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大学微言(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从治国必齐其家说起

第六篇 齐家治国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不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我们研究《大学》,前面已经提起大家的注意,到了修身齐家的阶段,是由“内明(圣)”的学养,转进为“外用(王)”的发挥。但必须更要了解,过去的历史文化,从孔子开始的儒家,乃至传承孔门心法的曾子、子思,甚至孟子,始终是秉承三千年来“宗法社会”的伦理传统,发扬人道的人本位思想。

中国上古社会以“礼治”为主

大家庭的家族,便是人群社会的基本,犹如一个小国的雏形,而且它所注重的是礼治,而不是“法治”。“礼”是文化的教养,道德榜样的感化。“法”是人为建立适应时(间)空(间)环境的规矩,用来管理人的行为,使其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可以平衡利益、调整利害冲突。殷周以前,中国文化的政治指标是以礼治为主,法治仅是辅助礼治不足的偶尔作用。如果要研究讨论礼治和法治的比较,问题可不简单,必须要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经济发展史等等学科来综合研究。

我们现在提到礼治、法治的问题,只是要大家了解孔门儒家的传统学问的主旨所在,是以人本位的“人伦”之道出发,外及“为政”的原则原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道理,都不外于这个范围,它并不是讲政术、政法的运用法则。明白这个道理,才好对原本《大学》、《中庸》等书,去学习了解它的精义所在。

同时更要了解,由于传统文化以“宗法社会”的“家族”为主,从夏朝开始,由尧舜以来的“公天下”,一变为“家天下”。到了周秦以后,确立以一姓一家为代表的国家天下,“大家长”号称“帝王”。这个制度习惯一直运作了两千多年,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才与西方后期的民主等思想相结合。与孟子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完全一致。但在我们的文化思想习惯的血液中,至今还存在着“宗法社会”帝王“大家庭”的阴影。

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我还亲自碰到来自田间的农民七八人,手执杏黄旗身背大关刀,冲进成都“皇城”大殿,登上皇帝宝座自称“天子”。这是真人真事。其他军阀、政客、学人们,也还有不少如曹操所说,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思想呢!七十多年前,有一位清朝遗老亲口对我说:“你看吧!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了吗?他们不知道北伐成功,正好是政治南伐呢!”那时我还年轻,不懂就问,什么叫“政治南伐”啊?他说:“做官、玩法、贪赃、腐败、无能、争宠、争权,都跟清朝以前的帝制时代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外表不一样而已。而且他们还不像帝制时代有水平,那时文雅多了!你父亲要你读书不做官,是对的。‘一代赃官九代牛’,来偿还罪孽,可怕啊!”老实讲,他这一番话,我数十年来记忆犹新,世事几经反复,愈看愈不是滋味。这真如张问陶的诗所说:“一编青史太陈陈,上下千秋笑转轮。”将近一个世纪的革命,百年来的岁月,反反复复,依然如故,真的令人气结。

谈“民主”要从自己身上做起

而且更要明白,从西方后期文化的民主自由思想东来,和中国的固有传统文化冲击,渐渐又互相沟通了解而结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以美式的民主选举来说,为了竞争登上国家领导人的宝座,互相揭发缺点,甚至做人身攻击。对于他青年时代的学业成绩、男女恋情,甚至夫妇之间的嬉笑怒骂,都要拉上电视来讽刺。还公认这才是真正民主的风范。诚然,好玩是好玩极了。但是世上多少人是白璧无瑕的圣贤啊!照这样说来,自三代以后,有高尚的品德的,大多缺乏掀天揭地的才能;要有才有德有学识,又要有雄才大略的气魄,这种人恐怕只有向印象派画里去找了。而且这是要求别人是圣贤,不是要求自己是圣贤啰!但不管怎样说,现代美式的民主选举挑剔病,正如B型流行感冒,风靡一时,归根结底还不及孔门学派的《大学》、《中庸》之道,说得更明白透辟呢!并且它不是要求他人,而是要人人能明白自己要达到的学养目标。“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要“诚心”地要求自己,虽然没有完全做到,也不太远了,总会到达目的地。

那么,原本《大学》关于“治国必齐其家”的原文怎样说呢?“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在这一节里,先要了解所说的“教”字,照传统文字学的解释,教者效也。这个字的内涵,便有教化、教育和效果的意思。因此,便知它所说的是人人要求自己的学养,发挥“外用(王)”,先要从齐家做起。而且更要了解这个“齐”字,在传统文字学的解释上,有平等、平衡、持平、肃静的内涵。

因为你从“成人”而进入“大学”的阶段,既已养成“致知、物格、诚意、正心、修身”的“内明(圣)”之学,自然也可以因“身教”而影响自己的家人,使他们能够了解做人处事的标准方向,而使整个家庭安和乐利。假使对于亲如家人都不能达到教化、教育的影响效果,那么你说替别人做事业,反而能教化、影响大家,那是肯定不可能的。所以说,一个真有学养的君子,即使不走出家门一步,他也能够对整个社会、国家起教化、教育的影响。

上面是根据《大学》原文,姑且试着来略加说明。但我现在犹如《礼记》上所说的:“猩猩能言,不离走兽。鹦鹉能言,不离飞禽。”我也是学话的鹦鹉而已。而且一边说,一边自己冒汗,心里发毛,惭愧之至。只有一句话:“我所不能也。”因此,我也常告诉一般学佛修道或信任何宗教的朋友们说:请你先平实一点,不要老是说我要学佛度众生、救世人。自己的家人,不是众生之一吗?也是世人吧!既不能影响家人,便说要度众生、救世人,可能吗?也许你能,我实在自惭不能。所以一辈子也不敢以师道自居,既不认为有学生,更不敢自认是你们的老师了!所以更要了解如《中庸》所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意义了。这是子思说明孔子所推崇宣扬的传统文化,是以尧舜的道德教化作标准,以周文王、武王的接近道德的“宪章”制度为榜样。有关尧舜的大略历史背景,前面已经提到过。现在,我们将对周文王的历史资料先有一个认识,了解他是怎样影响“齐家、治国”的经过,就可明白孔门传统儒家所指的“治国、齐家”的标榜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