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如何拥有一颗强大的心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和残酷的社会,如果你没有一颗强大的心灵,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很容易崩溃。处于社会链条顶端的往往是一些心理强大的人,一个人如果在心理上输了,那么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输了。心理软弱的人难逃被别人吞食的命运,心理软弱,不仅输掉世界,更输掉整个人生。
能力强不等于内心强大
这个世界永远存在着强者与弱者之分,过去我们认为成功的人就是强者,失败的人就是弱者。其实这是一个偏见,随着智慧的增长,很多人慢慢明白了真正强大的人不是那种拥有超强体能的人,也不是善于赚钱的人,而是心理强大的人。
打败别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勇者,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和残酷的社会,如果你没有一颗强大的心灵,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很容易崩溃。处于社会链条顶端的往往是一些心理强大的人,一个人如果在心理上输了,那么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输了。心里软弱的人难逃被别人吞食的命运,心理软弱,不仅输掉世界,更输掉整个人生。
如果你经常因为“工作不好,前途不明”感到焦虑,如果别人一句挑衅的话就能让你一整天心情不好,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别人操纵,那么,你干脆还是承认自己的心理不够强大吧,因为在通往心灵强大的路上,敢于承认自己心理软弱是第一步。
我们放眼看看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被生存压得喘不过气来。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叫习得性无助的效应。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持久地处于绝望的处境中,一次次的挣扎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那么即使后来机会出现,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境况,但由于他已经习惯了无可奈何,他根本不可能产生动力去改变。
这就好比把一头小牛拴在一个木桩上,小牛无数次地挣扎,却挣脱不了木桩。后来,小牛终于放弃了。有一天,这头小牛完全长大了,以它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挣脱木桩。但由于长期的失败导致小牛心里已经产生了习得性无助,这时它完全没有自信,它认为这个木桩是完全不可能挣脱的,所以根本不敢产生挣脱的想法。
我们很多人就像那头小牛一样,我们所处的社会就像那个木桩。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被捏在其他人手中,一定会如履薄冰,整日生活在谨小慎微中。人性是恶的,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有能力影响别人的命运时,必定会喜欢滥用这种权力,哪怕明知是作恶。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哲学家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所以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坚定的自我,也只有这样,你的心理世界才不会被人撼动。
有人肯定会问:什么样的人属于心理强大的人?那些具有超凡毅力,能够坚持自己的道路的人都是心理强大的人。比如,明朝的方孝孺,面对朱棣的暴力威胁,始终不肯改变自己的原则,为他眼中的“乱臣”朱棣写圣旨,方孝孺能够忍受灭“十族”的巨大痛苦而不改变自己的原则,这样的人心理超乎想象的强大。当然很多人可能认为他这样做不值,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无可否认的是,他的心理非常强大。
还有苏格拉底,他被雅典人民判处了死刑,他却拒绝学生们营救他,坦然面对死亡。那些为了捍卫信仰视死如归的人都是心理非常强大的人,即使他们的信仰在其他人看来不值或是不对。心理强大的人也不一定是善良的人,有一些恶人心理也非常强大,比如希特勒,尽管他是一个战争恶魔,但我们无可否认他拥有一颗强大的心。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他也不可能建立起第三帝国,更不可能对整个世界造成这么大的灾难。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貌似心理强大其实未必强大的人。
美国的思想家兼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弗洛姆在一家邮局附近看到了这一幕。当天下午,有一个客户走进一家邮局,想办一个快递。这时候刚好到了下班的时间,邮局的员工告诉客户,让他明天再过来。这个客户百般恳求他,说自己这个快递很急,求他帮帮忙,邮局员工连搭理都不搭理他。当客户愤怒又失望地离开时,邮局员工看着客户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弗洛姆看到这一幕,他把邮局员工的冷笑称为“施虐狂的微笑”。
弗洛姆谈到这件事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邮局员工在这个客户面前是不是心理很强大呢?
