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用阅读“倾听”自己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个爱书的人,必定不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巴罗
倾听,不但是对别人,更是对自己。
对自己也要倾听?
是的!
当今社会的人们被工作缠身,忙碌于赚钱养家,忙碌于买房、买车,忙碌于美容、减肥,却忘记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很多高压工作下的员工,工作时会突然流泪,或者去医院检查没有病却感觉身体疼痛,这都是长久忙于外物,而忘记倾听自己的缘故。
那么如何倾听自己呢?我认为,阅读是最好的方式。
提议大家至少每周都抽出时间来阅读书籍、补充知识,给心灵一个喘息的机会,用墨香吹拂心灵的尘土,好好地倾听心灵的呼声。
为什么呢?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人说哈姆雷特孤军奋斗,忧郁跌宕,最后征服一切困难,是一位拥有资产阶级萌芽和上升时期精神面貌的王子;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又有人说他是为了把人类从压迫中解放出来,热烈地寻求人生的理想和精神枷锁解脱方式的一位杰出的战士;
还有人说他是为了人类美好的理想,反抗社会罪恶的一位人文主义思想家;
甚至有人说,哈姆雷特不过是一个孩子。
忧郁?聪明?人文主义?懦弱?种种字眼都是我们对自己的影射。
我的一个青少年朗诵班的女学生非常热爱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尤其热爱女主人公郝思嘉。当有人说郝思嘉不过是个自私自负、热衷物质的浅薄女子时,她不假思索地辩驳道:“郝思嘉表面看如此,但内在的她热爱着自己的土地,如此坚强地挺过一个又一个苦难,并最终维系自己的家族产业,她的勇敢自立不亚于任何一个男人,现代女性尤其需要她的这种独立坚强、永远打不倒的精神。别忘记你在自己难过的时候也说过‘tomorrow is another day'。”我看了看我的这位学生,笑了。她对郝思嘉的评价难道说的不是她自己吗?
我们再说说伟人毛泽东。毛泽东一生阅读无数,比如文学巨著中,他自小就对《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飞》《隋唐演义》等书很着迷。这些书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反叛、正义!毛泽东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最终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
毛泽东在诸多场合评判过历史人物,他评价最多的人是曹操。尽管在传统戏剧和小说中曹操一直是个“反派人物”,但毛泽东对曹操却有着相当高的评价,毛泽东曾说过,曹操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还不是了不起?
注意,毛泽东用了“了不起”三个字。
有一次,毛泽东听到自己的随行医生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他马上反驳说:“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也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笔杆子杀人哪,那些反动文人垄断了文化,写出东西又愚弄毒害了老百姓,这个案我们要翻过来!”
毛泽东非常喜欢曹操的诗,他认为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在和他的子女们谈话时,他也说过:“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毛泽东给予曹操多么高的评价!而毛泽东本人也是一位极有魄力、极有才气的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毛泽东九赞岳飞,1935年3月2日,毛泽东在四川听朱德讲红军遵守纪律后说:“岳飞军,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朱毛红军的纪律在井冈山也是这样。”
毛泽东一生常吟、听、手书《满江红》。他在晚年做白内障手术的时候,就是在《满江红》音乐下进行的。毛泽东也曾亲笔手书《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毛泽东在众多场合说过“老粗出人物”:“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出身贵族的项羽不同,他更熟悉社会生活,了解百姓心理。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高祖刘邦是其中最能干的皇帝。”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喜好与否定,都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后选择的,都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所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实际是对自我的倾听。
要做到对自我的倾听,聪明阅读最见成效。如何聪明阅读呢?
表达指导
我们可以从古人那里学习读书之法,比如朱熹的读书方法。
1.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诉读书人不可急于求成,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2.熟读精思。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不够“熟”和“精”,一味贪多。“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3.虚心涵泳。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古人的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新的观点。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所谓“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4.切己体察。朱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就是读书必须联系自己,心领神会,身体力行。要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
5.着紧用力。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6.居敬持志。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志向和顽强的毅力。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巴罗曾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而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更加了解自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