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前途的教育方法:赞赏、信任、期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赞赏——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法则(1)

1.天才的成长离不开赞赏

世界上近百名专门从事人类行为研究的专家用调查、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遗传条件相同的家庭中的长子、次子、幼子或独生子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顺序出生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完全不一样。

研究人员在经过一番精心观察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长子都有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共性,就是都具备领导人的本领。”如在《美国知名人物年鉴》一书中,长子占大多数;在最早进入太空的23名美国宇航员中,也有21人是长子或独生子。这个比例是惊人的,要知道,在美国的人口总数中,次子和幼子要比长子多两倍!

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在智力方面并不比其他孩子更聪明,原因在于他们受到的教育促使他们变得更勤奋、更刻苦、更富有雄心壮志。通过对这些孩子的长期观察和分析,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孩子们是怎样根据他们天生的安排站在家庭的不同位置上,接受着不同方式的教育,而这些教育又是怎样铸造和培养了他们的个性。

很多人认为,人的能力与天赋是成正比的,至少可以说大体上是成正比的。生下来具有80度禀赋的孩子,至少应具有近80度的能力;生下来具有60度禀赋的孩子也应具备60度左右的能力。许多人还认为,生下来就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即使放任不管,也大都能够成为天才人物。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尽管目前的教育很发达,但是孩子的天赋并未按比例发挥出来,80度禀赋的孩子发挥不到40度,60度禀赋的孩子也发挥不到30度。

当然,我们不应该以此就否认天才与天赋的关系,从理论上讲,能力的遗传也是合乎逻辑的,其作用也得到现代遗传学理论的证明。人的生物遗传特征对某些特殊人才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生来好观察的孩子,学绘画、搞实验可能会成功;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辨可能有乐观的前景……但是,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孩子如果只靠天赋将会一事无成。天才的遗传并不像财产的继承那样,财产的继承是现实的,而能力的遗传却不是现实的。由父母遗传给自己孩子的能力只是一种可能性,不发掘它就没有效力。社会上曾出现过很多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可惜其中很多人由于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成为了极平凡的人。尽管智力遗传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出现遗传性天才的例子却很少见,其原因就在于此。

也因此,认为孩子的能力是“天生的”或“固有素质”的说法也毫无道理,这一点已被大脑心理学这一新的学说所证明,该学说认为刚出生的婴儿脑子里好像一张白纸一样,是空空的,但在以后每天生活的刺激下,脑细胞逐渐联结起来,形成了思维能力。

作为一个例证,著名的印度狼孩说明了从小在狼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虽然具有人的生物特征,但脱离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他的智力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狼孩养成了狼性,缺少了人性。因此,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即使孩子先天不足,只要教育及时得法,再加上本人的不懈努力,同样可以取得重大成就。“勤能补拙”,这句中国俗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历史上有不少科学家、艺术家,小时候所表现出的天赋条件并不好,但是,由于自己艰苦奋斗,勤奋好学,最终为人类的科学和艺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能力天赋”这种悲观论调,正逐渐为人们所抛弃。关于天才问题的主流理论正被“天才四要素论”所占领,即遗传的生物特征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与成才的物质基础;社会历史条件在人的智力发展与人的成才过程中,起着背景制约的作用;教育在智力发展与人的成才中起着主导作用;实践和人的心理能动性,在人的智力发展与人的成才中起着决定作用。也即遗传、环境、教育、主观努力四要素,在孩子智力的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该理论之所以逐渐成为有关天才问题的主流理论,就在于它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到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四个要素中,遗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留给父母或老师在孩子智力成长过程中所应负的责任就是努力把环境与教育转化为孩子的需要,成为他们的内在动力,从而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开启孩子天赋的潜能,有效地发挥孩子遗传的智力优势,培养他们成才。但持不同天才观的父母和教师,在对待孩子教育这个问题上很有可能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这即是我们为什么开篇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我们只希望您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智力成长,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论!请您相信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也希望您重视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着力向您阐述“用赞赏的心态为孩子营造理想的教育环境并教育孩子”是何等的重要!

2.关爱——成长的源泉

艾金斯出生不久,父母发现这孩子不太一样,确切地说,是有些智力障碍。尤其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上,单向思维的小艾金斯显得异常幼稚笨拙。

高中快毕业的时候,艾金斯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他的父母希望这能使他有所改变,但低能的艾金斯很快让人失望了。尽管他非常努力,但天赋实在太低。队员们已经分组对抗了,他还站在罚球线练习罚篮。

几个月之后,艾金斯所在的篮球队参加了高中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联赛。他们运气不太好,第一场就遭遇上届冠军。比赛毫无悬念,打到半场,艾金斯所在的球队已经落后20多分。中场休息的时候,一个队员建议说,这场比赛已经没机会了,能不能让艾金斯上场。于是教练征询意见,所有队员都赞成。

下半场,艾金斯披挂上阵。很快,队友传球给他。艾金斯站在熟悉的罚球线上,沉腰、屏息、屈膝、投篮,篮球偏离了轨道。没多久,队友们又把球传给了他,还是没中。双方的比分相差越来越大,队友们只要一接到球便毫不犹豫地传给艾金斯,可他每次都罚丢。

对方球员看出了其中的奥妙,也将手中的球传给艾金斯。艾金斯不停地投篮,观众们自发为他加油。时间越来越少,他仍然一球未进。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离终场还有4.8秒,艾金斯再次出手,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稳稳落入篮筐。“进了!球进了!”人们将艾金斯高高抛起。在这场比赛中,艾金斯成了最后的赢家。

