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之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本书是昭和二年(1927)四月由《大调和》杂志《大调和》杂志,昭和二年(1927)四月创刊,由美术评论家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编辑,日本东京春秋社发行。从创刊号至翌年的正月号分九次连载的以《工艺之道》为题的论文集录。编辑时已经对次序做了更改,所有的文章都进行了订正和增补,从而使各篇之间有了更进一步的有机联系。

工艺的问题还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与某些已有累积的美术理论相比较,还是相当幼稚的。本书对于工艺的意义的深刻的睿智和正确的认识尚未论及,基本上只是一些片断,即就是整理之后也不能成其体系,但却不失为具有某种内在的意义。因此必须经过耕耘才能在此有所突破。在这里,工艺的性质和因何而生还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念。

无论怎样,未开垦的处女地早晚都得有人下第一锄。但是,这样的耕作是在天然的沃土上进行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已置身于最初的困难重重的准备工作之中,像所有的开垦者那样,我要努力地去拔掉杂草,除去石块,打碎土块,整好垄沟。然后,在那里埋下几粒种子,等到春天萌发嫩芽,最后与所有的人一样得到收获的喜悦。为此,我必须要做许多的工作,最初的日子是紧张而充实的,这是我倾注了许多的爱和热情的工作。

若是要到达某一思想的高度,就必须要经历十余年的观察与内省的岁月。过去的一年间是在不间断的笔耕中度过的,所思考的问题有着一定的深度。但却有一些朋友惋惜地认为我离开了对宗教的思索,而在想一些奇异的问题,因而忠告我排除他思,回到原来的工作中去。我很高兴地接受了朋友的告诫,但我想他们只要读过本书之后就会消除误解。我对宗教的真理之追求并未懈怠。我想以工艺为媒介,就如同我过去的著作《关于神》《关于神》(神に就て),柳宗悦著,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出版,1923年发行。后被收入《柳宗悦全集》第3卷,日本东京筑摩书房出版,1981年9月5日发行。那样去探索最终的真理,从而可以看到“他力道”他力道,即借助外力之道,佛教用语。他力:谓世间之人,或因他人教诫,或因他事感动,遂发菩提之心,则是借他之力。的深度和美感。在阐述工艺的故事的同时,我也在记录着对“信”之世界的追求之心路。

多数人对宗教法则的认识,是从宗教本身出发的。人们从未想过到工艺之中去寻求宗教与工艺之间的缘分。然而,万般事物都有着同样的事理。人们有必要对宗教与工艺之间的缘分进行探索,而不能将其视为不过是器物的事情。但是,如果对其原理之力不能认识,就无法信任原理之力,但也不能说这样的看法就是非宗教性的。所谓的器物,虽然是以低姿态小体量存在着,却隐含着惊人的秘义。任何法理离开存在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本书作者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

我要在本书中强调的是,工艺之美表现为与“民众”、“实用”、“多量”、“廉价”和“寻常”的平凡世界的深深的缘分。必须指出,这些性质是工艺之美的基础,只是工艺自身的力量是很弱的。然而,工艺却能够具备以上的因素,这是不可思议的。对这些隐藏在其背后的力量进行探索,正是我所要做的工作。我看到在那里守护着自然的睿智和相爱的制度。对无心的自然之皈依,却能够在那里体现为集结的众生之心。这样的美是他力之美,与这样的美相对应的是“知识”、“个性”、“稀有”、“高价”和“异常”等,这是不能小看的。

这两点是必须要注意的。本书的书名是我从大众的角度去考虑的,或许能够博得被压迫者的同情。但要强调的是,不为凡庸所同化也是大众的命运,这样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任何人都不会明知故犯地把平庸赞美为天才。只是我在此能够看出大众的取舍,在他们一生的工作中包含着令人神往的义理,这样的命运有着巨大的、值得赞美的意义。而赞美天才者的逐渐减少,则意味着某种真理的觉醒,我也看到了审美理想与社会理念之间的全面调和。时至今日,这样的现实和这样的主张作为正确的基础,对于要面对许多社会问题的学界来说则是幸事。

继而,我要对被忽视的日常器具进行辩护。与用结合最为紧密的器具所表现的工艺之美是最为健全的,是用具与美器的统一体。只有与用相结合才能成就工艺之美。如果从美的角度出发,大众使用的器物、生活中的公共用具、大量制作的廉价物品、任何人都能够买得起的商品、最为平凡的东西,这些事物才与美之基础有着深厚的缘分,这也就是器物的命运吧。我的直观与理性必然要对平凡的存在物与美的一致进行肯定。这样的神秘提示是本书须承担的重大使命。在这里,审美的理想与经济学的理念被结合在一起。以上说明的是能够从社会性的互爱生活和货币价值相脱离的美之保证(读者可以从最为简明的“走向未来的工艺”之“工艺的基础”中,看到相关的要义)。

