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虞我诈:中国古代四千年谍海风云(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春秋 战国的间谍活动(3)

第十节 烛之武的胆识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先是“退避三舍”,后与楚军及其盟军战于城濮,大败当时强盛的楚军,奠定了霸主之基。同年,周襄王亲自策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随着政治、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晋国的军队日益强大,晋国开始以咄咄逼人的态度对待一些小国了。

当时郑国已经势力衰微,江河日下了。郑文公采取了对晋、楚两大国两面讨好的政策,被晋文公知道了,成了讨伐郑国的借口。

公元前630年春,晋国军队对郑国边境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测试郑国的力量强弱,保卫国家的决心有多大。这年秋天,晋国、秦国同时发兵围攻郑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大军压境,郑国形势十分不妙。郑国君臣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御敌之策。这时,大夫佚之狐猛然想起了一个被冷落在一边的人。他对郑文公说:“国家已十分危急了。要是能让烛之武出山,去见秦国君主,秦师必退!”郑文公一见他说得如此肯定,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派人去请烛之武。没想到去的人碰了个软钉子。烛之武说:“我壮年的时候,还不如人家有用,如今年老体衰,更不能干什么事了。”郑文公只好放下君主的架子,亲自对烛之武说:“我不能早用您,如今遇到危机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失。但是郑国亡了,对您也有不利之处啊。”烛之武这才同意了。

乘着茫茫夜色,烛之武用绳索从城墙上吊下来,去见秦穆公。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后,从容不迫地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知道已经快亡了。但是如果郑国亡了对您有利,才值得麻烦您来办这件事。越过一个国家以遥远地方作为边境,您是知道这种困难的。那就用不着灭亡郑国来增加他国土地。他国实力强大,就是您的国家实力减弱了。倘若放过郑国,让他做东方道上的主人(郑在秦东),贵国使节往来,可以由郑国供应他需要的一切,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给过晋君恩惠。他许给您焦、瑕两处地方。可您也知道,他早上过河,晚上就筑起了城墙,防您索要土地。晋国的贪心什么时候可以满足呵!既要东边的郑国为其边境,又要向西扩展疆域。如果不使秦受到亏损,又能从哪里得到其所要的土地呢?使秦国受亏以利晋国,您要好好考虑一下这件事。”烛之武娓娓而谈,层层深入,最后点醒了秦穆公。

秦穆公很高兴烛之武能让他考虑到这一层的利害,于是与郑国结盟,留下杞子、逢孙、杨孙帮助郑国守卫,自己率大军撤退了。秦师退走,郑国请和于晋。晋一看这种形势,只好同意了。一个老头子挽救了郑国。

对比一下展喜退齐侯的说辞,可以看见两个人的活动有不同特点。展喜一方面以政治上的利益与侵犯鲁国政治上将受到损害来对比,另一方面装出若无其事、镇定沉着之态,使敌人摸不着深浅。因为他面对着一个敌人,且实力对比之悬殊也不同于郑与晋、秦之比,虽然大不如齐,但还可一战。烛之武说秦穆公时,郑国已快要亡了,在两大国夹击下,郑国绝无侥幸以实力图存之可能。但他面对两大强敌,这是敌人的优势也是弱点。从地理位置上看,郑国距晋近,距秦远。秦、晋又是潜在的敌手。这给烛之武可乘之机。在烛之武坦率地分析了灭郑后可能出现的利益分配的情况后,秦穆公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所打动,烛之武的离间计成功了。

第十一节 牛贩子的功绩

前面讲了烛之武以利害关系说服秦穆公撤兵,晋国也不得不允许郑国求和。然而秦穆公留下了三位将军和军队帮助郑国守卫,实际上也是向晋国示威,并为将来把郑国占为己有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628年冬,一个秘密使者从郑国回到了秦国,他就是秦军留在郑国的将领杞子派回去给秦军送情报的信使。他对秦穆公报告:“郑人让我们掌握北城门钥匙,如果秘密出兵偷袭,可以拿下郑国。”秦穆公征求谋士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劳师远征,我从未听说过。那样会使军队疲惫不堪,远方受征伐国家也有了防备,这样大概不可以吧。军队出发之日,郑国也必然知道。辛辛苦苦而无所获,士兵必然不满。而且到郑国去要走很远的路,是谁都知道的。”秦穆公不听。派百里奚之子孟明视,蹇叔之子西乞术、白乙丙率军出征。大军从国都北门外出发,浩浩荡荡,气势雄壮。蹇叔老泪纵横地为自己儿子送行:“晋人之师必埋伏在殽这个地方。殽有两座山,其南边的山是夏后皋之墓,其北面是周文王曾躲避风雨的山。你们在那里必死无疑。我只好到时去那里收拾你们的尸骨了!”看来老谋士对秦、晋间的战略态势有深刻的了解。顺便提一下,老谋深算的晋文公刚刚于前年冬死掉。这也是秦穆公敢于掉以轻心地出师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627年春,秦兵耀武扬威地从东周王城北门经过。王孙满当时年纪尚小,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也看出秦军骄兵必败了。