随后的十几年里,艾金斯遭遇无数的冷遇:被房东赶出过住处,不停地失业,挫折、失败接踵而来。但他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等待着人生赛场上最漂亮的一次进球。

一个偶然的机会,《非9点新闻》的导演看到了艾金斯滑稽异常的表演,决定让他主演一个新栏目。不久之后,这个名叫《憨豆先生》的节目风靡全球。艾金斯凭借出色的表演,和金凯利、周星驰一起被尊为“当代最伟大的三位喜剧之王”。

“如果没有那场刻骨铭心的球赛,这世界上不会有憨豆先生,而是多了一个流浪者。”很多年后,艾金斯一直无法忘记那场特殊比赛对他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能让卑微变得高贵,让懦夫变成勇士,让庸人变成强者。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分,但只有在关爱的呵护下,天分才能释放出所有潜力。美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不是聪明才智创造了天才,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创造了天才。”因此,关爱孩子,呵护孩子的爱心也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义务。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关爱孩子,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保有爱心,学会关爱他人呢?

爱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儿童时期,孩子的身心发育最为迅速。因此,在这个阶段呵护孩子的爱心,对塑造他们的良好性格和健康行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注重对孩子“关爱潜能”的开发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而现今的社会中,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在物质生活上家长竭尽全力给予孩子满足,在精神上家长给予了孩子百般的呵护和关爱。但这却造成了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少关爱。因此,家长有必要从现在开始挖掘孩子体内的关爱潜能,从小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情感。

(2)让孩子知道关爱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孩子是否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呢?很多孩子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更谈不上去关爱父母了。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帮助妈妈倒垃圾,给花浇水,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晨起床自己叠被子,自己的袜子自己洗。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不依靠他人的习惯,以及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独立性及初步的责任感,激发孩子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在孩子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以及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基础上,教育孩子对父母有礼貌,听父母的话,不干扰父母做事情,不对父母提过分要求,好好学习等,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别人的情绪。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了解到父母为养育自己的辛苦操劳,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只有让孩子了解了,孩子才会关心父母、热爱父母、尊重父母。

(3)让孩子懂得关爱同伴

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同伴友爱之中,这样可以培养他们文明的行为,慷慨大方的性格,对人对事负责的精神。父母也应该教育孩子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爱,首先必须去爱别人。作为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关爱的榜样。

(4)让孩子学会关爱弱者

在关爱父母、关爱同伴的基础上,父母还应对孩子进行同情弱者的教育,教育孩子要从小爱别人,使他们心地善良,能把别人的不幸当做自己的不幸,从心灵深处去关爱别人,体会别人的痛苦。例如,小菲的妈妈在带小菲散步的途中,常会遇到一些残疾人。如有的脚不好,有的是侏儒,而孩子常常会对他们指指点点,嬉笑议论,没有一点儿同情心。这时候小菲的妈妈就教育小菲要同情那些残疾人,要尊重他人,不能因为别人身体有残缺而嘲笑他,而是要为他们的残缺感到难过。

孩子的爱要靠指导和鼓励开发。在孩子享受被爱的同时,要鼓励他来奉献自己的爱心。只有让孩子由被爱向施爱转化,使孩子在父母之爱的熏陶下,在爱与被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格,成为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善于帮助别人的人。

3.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呢?有的父母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有的父母认为能力强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有些父母则认为考上大学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

遗憾的是,不少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似乎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聪明,自己的孩子似乎总是不让人省心,自己的孩子似乎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

(1)是谁制造了“笨小孩”

实际上,孩子聪明与否不能过早地下定论。父母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只要孩子有一点错误,就把孩子当成“笨小孩”、“差等生”,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众所周知,牛顿小时候常被老师与同学称为“笨蛋”,同学们都瞧不起他;达尔文读中学时,因为成绩不好而被老师视为“智力低下”;爱迪生小时候坐在鸡蛋上孵小鸡,被认为是脑子有问题的人;爱因斯坦曾经连续几次考试不及格,被认为是愚笨的孩子;丘吉尔小时候不但口吃,而且异常好动,经常受到老师的惩罚;巴顿将军小时候曾经患阅读失常症,只要他一开口,大家就嘲笑他;数学家希尔伯特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迟钝”的人,甚至在长大当老师后,每当讨论一个问题时,他总是无法理解学生的发言,而需要已经理解的学生一起向他解释他才能弄懂;在学生时代,苏步青曾经连续几次是排名最后的“背榜生”,让父母伤透了心;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就成了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儿……

这些都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但是,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他们的爱和鼓励,不断地指导着这些“笨小孩”、“差等生”、“问题孩子”努力奋斗,使之最终成为伟大的人。我们能说他们是教不好的“笨小孩”吗?

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同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每个父母都是农民,孩子就是庄稼,你对待孩子的态度,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20世纪初,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教育的力量。蒙台梭利在罗马建立了一所国立特殊儿童学校,招收所谓白痴儿童和弱智儿童共22名。经过两年的努力,在政府的监督下,这些孩子通过了公共学校同龄儿童的同等水平考试。这个铁一样的事实向世人表明,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

陶行知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一位伟人都是从普通人成长、转变而来的,他们童年时都曾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如果他们的与众不同,都被父母认为是“愚笨”、“有问题”,那么这个世上就不会有伟人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