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汽修模块课程教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汽修专业的课程就像是一个系列,其中可以分为很多模块,如汽车构造(含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汽车电器、发动机电控、车身修复、汽车美容、汽车内外饰加装、汽车维护与保养、钣金、涂装工艺等。这些课程实践性很强,课程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但是,由于学生对各种汽车部件、汽车行业知识接触很少,没有感性认识,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常产生难懂难理解的感受,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我校,一方面,汽修专业仍是传统教学,专业课的安排不够科学,重点专业科目的教学存在较大的时间跨度,而且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在普通的教室进行,技能训练在实训车间进行,整个教学过程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局面。另一方面,学校师资力量不够,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而且汽修班级人数过多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训,不能把学生的“学”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我们该如何打破瓶颈改变汽修教学的现状呢?建立相应的汽修模块课程教室应该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我校专业课程教室的建设已然迫在眉睫,一方面,改善教学条件,让真实的设备和企业标准操作规范展示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变教学策略。
目前我校示范校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也在不断探索课程教室的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而汽修模块课程教室的建立不是一句话就可以完成的,它涉及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考核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名汽修专业教师,了解学校汽修教学现有的问题,为了较好地处理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为完善汽修专业建设,我对汽修模块课程教室建设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科学课改构建汽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所谓“课程教室”不仅是教室,还是学生学习技能的地方,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学习场所,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技能操作的演示和练习,既有课堂理论教学的设施,又有师生实操的设备和新的学习氛围。
1.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
作为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抓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的内容要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关注的重点放在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果上,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
结合学校现状,为保证在校汽修专业学生的基本学习和训练,我们可以开设发动机拆装与维修、底盘拆装与维修、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发动机电控检测与维修、汽车二级维护与整车检测、汽车钣金与喷涂技训、汽车维修信息资料室七个模块教室。有了课程教室这个平台之后,如何设计课程内容显得尤为关键。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引领,不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讲、学、做”一体化,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关键。
首先,在每一个模块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做到少而精:“少”要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精”要做到以实用为度,即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课程内容要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接效用性,重点介绍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应用范例,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其次,模块中每一项目的学习和训练都围绕岗位工种技能要求来设计。以车身修复模块为例,可设置机电维修工位、钣金工位、喷漆工位,质检工位等。平时教学要以实例中的应用为认知起点,比如钣金、喷漆工位还可以细化成更小的单元,如抛光、研磨、打蜡等。课程内容从基础开始,选取体现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过程的认知规律。按照训练的项目先后顺序将理论内容加在不同的项目之中,每一部分的理论知识都是项目训练所需要的。同时将企业的操作规范、安全生产要求、产品检验标准等贯穿始终。
最后,在综合训练模块中,主要是考虑如何与汽修企业对接。我们以汽修企业标准来设计整个项目,按照汽修企业的生产要求,通过实物拆装可以锻炼学生的拆卸、装配能力,掌握汽车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检测、维护与保养等知识;使学生具有汽车故障检测与排故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岗位规范的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这过程中也可结合汽修技能考证进行强化训练。
3.以岗位要求为参考来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详细制定模块课程标准,并规定各模块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要求及各模块的教学时间安排,并不断地更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