弗洛姆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完全不是。弗洛姆说,靠权力施虐的人根本就是一个懦夫,真正强大的人绝不滥用权力来显示自己的强大。根据弗洛姆的观点,那些将自信建立在金钱上的人同样是一些弱者,因为一个真正的强者绝不会靠彰显财富来显示自己的厉害。
从弗洛姆的故事中我们知道,心理强大跟权力没有直接关系。接着,我们引申一下,心理强大跟金钱也没有关系。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能力强的人是否心理一定强大。事实证明能力强的人心理也不一定强大,我们找到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这个例子大家都很熟悉。大家应该听说过楚汉争霸的项羽吧,项羽是一个能力超强的人,可是他的心理很脆弱,一次失败就可以把他打趴下。相反,项羽的对手刘邦打仗能力较弱,可是却拥有强大的心理,所以最终能够打败项羽。其实,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心理的强大与否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我们可以说,在所有的强大中,心灵的强大是最为根本的一种强大。所以,我们不必以能力强为自豪,我们应该以心灵强大为自豪。
一般人会错误地认识心理强大,很多人碰到比自己弱的人,心理急剧膨胀;相反,碰到比自己强的人,心理急剧收缩。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跟比自己弱的人交往,单凭这一点就证明他们的心理不够强大,真正心理强大的人喜欢跟比自己强的人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超越强者。“敢于挑战”本身也是心理强大的一个标志。
我们千万不要追求外在的强大,那些东西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表象,要做到内心的强大首先要拿掉金钱、权力、豪宅、关系这些东西所装饰起来的虚假光环。当你脱去一切浮华和虚假,这时候如果你心理仍然很强大,那么你就是真的强大。
自古以来,有许多哲学家和宗教修行者斩断世俗的欲望,沉浸在心灵的追求中。不少人误以为这些人是逃避现实,甚至将他们当做弱者来看待,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思维误区。真正的哲学家和隐修者都是心理非常强大的人,他们企图超越世俗生活,超凡入圣。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困难,世俗的欲望他们一一消灭,甚至连死亡都不怕,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他们内心想要的那个东西。我们不必像孔子、老子或是耶稣那样去生活,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像他们那样去看待世间的生活,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世间的一切获得根本性的认知。
克服成长过程中留下的心理创伤
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留下一些创伤,如果这些创伤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化解的话,很可能会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影响一个人正常的成长过程,所以心理学家非常重视精神病患者的童年经历,因为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非常巨大。
很多人看过电影《沉默的羔羊》,其中的食人魔汉尼拔就是童年时受到重大精神创伤的人。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受过重大精神创伤的人心理应该更脆弱才对,又怎么会变成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食人魔?这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完全可以解释,一个在童年受过重大精神创伤的人他的一生就会致力于克服和超越这种创伤,他必须变得非常非常强大才能克服童年时的那种恐惧。这就好比说,一个人要想战胜恶魔,就必须把自己变成更为强大的恶魔。
事实上,克服心魔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食人魔汉尼拔式的罪恶方式;还有一种是通过了解自我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方式。
那种因为心理变态而恶性杀人的事件在全球层出不穷,这些犯罪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理变态。
一个变态的杀人狂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有这样三个过程,首先是不能超越儿童时期的破坏性,其次是经历过重大的心灵创伤,最后随着不断地成长,逐渐消除了对生命的敬畏心。
很多人虽然长大成人了,但是心理上并没有成熟。在弗洛伊德看来,那种对金钱贪得无厌的人就是心理上没有成熟的人,这些人处于肛门期阶段。我们姑且不论弗洛伊德这种看法的正确性,因为如果弗洛伊德说的是正确的,那么很多人都处于肛门期了。
处于肛门期的人有一个特点,喜欢拼命地破坏,喜欢无止境地叛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觉到刺激。肛门期类型的人在长大之后由于心理发育没有成熟,所以他们经常喜欢做一些破坏的事情引起世界的注意,同时让自己心里得到满足。
正常的儿童发育一定会经过肛门期,但也会出现例外。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一个儿童经历了某种创伤,就有可能打乱正常的心理发育进程。任何一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精神创伤,但是不是一定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呢?
