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尽心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编者的话

南怀瑾先生是近年来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基础;而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又是不可复制的特殊经验,使得先生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书剑飘零大半生后,先生终于寻根问源回到故土,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和复兴民族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不遗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一九七六年,南怀瑾先生应台湾《青年战士报》之邀公开讲解《孟子》,广受欢迎,其中关于《梁惠王》的讲授整理成《孟子旁通》(一)于一九八四年出版。因缘境遇波折,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南先生关于《孟子》的其余讲授在整理后才陆续与读者见面。鉴于他对其中各篇的讲授皆可单独成书,故出版时不再沿用《孟子旁通》之名,而是各篇自成一书,各书重定名目。经南先生及其法定继承人独家授权,由我社陆续以《孟子与公孙丑》、《孟子与离娄》、《孟子与万章》、《孟子与尽心篇》、《孟子与滕文公、告子》的名义,出版横排简体字本,献给广大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

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终生以效法孔子为志,是孔子儒家学术思想和理念的重要传承者,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回避的历史人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存于《孟子》七篇,是儒家的重要典籍,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宋代学者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南怀瑾先生对《孟子》极为重视,在讲授时阐发颇多,感触颇深。于《梁惠王》篇,他指出,孟子用“仁政”理念说服梁惠王和齐宣王,在义利之辨上更具超越性;于《公孙丑》篇,他认为,孟子借着与公孙丑的问答,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内圣外王”的中心思想;于《离娄》篇,南先生以为,孟子继承了孔子编纂《春秋》的精神,具体而微、深入又广阔地阐释了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于《万章》篇,南先生谈道,孟子在此篇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知人论世、以意逆世等,涉及为人处世的诸多原则;于《尽心》篇,南先生以“修身立命”总领,以“尽心”点题,并借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之叹,冀望于二十一世纪之青年学子;于《滕文公》篇,南先生分析了孟子如何教导“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却又不甘堕落的滕国世子修心养性,及至领导滕国在战国列强的夹缝中自立。而在对《告子》的讲解里,南先生判断中国历史上有关性善、性恶辩论的得失,阐发孟子传授的养心、养气方法,孟子与墨家巨子、淳于髡、慎子等名流思想交锋中体现的儒家社会理想、对政治以及仕宦者事君之道的看法,等等。

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滕文公》的记录稿大部分已遗失,南先生亦未能补讲,《告子》的整理稿,先生也没有完成全部审订工作,这是不能弥补的遗憾。但先生通过孟子传达的大丈夫当养“浩然之气”、行己有耻、立身有义的主张,做人的进退之道,已是神完无缺。为此,我们遵照南怀瑾先生生前的愿望,将《孟子》七篇讲授合为一集,命名为《孟子七讲》,以期完整展现南师对《孟子》的全部理解和阐发。

我社与南怀瑾先生结缘于太湖大学堂。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承蒙南怀瑾先生及其后人的信任和厚爱,独家授权,我社遵南师遗愿,陆续推出南怀瑾先生作品的简体字版作品,其中既包括世有公论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说。作为一代国学宗师,南怀瑾先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爱之心,谨遵学术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原则,牢记出版人的立场和使命,尽力将大师思想和著述如实呈现读者。其妙法得失,还望读者自己领会。

东方出版社

二〇一五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