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2016年,人民日报推出——“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定义为: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
“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然后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从而获得最大幸福。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简单生活,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1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衣柜里塞满了衣服,可换季时仍觉得自己没衣服穿,看过的杂志、用过的旧物,甚至连礼品包装袋也都舍不得扔,还因为或许、可能有一天会用到等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不断堆积着……
意识到自己陷入到了过剩的痛苦中,却以为满足了自己就能消解这种痛苦。
现代社会无论是物品、信息,还是人际关系,都处于一种过剩的状态。
无论不足还是过剩,对我们都是无益的。身体的欲望是衣服,而心的欲望却是生活。
与其说,你是在换季添衣,不如说是我们想换心情、换生活。
而心中的欲望和满足感得不到满足,或者欲望过多,生活自然就不会过得轻松和快乐。
2
看看你想得到某样东西的经历吧,可能过程并不会让你很舒服。直到拥有了它,你才感觉好受些。但想想这种好受来自哪里?需求减退了,心情平静了。得到并未带给你愉悦,你的愉悦来自内心的平静。广告和误导的记忆使你产生了对于想要和需要的错误定义,一种无比强大的心理操控导致了欲望的产生。你已经被长期催眠至一种痛苦的境地,总认为自己需要、欠缺,而解药就是眼前这件正出售的物品,因为广告和记忆告诉你:“它会减轻你的痛苦。”
其实,如果没有购买那样物品,你并没有损失,仍然会开心。可是,广告和那些不开心的人,也许是你自己,会把“失去很可怕”的想法灌输到你的意识中。突然间,你就会严重地患得患失。这就是摆脱物质的难点所在:你买了一件物品,想让它缓解自己的痛苦,而一旦拥有,你又会感到如果丢掉它,就会增加你的痛苦。但是,这些恐惧只是你的幻想,而实际的行动会比虚无的想象更有益。
3
请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比如看过的杂志、书,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种礼物或装饰品。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买不需要的物品。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不囤东西,不用便宜货、次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纸袋……
透过物品与自己对话,只留下让你怦然心动的,比起收藏回忆,不如爱惜现在的自己,丢掉杂物,找回人生决断力。整理房间之后,才发现心中真正的渴望,孕育出人生的自信。
本书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
让我大刀阔斧劈开你固执的世界,对着你当头一棒。随后带着你,勇敢地去告别一些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