也不一定,不同的儿童承受能力不同,可能同样一件事会让一个儿童心理受到重大创伤,但是对另外一个儿童却不过是轻度的心理创伤。有的儿童痊愈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这样的儿童往往能成功化解心灵创伤,并在这种挫折中成长得更为成熟。另外一些儿童却将心理创伤深深埋在心底,等到成年后经历过一些不好的阴暗的事情的刺激,他们内心的魔鬼就会释放出来。
很多变态杀手都是这样炼成的,幼年时期的精神创伤深埋心底,长大后经历的种种不公平以及别人的虐待,到最后一个正常人的心理防线完全崩溃,心理导向另一个极端:“既然这个世界让我痛苦,既然别人不把我当人,那我也不把别人当人,既然别人给我制造痛苦,那我就给别人也制造痛苦吧……”
一个人在成为变态杀手之前他首先要杀死自己——从心理上杀死自己。也就是说,从此失去对生命的敬畏心,不把人当人。在变态杀手的眼里,人不再是人,而是罪恶的化身,在他们眼里,人命如同猪狗。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变态杀手在连环杀人时面不改色冷静非常,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往往也不被别人当人看。
而且,通常来说,冷血杀手都是无神论者,也就是说在他们眼里,生命丝毫不值得尊重。这跟佛家说的一切有情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是基督教也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不允许杀人,因为人有神性,人是上帝的儿子。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信仰的好处,信仰能够让人对生命产生敬畏,而这是正常的人性必须具备的,否则人跟动物没有两样。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精神创伤,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途中,逐渐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那么,他们应该如何克服这些心理障碍,重建健康与自信的心理呢?
首先,不能任由阴暗控制自己,如果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应该立即重拾起来。即使你不信神或佛,你也应该这样想,生命来自自然,是由造化创造的,我有什么理由把生命看成没有价值的东西呢?
其次,要多接触一些正面的信息,多看积极向上的书籍或影片。试着让自己的心灵变美丽,试着用阳光的心态和阳光的笑脸去面对生活,如果碰到让你很痛苦的人,试着去感化,不要选择对抗性方式。
再次,要多跟人接触,尤其要多跟那些心中充满爱的人接触。人是一种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存在,所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和仁者接触,慢慢也会受到仁爱的熏陶。
最后,要坚持体育锻炼,让身心得到运动,气血运化,这样人不容易受不良情绪感染。
善于控制情绪的人都是强者
人活在这个世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我们的情绪永远随着环境转,那就会时刻处于喜怒哀乐中,伤神又伤心,多么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所以佛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但心情不随外界改变,反而能改变外界,这样的人就接近如来了。这种境界凡夫当然做不到,我们只要能做到心情不随环境转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心情不随外在环境而改变,这样的人也如同是圣人。我们一般人还是很难做到,那么我们就试着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当外界已经影响到你的情绪时,比如说别人的一句话让你非常愤怒的时候,一定要控制住愤怒的情绪,否则一旦发泄出来后果会很糟。
除了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在这个社会里,所有地方都不该是发泄情绪的场所。但即使一个人独处,我们也不建议发泄情绪。情绪应该慢慢化解,而不能作爆发式的发泄。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是掌控自己命运的开始。这么说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呢?丝毫没有,因为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一些细小的事情影响的,就好像一根长长的绳子,当中有许多结,这些结就是命运的转折点。在命运转折点的关键时刻,你的情绪将直接影响未来,如果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就等于是把握了未来。
善于控制情绪的人都是心理强大的人,因为他们不会那么轻易地被别人或是被环境牵着鼻子转,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心理学家说愤怒是因为恐惧,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某些让他感觉恐惧的事情,当成年后,类似的场景出现,或者仅仅是刺激了童年时的幻想,恐惧就会“昨日重现”,一个人就自然而然地陷入愤怒之中。
所以面对愤怒,首先要克制愤怒的感觉,其次要从根源上找出问题所在,没有人天生就是愤怒的,找出童年时让人感觉恐惧和没有安全感的事情,从心理上克服它,然后就可以成功地克制愤怒。
