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用权授权非常手段(3)

2.授“小权”,但是要有度

三星之父李秉喆总结他的授权原则是:“把大事交给我来办,常识性的不要报告,干得好的只报告10%就够了,有困难干不了的工作报告给我。该由我干的工作我来干,确实难而费力的工作由我去解决。”

如果把一个成长中的企业看作一个行进中的队伍,那么管理者要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告诉下属到达哪座山头,二是告诉他沿着什么方向前进,在什么时间到达。

至于下属究竟会选择什么方式行进,走路还是乘车,单枪匹马还是成群结队,都不应该是管理者需要操心的问题。

有效的授权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巧。成功的授权者,能够有效地选出可交办的工作项目,并适当地监督被授权者,同时给予正面的回馈。

以下101个要点,简明扼要,你应该每天问自己做到了几个点,这对你的授权有不可缺少的帮助。

(1)使用授权能使你自己、部属及公司获益。

(2)回顾检视时保持正面态度──期待听到好消息。

(3)即使别人对你所委派的人选有所犹疑,你也要对他显露出信心。

(4)使用授权管理可以激励员工、建立自信、减轻压力。

(5)每天拨出足够的时间关注长期性的计划。

(6)确信你有培养、引导他人的经验。

(7)若授权不奏效,应自问:“我哪里做错了?”

(8)切莫因你做得比较好就事必躬亲──这是很糟糕的管理方法。

(9)有效的授权可强化你的业务表现。

(10)信任你的部属,他们也必定信任你。

(11)期望部属的表现至少达到你的水准。

(12)鼓励自称工作过量的人写日志。

(13)越常放手交办工作,你就越善于放手交办工作。

(14)藉交办的工作项目训练下属。

(15)若你常说“我时间不够”,那就说明你的组织能力差。

(16)务必充分地下放权力而不要紧握不放。

(17)迅速有效地处理没有根据的谣言。

(18)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9)把感觉资料化,并客观地分析它。

(20)勿让他人给你增添不必要的工作。

(21)每隔3至6个月,检视并修改一次你的时间表。

(22)尽可能只参加与工作有直接关系的会议。

(23)若无法在数周前把会议安排好,这就表示你授权不够。

(24)不要把简单事务列于较繁重工作之前。

(25)不要企图在一天内完成7件以上的工作。

(26)养成挑战长期性的例行事务的习惯。

(27)时时审慎注意那些绝不能交给部属办理的重要事务。

(28)你的思考时间恰如一场会议,须详加规划,列出议程及时程表。

(29)拨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以拟定有结构的计划和架构。

(30)培养善于解决难题的人才以备紧急授权之需。

(31)在计划需交办的工作时就开始考虑可委派的人选。

(32)确信每一位被授权者都能得到充裕的支持与后援。

(33)确保你对受任部属能力的评估是有根据的。

(34)不管会么时候发生错误,都要支持你所委任的代表。

(35)若受任者没有你的忠告也能将工作做好,就不要给予忠告。

(36)挑选能坦诚说出不同意见的受任者。

(37)必须使被授权者明了其责任和义务。

(38)以书面形式确认职责范围。

(39)鼓励成员分工合作,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40)培育恭贺成功但不指责失败的公司文化。