秦军到了滑国,正巧遇到郑国商人弦高。他正赶着牛到周王室的地方去做买卖。弦高一看大事不好,秦军已气势汹汹地袭来了,于是灵机一动,以四张牛皮和十二头牛献上,冒充郑国使节犒劳秦军。他对孟明视等将领说:“敝国国君,听说您将率军经过我们这个地方,特让我来犒劳您的军队。我国不富裕,但为了您的军队在此停留,居则准备一天的供给,行则准备为你们一晚上进行警卫。”弦高一面说些软中带硬的话,一面派人火速到郑国去报告。

郑国国君此时已是郑穆公了。郑穆公得到这个消息后,派人察看杞子等人居住的客馆,一看秦军已在厉兵秣马,准备与远道而来的秦军里应外合。郑穆公派使者到客馆去向杞子等人表示辞谢之意:“你们在敝国住了这么久,现在我们的肉干、粮食、牲畜都快吃完了。你们将要离开此地,正如秦国有具圃[2]一样,郑国有个原圃,你们可以去那儿打麋鹿,让敝国也有个喘息之机,如何?”三个将领一听,事机败露,赶紧打点行装狼狈出逃。杞子溜到了齐国,逢孙、杨孙跑到了宋国。

孟明视从弦高的态度和言谈中看到郑国已有了防备,于是对下边的人说:“郑国有了防备,我们还是别抱什么希望了,撤军吧!”在回去的路上,秦军顺手灭掉了滑国。但不出蹇叔所料,秦师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在返回归途中,经过殽(今河南宁洛、灵宝间),被埋伏在那儿的晋军杀得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也成了阶下囚。

这次是商人挽救了郑国。弦高与展喜、烛之武不同之处在于,他纯粹是以假情报来迷惑敌人的。但是在国家有难之际,毅然挺身而出,以假情报欺敌,这种主动出击的精神是很可贵的。弦高这类人见多识广,头脑灵活,是他成功地扮演了一个以外交家身份出现的“业余间谍”角色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历史上,有不少小人物没有弦高之流的智慧,同样在谍报战中发挥了作用。公元前523年,齐景公认为齐国边上的小国莒对齐不敬,派齐军伐莒。莒军大败,莒君跑到了纪鄣,齐军追击包围了纪鄣。在此之前有一个老太太,因为其丈夫被莒君杀了,住在纪鄣靠纺织度日。齐军围城后,她缒城而出,引齐军登城。齐军六十余人攀绳而上,这时绳子断了。齐军大声鼓噪,内外夹攻。莒君害怕得要命,开西门而逃。齐军攻入了纪鄣。

在历史上尖锐的政治、军事、经济斗争中,这类业余间谍开展的自发的间谍活动总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如何自觉地利用这类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建立可以使本国民众方便地为本国政府间谍活动服务的制度,值得思考。同时防止自己内部出现不利于己的这类事件,是间谍工作的一大问题。

弦高一类商人,见多识广,搜集情报、关注情报本来就与商业活动息息相关。在当代商业活动与间谍活动的紧密结合更是古代难以比拟的。

值得注意的是,蹇叔对秦师必败的判断。他的依据主要是,秦国出兵已无密可保了,这样必定丧失了突然性,不仅郑国人早就知道了,并且使内应杞子等失去了作用。处心积虑的晋国也对秦师的动向一清二楚。这样秦军在千里回师时就必然会遭到晋军伏击。在这一点上,蹇叔在判断战略形势时,已经把敌军间谍活动的因素考虑在整个战略之中了。

第十二节 劫持霸主

齐桓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在贤相管仲的帮助下,齐桓公治下的齐国经济、军事实力越来越雄厚,并且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得胜。