一个人要想心理强大,自卑也是一个必须克服的魔鬼。我们的世界本身是一个由自卑驱动的世界,自卑很多时候可以化成动力。也许正因为有自卑,人类的科技才能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就像乔布斯,因为缺少安全感和自卑,他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力,他想用巨大的成功来克服不安全感和自卑心理,最终他成功了。
自卑是人类最为复杂的一种情绪,一个人如果不能超越自卑,那么他在心理上就永远处于没有出路的黑洞中。很多自卑的人为了迷惑自己或他人,会用许多外在的东西作为支撑,比如一些自卑的女人用钱或是名车填补自卑所造成的空洞。有的自卑者通过制造轰动性事件吸引社会的注意,很多连环杀人狂就是这种类型。还有一些自卑者将自卑化为仇恨,通过不断地破坏和作恶来肯定自己的存在。
无论如何,如果不能正确面对自卑,轻则伤自己,重则害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自卑。
何谓理性的眼光?第一,你要明白是人都有自卑,只是每个人的自卑不同而已;第二,不要太把自卑当回事,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卑;第三,要正视自卑,找到自卑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你可以改变的原因而自卑,那么你可以通过克服自己的缺点克服自卑(假如一个人是因为穷而自卑,那么可以努力赚钱克服自卑);第四,如果你自卑的原因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比如有的人因为先天残疾而自卑,而你无法改变先天残疾的状况,那么你就试着改变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是老天让自己残疾的,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事情,不应该为这个自卑,应该堂堂正正、自尊自爱地做人。
谈到心理强大的问题,很多人把冷漠混同为心理强大,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冷漠是一种防守的姿态,它不仅不能证明心理强大,反而证明心理不够强大。面对危险有两种态度,真正心理强大的人会选择勇敢地去正视,而不是冷漠地防守,远远地逃离。不过我们也应该承认,冷漠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自我保护作用,只是这种方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让心理强大,一个人必须破除冷漠的壁垒,冷漠不破,一个人心理不可能真正强大。
在中国的传统经典《中庸》中讲到喜怒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整个《中庸》讲的就是控制情绪,为什么控制情绪这么重要呢?《中庸》里面已经给出答案了:中庸之道。用我们现代的眼光解释就是:控制情绪,一个人才能身心和谐。一个人只有身心和谐,才能与周围的环境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
如果你不善于控制情绪,那么试着在情绪的风雨来临之前,做几个深呼吸,慢慢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一些极端的情绪有时候就像是洪水猛兽,它们会吞噬人的理性,对于这样的情绪一定要做到及时控制,免得酿成祸害。
以前有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主张用暴力的方式发泄情绪,比如打拳击,或是玩暴力游戏。后来心理学家经过深入分析发现,暴力宣泄不但不能真正排解负面情绪,反而极有可能增添负面情绪。心理学家指出,通过发泄的方式排解情绪等于是火上浇油,这些心理学家认为,本来一个人的愤怒情绪可以慢慢平息,但如果他选择发泄的方式,那反而会让自己更加愤怒,因为发泄本身会刺激人们对愤怒的想象。
社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暴力情绪并不能通过宣泄的方式消除,相反,宣泄反而会增加暴力指数。这就好比暴力电影不但不能让一个处于暴力状态的人情绪好转,反而会刺激其更强的暴力情绪。就像达尔文说的:“惯于摆出暴力姿势的人,只会增加自己的愤怒。”
如果社会心理学家的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不得不再一次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中庸》中其实已经教会我们如何控制情绪了。不要去宣泄和诱导暴力情绪,而要将暴力情绪扼杀在摇篮里,一旦感觉到暴力情绪滋生时,就要立刻用正确的价值观将其消灭。
暴力情绪产生的根源
受一些电影电视的误导,现在的很多青少年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那些拥有超强的攻击能力的人是强者。我们首先要说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真正的强者绝不是滥用暴力的人,约束暴力和攻击性的人才是强者。
只有内心善良的人才有可能拥有真正的强大。
为了有效地制止暴力情绪,我们有必要了解暴力情绪产生的根源,事实上很多恶性的暴力情绪并非一下子发展壮大的,它是经过发酵酝酿而成的,很多宗教冲突和群体性事件往往最初的起因不过是一些厌恶感。
人类的历史充满了杀戮和战争。即使是步入文明社会的今天,暴力和杀戮依然没有削减的态势,以前大规模的战争虽然不存在,但是人们内心深处的狂暴和残忍并未消失。
20世纪,人类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大概有1.82亿人死于战争和恶性群体性事件。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不是人真的像希腊神话中的米诺陶斯一样是半人半兽的怪物?
