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骚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严重洪水席卷英国致村庄撤离

包括汉普郡沃林顿在内的英国多处成为灾区,导致司机被困道路,汽车浸水,还有一辆露营车被水冲走。

《每日电讯报》

应用到新闻中,拥有穿透视角涉及比较的能力,也即将当前看似创伤的事件与整个人类史的经验进行比较,从而确认,为之分配多少注意力和恐惧心才公允合理。

一旦拥有透视意识,我们马上就能领会到,与新闻所示意的恰恰相反,天下万物几乎没什么有十足新意,只有少数真正称奇,而绝对恐怖的则屈指可数。革命不代表历史的终结,只会以种种琐碎和复杂的方式改变许多事物。经济指标虽然相当严峻,但在过去一百年里也出现过很多次类似的衰退,就算出现预测的最差景况,也只不过表明生活水平倒退至几十年前,而那时的日子不是也照样在过?严重的禽流感也许会暂时打乱国际旅行并让现有药物失灵,但是研究实验室终将破解病毒并加以遏制。洪水看起来破坏严重,但终究只有小部分人受灾,且很快就会消退。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彻底了解癌症和心脏病的各种成因,但长生不老从来不是凡人所能追求。罗马帝国灭亡了,但六百年后,一切都几乎回归正常。

淡定与否终究取决于我们的期望高低:如果我们接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幸好人生路漫漫),多数人既非大善也非大恶(我们自己也在其中),人类社会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却还是挺了过来),如果我们能让这些昭然若揭但却闪烁不定的想法在内心生根,则恐慌就没那么容易将我们降服。

但是,如果这种恬淡寡欲的做派在新闻面前遭到冷遇,我们也不必觉得奇怪,因为凸显人类的脆弱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新闻天生就急需让读者时时感觉焦虑、惊骇和烦恼,但是,尽力保持坚毅的韧性,却是我们更大的责任。

3.

新闻未在实施恐吓时,它多半正忙于激怒大众。互联网新闻帖下的留言功能,揭开了普罗大众心中不可思议的愤怒。从留言来评判,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里似乎都处于全然暴怒中:

欧盟难以达成预算共识

评论

焦虑的公民2小时前

 

神马时候我们才能脱离这令人厌倦的循环!!!!!!!!!

 

花鸡2小时前

 

当下正存在危机,但问题是政客们没有办法化解。为什么?因为欧盟构建的基本概念就有缺陷——而且这套体系永远也不可能行得通。我们需要一个双层架构。他们为什么不先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回来谈论符合现实的预算?!

 

Muishkin4分钟前

 

由于小编认为该评论违反语言规范,评论已被删除。

可以察觉到,在这些愤怒背后,潜藏着一种令人动容的信念,认为世界上的问题基本都有解法,之所以未能以足够敏捷或坚定的方式予以处理,理由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我们的统治者都是恶棍和白痴——每一天都有新鲜证据证明这一点。评论中也有洞见,只是被掌握在错误的人手里。这正是新闻的核心矛盾所在:新闻给予我们工具,让我们就直接影响自身生活的重要决定形成自己的观点;新闻邀请我们置身于会议桌前和议会大厦,引介我们认识其中的关键角色。但是接下来呈现给我们的,就只有各种莫名其妙的拖延、怪异的妥协和令人抓狂的回避。这种感觉就好像每天让我们隔着玻璃看着好友溺水,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新闻最拿手的本事就是不断用暴风骤雨般的变革和改良逗弄我们,将某些政客神化为远见家,信誓旦旦地看好他们在任内数月彻底改造国家的能力。新闻急不可耐地等待央行新行长的履新,认为资本主义蛰伏的冬天可望从此结束。新闻带领我们去旁听会议,鼓励大家相信与会代表可能在三天的商讨之后,一举解决地球上关于经济、非洲贫困或大气变暖等重要议题。