公元前681年冬,齐军屡次战败鲁国。鲁国的国君鲁庄公非常恐惧,决心向齐国低头求和。齐桓公答应了鲁君这一要求。双方商定在柯(齐国管辖地区,今山东阳谷东)会盟。

鲁庄公手下有一名勇武善斗、胆气非凡的将军曹沫,陪同鲁庄公参与会盟。鲁军屡战屡败,曹沫很是愤怒。这次会盟明摆着是鲁国向齐国低首求和,更让曹沫难以忍受。于是他身藏利刃,准备到时候采取行动。

齐桓公与鲁庄公登坛,准备举行会盟仪式了。这时曹沫突然跃上坛去,一手抓住齐桓公,一手举起锋利的匕首。齐桓公被曹沫抓住,动弹不得。齐军将士及大臣唯恐齐桓公被刺,不敢上前解救。

齐桓公吓得面色惨白。他战战兢兢地问曹沫:“您有些什么要求?”曹沫说:“齐强鲁弱,齐国欺凌鲁国也太过分了!鲁国领土日益逼仄,您看着办吧!”齐桓公在利刃威逼下,不得不答应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曹沫得到齐桓公的承诺后,扔下匕首,下坛站在参与会盟的齐、鲁群臣行列中,面不改色。

齐桓公受了如此侮辱,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他认为鲁国背信弃义,在会盟仪式上进行劫持,绝不能轻饶。管仲经过权衡,对他进行规劝:“不能因为小利而自食其言,失信于诸侯,使诸侯与我们离心。不如干脆把土地退给鲁国吧!”齐桓公不愧是五霸之一,气量还是有的。他想了想,还是下决心履行了诺言。

春秋之际,这类在外交场合劫持对方主要人物以达自己目的之事,为数不少。从事劫持的人往往不仅有胆量和力气,而且不乏智慧。因此这些人不能单纯被看成是“刺客”。

曹沫之所以能够得逞,一个重要原因是齐国君臣觉得当时齐国称霸的条件尚未成熟,还需要以仁义道德在列国间树立形象,否则,以一次刺客行动改变战略态势,获得战略利益是很困难的。从中国古代间谍史乃至当代间谍史看,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少见的吧!

第十三节 曹人诈降

公元前632年春,晋文公准备出兵救宋。宋国此时正在受到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围攻,形势危急。晋国大臣狐偃建议:曹国、卫国是楚国的盟国,如果进攻曹、卫,宋国之围可以不救自解。

于是晋国以伐曹为借口,向卫国借路。卫国不借,晋国二话不说夺取了卫国的五鹿(今河南濮阳附近),接着挥兵围攻曹国都城。

小小的曹国哪里经得住强大的晋军兵临城下,没过几天就支持不住了。曹国大臣为曹共公曹襄出谋划策:可以派人到晋军诈降,引诱晋军入城后再予以痛歼。曹共公认为此计可行。

曹国间谍装成曹国使节,到晋军中去对晋文公表示:曹国已难以支持,愿意投降。

晋文公本来就很看不起曹国,此时看到曹国求降的使者,更是忘乎所以,当即答应了使者的请求。

晋军得意扬扬地入城受降。先头部队刚刚进城,城门突然关闭。曹军从隐蔽处杀出来,入城晋军被杀得干干净净,为了吓唬晋军,曹共公命人把晋军尸体陈列于城墙上。

晋文公看了,气得七窍生烟,但又担心影响晋军士气。这时为他驾车的人献计道:“如果把军队移驻在曹国人的坟地上,曹国人肯定会害怕的。”古人对祖宗坟地非常崇拜,坟地被毁,是天大的事。晋文公采纳此计,曹人果然害怕了。为了不让晋军破坏坟地,曹人把晋军尸体装入棺内,礼送出城。晋军这次动了脑筋,趁送棺材的队伍出城之机,发动袭击,攻入城内。曹共公曹襄也被活捉了。

诈降是中国古代间谍战中很常用的手段,这里举出的是这方面较早出现的事例。同样的诈降在春秋时还有一次。

公元前508年夏,桐国(今安徽桐城北)背叛了楚国。吴国认为有机可乘,就派舒鸠氏到楚国去引诱楚军出击吴国。吴王阖闾对他交代说:“你去劝楚国讨伐吴国。就说吴国正在把注意力集中在桐国上,可以放心大胆地进攻。”舒鸠氏到了楚国,花言巧语地说了一通,楚君果然上当。这年秋,楚军在囊瓦的率领下进攻吴国。吴国看到楚军水师已进至豫章(今合肥以西,湖北应山以东),就悄悄地派部队去进攻巢。同年冬,吴军大败楚军。豫章的楚军一败,守巢的楚军也坚持不下去了。吴军攻下了巢,活捉了守巢的楚军将领公子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