心理学家把人类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分为两类:一种是敌意性攻击行为,这种攻击性行为由愤怒引起,以造成伤害为目的;另一种是工具性攻击行为,这种攻击性行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说抢劫。
人类的大多数暴力行为属于工具性攻击行为,也就是说人类的攻击行为大都有目的,并不是纯粹为攻击而攻击。一旦目的达到,攻击性行为也就停止。而因冲动产生的暴力行为就属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首先要有一种介质:敌意。也就是说,在这种攻击性行为中,敌意是暴力的根源。
不同的心理学家解释人类的暴力行为时有着不同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植根于人类本性深处一种自我破坏的冲动,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毁灭本能”。但德国动作行为专家洛伦兹认为攻击行为并非来自破坏本能,而是人类的一种适应性行为。但他们都认同,暴力所产生的能量来源于本能,如果这种能量不及时释放,就会越积越多,最后酿成更大的危害。在弗洛伊德和洛伦兹看来,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攻击性能量大量蓄积后产生的,就好比天上乌云汇聚,最后下了一场大暴雨一样。
不过也有一些心理学家不认同人类本性具有攻击性的理论,因为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何北美的印第安人在欧洲白人到来之前是一群爱好和平的天使,等欧洲人到来之后,他们就迅速陷入了杀戮和攻击中。至于洛伦兹认为攻击行为是人类适应环境所产生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确实,在进化过程中,攻击性能力越强的人获得的资源越多,攻击性越强能够获得更多的繁衍机会和更高的地位。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性行为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挫折。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假设,假如说这是一个凉爽的夏夜,经过三个小时的加班后,你踏上回家的路。路上你感到口渴,于是拿着零钱走向一个自动售货机。你把硬币投进机器里,急切地想拿到一罐冰凉的可乐。但是,当你按下提货的按钮时,机器却毫无反应,这时候你的心情就出现了不愉快,血压在上升。你又按了一次,机器还是没反应。你心里开始窝火了,你于是按下退钱的按钮,结果发现机器还是没反应。你终于控制不住了,用力地敲打着机器,可是机器仍然毫无反应,既没有掉下可乐,也没有退出你的硬币。这时候,你已经怒火中烧了,体温迅速上升。当你带着这样的状态回到房间里,室友一定能感觉到你现在处于易怒的状态。这时候,他们难免会小心翼翼地对待你,害怕你会拿他们出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更容易说出伤害人的言语。
这就是挫折——攻击理论的经典例子,换句话说,一个人之所以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是由于事情不顺利,经过了某些挫折,所以急需发泄。如果一个人心态不好,生活中任何障碍都可能演变为挫折。
有一篇杂文就写了一个故事,讲述的就是挫折——攻击理论的现实形式,当一个人经受挫折的时候,他不会直接朝导致他受挫折的那个源头去发泄,尤其是这个源头远远比他要强大时。一个公务员上班时受到领导的羞辱和谩骂,为了饭碗,他忍气吞声,回到家里,将愤怒转移到妻子身上,妻子受了冤枉气,但不敢得罪丈夫,于是将怒火发泄到儿子身上。儿子莫名其妙被训斥,心里也很不爽,但也不敢顶嘴,于是一脚踢向家里养的小狗。怒火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级一级地传递下去。
实验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一个儿童一旦成功使用暴力胁迫了其他儿童,那么他在成长过程中就会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攻击性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些在童年时经常受到父母体罚的孩子也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此外,儿童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里,更容易模仿暴力行为,长大后更容易成长为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人。
暴力行为就像一团火焰,它不可能起到真正的宣泄作用,相反会刺激更多的暴力想象和行为。一个儿童如果很早就目睹了大量的暴力行为,这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暴力行为会误导他。
所有暴力情绪的产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主体感觉不适,身心失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暴力情绪也是企图重新矫正身心的一种尝试,但事实上往往收到完全相反的效果。