(41)确定书面资料能传至所有相关成员的面前。

(42)切勿接受职务代表的自贬自抑。

(43)当被授权人求助于你的专业时,请务必乐于协助。

(44)切不可让你的职员承担过量的工作。

(45)说明时,要尽可能把目标解释准确。

(46)撰写给予受委任者的说明表时,不要设立太多限制。

(47)将计划报告纳入说明书中。

(48)务必使受任者充分明了并同意该说明书。

(49)说明书定案前,先与受委任部属进行沟通。

(50)指派工作责任时不要犹豫──要积极正面。

(51)考量完说明书的正负面观点后再定案。

(52)若被指派者在说明会议上持负面态度,这项指派便须重新考虑。

(53)受任者接受任务后,你应不断地给予鼓励。

(54)受任部属报告任务进度时,你要询问他的新意见。

(55)监督任务时,一定要密切注意经验不足的被授权者。

(56)运作时,应假设每个阶段都可做得更好。

(57)切勿让忧心忡忡的受任者独自面对坏消息。

(58)冒险时切勿孤注一掷:依机率分析你的判断,然后才采取行动。

(59)替受任者预测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60)设定应变措施以防不慎。

(61)应迅速撤换犯了好几次严重错误的受任者。

(62)称赞受任部属的优越表现。

(63)与其他团队一起开会时,应对所有代表一视同仁。

(64)以行动协助受任者创造新的思维。

(65)须注意,有时助人的态度会被误解为干预。

(66)定期会晤以便双方互给回馈、意见,但次数不可太频繁。

(67)找出以卓越绩效令你印象深刻的部属。

(68)必要时,才考虑使用外在资源。

(69)既已把工作交给部属,就不要干预其做法。

(70)若须收回某项已交派的工作,应先着手寻找合适的负责人选。

(71)检讨过程务必简短明晰、结构完整。

(72)不要让受任者因出现问题而丧失信心。

(73)务必使检讨步骤以建设性的模式进行。

(74)管理所有阶层的部属时,请使用肯定与客气的语言。

(75)只在绝对需要时才召开临时检讨会。

(76)要亲笔手写称赞部属的字条,不要打字。

(77)嘉许为工作付出的每一份心血、努力,并予以奖赏。

(78)事情发生差错时,想办法找出解决之道,而非代罪羔羊。

(79)如果受任者没有处理好任务,试着再给他一次机会。

(80)遭逢麻烦时,分析你自己的做法。

(81)在大幅修改任务交代说明时,要考虑所有牵涉到的层面。

(82)与受任者讨论其执行任务时的表现时,态度应诚恳公开且具建设性。

(83)部属隐瞒或否认犯错时,管理人的态度须坚定。

(84)以失败为学习工具,增进你的管理技巧。

(85)检讨你的任务说明是否是严重错误的起因。

(86)记载曾犯的错误以及吸取的教训,供未来参考。

(87)训练部属成为全方位的职场能手。

(88)让自己受到充分的训练,为员工接受培训树立榜样。

(89)切勿低估受任者的资质。

(90)每周一定要拨出时间用于教导主要的受任者。

(91)若有人对奖励制度不满,须查明原因。

(92)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并配合实际状况作弹性调整。

(93)你不在时,可请资深员工注意受任者的表现。

(94)你应很有把握地向员工宣告委任代理人这件事。

(95)安排充裕时间用于研究开发新的思维。

(96)替自己安排每周或每月的读书计划并确实执行。

(97)若发觉自己在管理领域有空白处,请填满它。

(98)取他人之长,增强自身的能力。

(998)培养在任何时候都能与上司坦白沟通的习惯。

(100)自问10年后希望自己在哪里,规划通往目的地的道路。

(101)别隐藏你的野心──让上司知道你想达到的目标。

3.授权技巧——80%的“时间内”和20%的“时间外”

有一位技术很出色的副总裁,但在授权方面却做得很不好。例如,他设定了目标后,总是担心下属会因为经验不足而犯错误,于是,他总会越过自己属下的经理,直接去找工程师,然后一步一步地告诉工程师该怎么做。甚至有一次,一位工程师在洗手间遇到这位副总裁,竟然被副总裁在洗手间里念叨了20多分钟。

后来,副总裁属下的经理实在受不了了,向总裁如实反映了情况。经过多次警告却仍然没有改进之后,这位副总裁被解职了。

当企业聚集了一批足够聪明的人才之后,如果只是把这些聪明人当作齿轮来使用,让他们事事听领导指挥,那只会造成如下几个问题:

(1)员工的工作满足感降低。

(2)员工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不明显。

(3)员工很难在工作中得到成长。

(4)员工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为了给员工更多的空间,更好地发掘出个人的潜力,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推出了相应的举措。