若是读者中有人对工艺感兴趣,并且要想全面地了解,不妨读一下本书的第一篇“工艺之美”,这既是总论,也是结论,其他的章节也是以此为基调展开的论说。我的关于美的章节也许不会使读者产生倦怠之情,最后还为忙碌的读者增添了一章“概要”。我在写作本书时,思考的要旨是简洁明了、通顺的描述。

最后,在任务完成之际我要表明自己的感激之心,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必须提出我的两位朋友河井宽次郎河井宽次郎(1890—1966),日本近代陶艺巨匠。鸟根县安来町地方人,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曾在京都市陶瓷器试验场工作,后在京都五条坂建钟溪窑,开始了创作生涯。曾专门研习传统制瓷工艺和民间制陶工艺。为日本民艺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出版有著作多部,其旧居和钟溪窑现已建成河井宽次郎纪念馆向公众开放。和滨田庄司浜田庄司(1894—1978),日本神奈川县沟口地方人,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国际著名陶艺家,曾与柳宗悦、河井宽次郎等人一起推进民艺运动。继柳宗悦先生之后任日本民艺馆馆长、日本民艺协会会长。被日本政府指定为民艺陶器无形文化财技术保持者,于1968年获文化勋章。为收有大量藏品的益子参考馆的创办人。著有《无尽藏》、《窑》等书。。书中的插图及其说明,我很感谢石丸重治石丸重治(1902—1968),柳宗悦外甥,日本美术评论家。曾积极参加日本民艺运动,协助柳宗悦编辑《工艺》杂志,著有《英国教会本寺考》(1953)等。、青山二郎青山二郎(1901—1978),日本画家,陶瓷鉴赏家,评论家。明治三十四年(1901)生于日本东京都市麻布区广尾町一丁目。13岁开始学习绘画,18岁进入日本大学法科学习,肄业。后师从中川一政学习绘画,同时开始收集古董,曾到朝鲜收集陶瓷。通过柳宗悦的外甥石丸重治结识了小林秀雄、河井宽次郎等人,并与他们频繁往来。曾以书籍装帧为业,担任创元社顾问,发表有大量随笔诗歌,著有《支那陶器图谱》(1927)、《梅原龙三郎》(1946)、《青山二郎文集》(1987)、《骨董鉴定眼》(1998)等。、内山省三内山省三,生卒年不详。日本陶瓷鉴赏家,著有《朝鲜陶瓷》(1933)、《朝鲜陶瓷鉴赏》(1936)等。、浅川巧浅川巧(1891—1931),生于日本山梨县高根町,浅川伯教之弟。大正三年(1913)赴朝,7月入朝鲜总督府农工南部山林课所属的林业试验场工作。1920年到东京我孙子访问柳宗悦,起草设立朝鲜民族美术馆的计划和宗旨等,曾多次跟随柳宗悦在朝鲜各地征集美术工艺品,并多次与其兄陪同柳宗悦、富本宪吉等共同调查朝鲜陶瓷窑的情况,后在李朝陶瓷器展览会发表题为“朝鲜人所使用的陶瓷器的名称”的演讲。1924年4月与其兄对分院窑的情况进行再次调查,写出《分院窑迹考》的报告,1931年死于急性肺炎。出版有《朝鲜之膳》《朝鲜茶碗》、《朝鲜陶瓷名考》等书。诸兄的友谊;书的制版和出版则有劳于田中松太郎氏和伊藤长藏氏;最后我还要感谢对我充分信任而在京都市外上加(贺)茂结成最初的工艺协会团体即“上贺茂工艺协团”,成立于1927年,位于日本京都市郊外上贺茂地方,是日本民艺运动的实验工场,由黑田辰秋(木工)、青田五良(织造)、青田七良(金工)、铃木实(染色)等人组成,主要从事民艺品的生产、研修等活动。的三位朋友青田五良青田五良,生卒年不详。日本传统织造工艺师,曾与黑田辰秋、青田七良、铃木实等人组成上贺茂工艺协团。、黑田辰秋黑田辰秋(1904—1982),日本漆艺家、木作工艺家。京都府人,漆匠黑田龟吉之子。1929年曾与青田五良、青田七良、铃木实等人组成上贺茂工艺协团,1934年举办个展,1968年为皇居新宫殿制作拭漆樟大饰棚、扉饰、椅子和桌子等,1970年被认定为木作工艺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人间国宝)。、铃木实铃木实,生卒年不详。日本传统染色工艺师,曾与黑田辰秋、青田五良、青田七良等人组成上贺茂工艺协团。,本书的装帧用布采用了该团体的方案。

柳宗悦

昭和三年秋于洛东神乐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