人之所以在遭遇挫折后容易产生暴力情绪,就是因为经受挫折后如果没有及时调整,身心会呈现出不适的状态。
人类,包括动物在内,一旦处于非常糟糕和痛苦的境地,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要远远高于正常情况。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两只老鼠关在笼子里,用电流刺激它们产生痛感,结果两只老鼠像发疯一样,互相撕咬着对方。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描写了一个场景,岳不群将各门派的高手引诱到华山的山洞里,然后再将巨石推下,完全堵死山洞。结果山洞里面的豪杰没有来由地自相残杀,这就是人在不适或惊恐的状态下出现的暴力行为,不适本身会激发出暴力行为。
由此可见,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也会唤醒暴力冲动。当动物在不适时,不要说看到动物,就是看到一根树枝也要咬。
天气和体温过高也会引发人的攻击性情绪,因为这种情况下人感到不适。处于战争中的人总是狂热的,为什么一定是狂热的?如果一个人心里清凉,你说他能拿起杀人的武器吗?科学家经过试验发现,在炎热的房间里,人们的攻击指数明显上升。
人与人的距离过近也会引发身心的不适,比如说你在火车站里等车,人山人海,你的心里一定很烦躁,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体温会升高,攻击性也会增加。
暴力情绪产生的根源其实是身心的不适,一个身心完全舒适的人是不可能产生暴力冲动的。我们的思想不能走入一个误区,一个人过于兴奋其实也是一种不适,因为过于兴奋的人也会做出攻击他人的事情。真正的舒适是清凉恬淡,无欲无求,自我感到非常满足,大喜大悲都是一种不适。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认为疯狂的快乐就是很舒适。
了解了暴力情绪产生的根源,那我们就知道如何对症下药,控制这些不好的情绪了。当你感觉不好的情绪产生时,尽量让自己心里不要烦乱,保持清凉淡然的心态,这样身心就会慢慢舒适,不好的情绪也就会慢慢消失。
用心理定力克服“存在的焦虑”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幻和不确定的世界,世界越丰富多变,它所带来的不确定就越多,在这样一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一个人要想保持闲适悠然的心态确实相当困难。
但假如一个人时常处于焦虑中,他就不可能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任何选择都有可能带来不安全感。要成为心理强大的人首先要克服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找到一个坚定的态度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
人生的不确定性对于许多心理软弱的人来说是一项持久的折磨,谈恋爱时担心分手,结婚时担心离婚,找工作时担心被拒绝,找到工作后又担心被老板炒鱿鱼,在外面吃饭担心地沟油,在家里吃饭又担心油烟熏到自己……
总之,对很多人来说,不确定性是一个可怕的魔鬼,他们宁愿面对确定的失败也不敢面对不确定性。在这方面最有趣的例子莫过于哲学家的驴子:一个哲学家养了一头驴子,这头驴子由于长期跟着哲学家,比一般驴子要聪明很多,有很强的思辨能力。有一天,哲学家参加晚宴很晚才回来,驴子肚子饿得咕咕叫。哲学家回来后,觉得委屈了驴子,就在食槽放了两堆上好的草料。结果这只驴子对着两堆草料嗅来嗅去,不知道该先吃哪一堆,当驴子把头伸到左边的草料时,问自己:“我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先吃这一堆呢?”伸到右边时,驴子还是问相同的问题,结果驴子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理由先吃任何一堆。就这样,驴子活活饿死了。
这头驴子就是面对不确定性感到焦虑,对驴子来说,确定性是自己存在的依据,它要吃一堆草料,必须要找到一个充足的确定的理由。
这个寓言其实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的处境,所以我们完全没有资格嘲笑那头驴子,一个人若非超凡入圣,一定会遇到驴子所面对的难题,也就是面对选择所产生的生存焦虑。
这种生存焦虑就像病毒一样会侵蚀人的心灵,让一个人变得软弱无力,做事犹豫不决,焦虑反复,患得患失,迷惘失落,颠倒妄想,总之,它会不停地削弱一个人的心理。要想成为一个心灵强大的人必须要克服存在的焦虑。
存在的焦虑最容易出现在有道德原则的人身上,因为有道德原则的人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不完全遵照趋利避害的原则,当现实的利益与他们的道德发生冲突时,他们会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但是对于那些没有道德原则的流氓来说,就没有这么多障碍了,他们为了利益可以轻易跨越道德的藩篱,根本不需要经过任何心灵的冲突,因为这些人早已杀死了自己的人性和道德。