例如,Google公司允许工程师在20%的时间里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或技术工作。这一制度一经实施,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因为有了20%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许多拥有出色创意却没有时间付诸实施的工程师,可以花费自己20%的时间,或者说服两三个同事一起在这20%的时间内完成某个出色创意的产品原型,然后发布给公司内部的同事使用。如果这个产品创意确实吸引人,它就有可能成为Google推向世界的下一个“震撼级”的产品或服务。

事实上,像GMail和Google News等Google引以为豪的许多产品,都是最先由工程师在20%的时间内创造出来的。有了20%这样的管理模式后,我们发现,20%的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成功率很高,因为员工更加投入。

20%的管理模式让员工感受到了公司对他们的信任和放权,这营造出了非常好的管理氛围。

为了做好授权,管理者可以预先设定好工作的目标和框架,但不要做过于细致的限制,80%的框架就可以了,以免影响员工的发挥。

在此,特向管理者们推荐著名的SMART原则。所谓SMART原则就是:

·S——明确(Specific):目标的范围是明确的,而不是宽泛的。

·M——可度量(Measurable):制定目标是为了取得进步,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

·A——可实现(Attainable):目标应当是可实现的,而不是理想化的。

·R——结果导向(Result-based):目标应该基于结果,而非基于行动或过程。

·T——时效性(Time-based):目标应当有时间限制。时效性的要求可以让你明确这个目标是短期的、中期的还是长期的。

管理者应该和员工一起拟定合适的SMART目标,确定衡量这些目标的方法和目标分工的模式,以及在适当的时候修改目标,但是管理者不应该过度地去告诉员工如何具体地执行。如果一个管理者将工作的目标过分地控制在员工的权限内执行,他就是在“micro-manage”(微观管理),而且违背了“授权”最基本的要求。

在授权的时候,在“放小”的同时,管理者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不能把“授权”当成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有些管理者认为,把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事情应由被授权者全权负责,老板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士卒犯罪,过及主帅”,授权后部下所做的一切事情,管理者仍需担起责任。

诸葛亮误用马谡,失守街亭,班师回朝后马上就上书引咎自责,请求贬官三级,以负“用人不当”的责任。分出权力,承担责任,这样的管理者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和尊重。

(2)不可越俎代庖,授又不授。

有的管理者在任务交代下去之后总是放心不下,经常干涉被授权者,阻碍权力的正常行使,结果搞得部下很被动。

同进,高层领导还要注意,不可越级授权。如果中层领导不力,大老板应采取机构调整或者人员任免的办法解决中层问题,而不能把中间层的权力直接授给其他下属。这样会造成中间领导层工作上的被动,扼杀他们的负责精神,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中层板结”。

(3)注意权责相当。

有的管理者授予下级的权力与下属所负的责任极不相称,使下级面临“责大于权”的状况。

【避开你的授权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授权误区。

明确授权的误区与掌握授权的艺术同样重要。因为它能避免企业领导者陷入困境,从而有效地防止授权的失败。

1.心态误区——“给你授权,我心彷徨”

不少管理者一方面声称要给员工授权,另一方面却紧紧地握住手中的权力。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8大障碍:

(1)怀疑下属能力。

许多管理者不信任下属的能力,担心下属还不具有完全自由地运用权力和制定正确决策的能力,觉得与其授权,还不如亲自解决。但是,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没有哪个人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包括管理者本人。所以,管理者应多给予下属多与重要决策的机会,锻炼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如果总是因为担心他们能力不足而事必躬亲,那你聘用他们又有何意义呢?

(2)下属不应决策。

不少管理者认为下属不应该参与决策,因为下属不能够真正理解他们被授权后,所制定的决策将会对公司的成本和利润产生多大的影响。实际上,不少下属员工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有些下属的学历甚至比管理者还要高。如果要发挥员工的能力,就要摒弃传统的命令式的管理方法,让员工充分地参与进来,通过协作式的管理,调动员工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3)不愿培养下属。

有些管理者认为,管理下属是自己的工作,但培养下属并不是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所以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殚精竭虑。实际上,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员工队伍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如果管理者不培养下属,下属就不可能获得成长,管理者就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没有办法推进企业的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