然后,一切轰然倒塌。众望所归的政客被证明是个蠢蛋,随即因为浅薄与自满被赶下台;央行行长认为债市表现堪忧,因此形势仍将趋紧;伟大的会议在琐碎的口角中陷入僵局,个别代表甚至被爆在酒店账单上做手脚。

看到这里,如果我们禁不住要用上不了台面的语言在这些新闻帖下留评论,这多半也是因为新闻从来都不愿意为读者解读围绕这些问题的方方面面的原因。最合乎逻辑的解决办法通常仅仅因为当事人愚不可及就被忽略。我们的诘问开始由不耐烦变得怒气冲冲,质疑道:“这些人为什么就不……” 用不着朝着宿命和恭顺的方向走多远,我们就应该立即对这个理直气壮的问题产生怀疑。这不该只是一句带有修辞色彩的盘问,还应该引来一系列严肃的答案。新闻很少提及:为什么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么困难?为什么掌握强大权势和资源的人物或机构无法一举解决难题?新闻从不引导我们进入思考的细微处,去关注那些让决定变得“艰难”的真正原因,只会让我们在积聚的愤怒中认定:怠惰、愚蠢和怨恨是目前所有问题的成因——并且能够借由几个睿智机灵的人(也许包括记者本身)三下五除二地解决。

倘若能为我们揭开事件各方都竭力回避的内幕,让我们得以窥探各中奥妙;倘若能提醒我们所谓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引起另一波问题;倘若能让我们感知会议桌上的火药味、议题中极为艰难的选择,以及(至少在某些案例中)许多与会者的基本善意;倘若我们能就艰难决定何以变得艰难得到循循善诱的分析,我们的愤怒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平息。

虽然愤怒貌似是对某种境况的悲观反应,就根源而言却是抱有希望的征兆——希望世界能够变得比目前更好。一个男人如果每次丢了家门钥匙就高声咒骂,他其实是在表达一个美好但却轻率的信念,认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钥匙永远都不会遗失。一名妇女如果每次看到政客打破竞选承诺就生气恼怒,所流露的其实是她的乌托邦式信念,认为竞选这种事不存在欺骗的危险。

4.

闻不应该排除愤怒的回应,但应该帮助我们愤怒得有正确理由、有妥当分寸、有始也有终,并且成为具有建设性的构件。

上述情形若是无法达成,则新闻应该带领我们为人性的扭曲而哀悼,并且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接受人生的种种困境:出于一系列愚蠢可笑但无能为力的原因,我们既有想象完美的能力,又有无法实现的苦衷,这之间的困境就需要新闻来调和。

而现在,新闻却拒绝就某些问题给出能让我们平和的回应,因为一旦给了这样的回应,就证明这些问题其实也很平常,且基本上(而非例外地)就是不完美的人类无法回避的状态。由于被愤怒带来的兴奋和商业利益所绑架,新闻残酷地抛弃了其慰藉的使命。

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实,恰是几乎任何新闻机构都不敢承认的,因为一旦说破,其半数的推测和失望就会即刻失去生存空间,那就是:在政治的某些关键领域,任何个人或党派都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不单是这个傻瓜或那群白痴,任何人都不可能以新闻圈满意的节奏改变事务,并且对于某些问题,所谓“解决办法”的实现,都需假以上百年乃至更久的变化积累,而不是凭借一位救世主的降临、一场国际会议的召开,或一场速战就能实现。

5.

乐观心态遭遇挫败时,新闻以幻灭的方式承载着启蒙运动的余波。新闻拒绝接受人性的现实,让我们的希望不断击碎在同一片浅滩上;新闻扮出一副天真无邪的姿态迎接每个早晨,却又在夜幕降临时如大梦初醒般对我们的处境报以怨愤。新闻设想了一个潜在的完美世界——永远距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却总是在政治进程的脚步中诡异地滑脱。新闻从不肯帮我们承认:就很多方面而言,我们本就是无可救药的物种,这并非偶然,而是根本如此。并且在关键时刻,放弃歇斯底里的愤怒,保持安静深沉的忧郁,才是睿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