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坏人活得舒坦,好人反而活得很痛苦。在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由于坏人做事没有底线没有原则,他们确实可以获取比好人更多的利益。这无疑让很多人心里愤愤不平,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哲学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会给人一种感觉:这个世界是非常不公平的。只有佛教的因果轮回能给这个问题一个圆满的解释,但很多人只相信今生,所以因果轮回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是虚无缥缈的。
我们假设这个世界确实非常不公平,那如何才能让世界公平一点呢?那就是所有的好人尽快与这个社会达成某种程度的契合,在自我与社会之间建立一套相对合理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不确定性带来的困扰。
打个比方说,很多地方奉行的是官僚主义,人人对领导溜须拍马,如果你确实很不习惯拍领导的马屁,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不拍的话,可能会让领导觉得你骨子里傲慢,拍的话又不符合你做人的原则。这时候,你既要保护自己的利益,防止领导因此刁难你,又要与环境达成妥协和融和。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可以不拍马屁,但不能不对领导表示尊敬,至少他是你的上司,即使你不欣赏他,也应该尊重他的身份。通常来说,做到了这种妥协,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心灵首先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心理结构。何谓心理结构?心理结构好比是一个人灵魂的骨架,正是这副骨架支撑着你的精神世界,一旦骨架松动了,意味着你的精神世界有可能坍塌。所以,心理强大的人往往心理结构更稳固。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完全建立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人的心理结构很强大,事实恰恰相反,他的心理结构其实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为什么?因为只要社会的规则一变动,或是生存环境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思想不完全符合,那么他的心理结构立即会受到冲击。
恰好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急速变化的社会里,这个社会紊乱多于秩序,变化多于规则。在这样一个人与人越来越冷漠的社会里,如果你把心理结构建立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那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这意味着你的心理结构随时可能崩溃。一个人心理结构一旦崩溃,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整,是很有可能留下精神疾患的。
当一个社会的环境非常恶劣,而在其中生活的人又必须适应这个环境时,就很容易出现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心理变态等问题。因为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适应恶劣的环境肯定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那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强大的心理结构呢?首先要拥有一套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说在你的人生观里面占主导地位的是善良与诚实这样的正面价值,而不是什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负面价值。做人做事要讲究理性,不要在自己的心理结构里纳入太多的情感因素,这样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心理结构。
除了正面价值和理性思维之外,各个宗教的先知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有效的方法:止观。止观可以帮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建立起一个和谐强大的心理结构,从而能对抗充满风险和不确定的世界。
什么是止观呢?止就是停下来的意思,不只是停下你手中所做的事,还要停下你心中所想,做到心静如水,然后慢慢观照自己的内心,这就叫止观。心里一波动就破坏了止观的效果,很多修习禅宗的人有这种真实的体验,止观确实能够消除人的烦恼困惑和焦虑,可以慢慢地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逐渐达到波澜不惊的状态。达到了波澜不惊的状态,就意味着你克服了“存在的焦虑”。
忍辱负重才是真强者
