因循守旧,不抱残守缺。

1998年至2002年,短短4年时间,大陆迎来互联网大潮,多家网站涌现甚至上市,然而,紧随其后的互联网泡沫,又让多少网站黯然神伤。更有昙花一现者,如3721,如瀛海威,如东方网景等,令人扼腕。

那么,在这个变革如此之快的行业应如何生存?

当然是永久地保有狼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和群体奋斗!即便如此,也未必会有你的生存空间,更何况,还有大公司病的威胁。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著名的《引爆点》中说,一个组织人员一旦超过150,沟通交流就会出现问题,沟通不畅,矛盾和懈怠就产生了。随着人数的增多,公司不可避免地会患上大公司病:对变化不敏感,决策效率降低,行动迟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