读者应该都了解孟子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不能忍辱负重就不能成大器,不能忍辱负重不能成真丈夫。所以孟子又说,大丈夫要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说到底,一个真正的强者是内心强大的人,只有内心强大才能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也只有内心强大才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如果一个人外强中干,那么看到一个威武有权势的人肯定会屈服;如果一个人没有内在的坚守,一朝富贵之后肯定把持不住自己,过着淫靡腐烂的生活,很多人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之所以变坏的根本原因不是有钱,而是没有强大的内心操守;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在他贫贱之时如果有人出钱让他做坏事,他难免会犯错。
其实,中国的儒家传统文化有不少内容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去修炼,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刚强,不受外物左右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推荐那些渴望拥有强大内心的人多看看儒家的经典著作。
一个害怕风雨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心理强大的人,心理强大的人敢于接受风雨的考验。所以,对于人生种种的困苦与磨练,我们不应该采取抱怨的态度,而应该学习孟子,把这些都当成是磨心练性的大熔炉。
我们都知道林肯的事迹,林肯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他说自己的童年就是一部贫困的编年史。在当上总统之前,林肯竞选议员经历很多失败,他本人也患上了抑郁症,但这些他都熬过来了,最终当上美国总统,并废除了奴隶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一个人只要有毅力就能克服种种困难,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志向。当你感觉自己在逆境中寸步难行,精神正在走向脆弱和崩溃的时候,可时时用古人的励志故事激励自己。
塞万提斯说:“忍耐是一副利于所有痛苦的膏药。”善于忍耐的人能够在苦中找到乐趣,不善忍耐的人很容易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
在佛教的修行中有一个专门的法门叫忍辱,不能忍辱的人不配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其实,忍辱不光可以用来修行,更可以成为人们渡过难关、克服心理障碍的利器。
很多人被危机困扰,被外物牵累,活在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中。英国哲学家罗素告诉世人,一旦你感到某种灾祸出现的时候,不必紧张,只要认真严肃地思考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是什么,然后你就会明白:即使出现最坏的结果,灾难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其实,罗素的方法也是我们处理逆境的方法。面对逆境的时候,想想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然后对自己说,就算出现最坏的结果也不能压垮我,我一定可以东山再起,一定可以振作起来。
中国古代有很多忍辱负重的例子,这些人在逆境中生存,彰显了巨大的生命力和毅力。譬如越王勾践,他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为了有朝一日东山再起,甘愿做夫差的奴仆,为夫差养马,听说夫差病了,还跑过去为夫差舔大便看病。他的忍辱终于得到了回报,后来夫差看他忠诚,放他回国。回国之后,勾践秣马厉兵,终于灭掉了吴国,报了当年之仇。
韩信年轻时是一个流浪汉,连个糊口的工作都没有,有一次跑到河边钓鱼,一个漂母看他可怜,给他饭吃。当时韩信说,等将来自己发达了一定要报答她。漂母不以为然,觉得韩信这种人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可能有出息。她错了,韩信虽然穷困,但是志向不小,他的梦想就是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一展自己的军事天赋。为了能够有朝一日实现理想,韩信忍辱负重。有一次,一个屠夫拦在韩信面前,他说:“韩信你这个要饭的,挎着把剑神气什么,你要是有种就一剑杀了我,没种的话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冷冷地看了屠夫一眼,低下头,从屠夫的胯下钻过去。这就是忍辱负重的精神,之所以忍辱负重是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从而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换个角度想想,一个人如果像勾践那样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尝夫差的大便,那么还有什么事情能让这样的人害怕,他虽然在表面上输给了夫差,可是心理上的强大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像韩信这样,当众在屠夫的胯下钻过去,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作为支撑,是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