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菲尔德步枪使用的弹药
7.7毫米步枪弹的主要类型
英国制式7.7毫米步枪弹也被称作7.7×56R毫米步枪弹(56毫米表示弹壳长度,R代表凸缘弹),该弹与李·麦特福德步枪一同诞生于1888年12月,翌年2月被英国军方正式采用。7.7毫米步枪弹弹头气动外形良好、射击精度高,复合弹芯结构的弹头杀伤力大,弹种非常齐全,使用范围广泛;缺点是该弹采用凸缘式弹壳,在自动武器上使用时不很方便,另外个别特种弹头结构复杂,生产加工比较困难。
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英军换装北约7.62×51毫米制式步枪弹之前,7.7毫米步枪弹一直作为英军和英联邦诸国军队的制式步枪弹使用。这里的“7.7毫米”仍然按照老式黑火药时代的命名法,即指膛线阳线直径,而膛线阴线直径尺寸为7.9毫米。大部分7.7毫米口径军用枪械的实际口径在7.8毫米(.309英寸)至8.1毫米(.318英寸)之间,而标准7.7毫米步枪弹的直径为点7.92毫米(.312英寸)。二战期间,作为英系主力枪械的李·恩菲尔德弹匣短步枪、布伦式轻机枪、维克斯MarkⅠ水冷式中型机枪均采用7.7毫米步枪弹。此外,一战中遗留下来的老式李·恩菲尔德步枪、恩菲尔德P14步枪、哈奇开斯便携式机枪、刘易斯弹盘轻机枪也适用该弹。
第一款7.7毫米步枪弹定型为MarkⅠ型,这是一款圆头、平底、铅心、白铜被甲弹头子弹,子弹采用凸缘弹壳,使用普通黄铜材料制成,弹壳为瓶颈锥形形状,底火为博克塞式。MarkⅠ型7.7毫米子弹重量为13.9克,全部采用压缩的4.55克RFG2黑火药作为发射药,弹头初速一般可以达到560米/秒。
1891年,无烟火药诞生,换用无烟火药的7.7毫米步枪弹被命名为MarkⅠc型,其中字母“C”是线形无烟火药(英文为Cordite)的首字母。1893年,7.7毫米步枪弹改用伯尔丹底火后被命名为MarkⅡ型。无烟火药的使用使得同样重13.9克的圆头弹初速增加到600米/秒,同时射程更远、弹道更加平直。1894年,硝化纤维火药(火棉)被应用于子弹中,但这种火药并不适用于热带气候,因此在热带地区服役的英军武器仍然使用无烟火药。直到1916年,英军官方才正式在子弹中应用硝化纤维火药,而无烟火药并没有从英军中退出,一直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
老式的MarkⅠ和MarkⅡ7.7毫米圆头步枪弹在战斗中威力有限,该弹虽然穿透力强劲(非常适合猎杀大象这样的大型动物),但射中人体后产生的瞬间空腔太小,弹道创伤过于整体,杀伤效果甚至不及英军原先装备的马蒂尼·亨利步枪。鉴于阿富汗战争的不利局面,英国人率先发明使用了臭名昭著的达姆弹(Dum Dum),该弹因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名叫达姆达姆的地方的兵工厂生产而得名,由英国军方总监克莱上尉设计,弹头尖端没有包裹被甲,而是露出铅心,又称“开花弹”“榴霰弹”“入身变形子弹”,是一种不具备贯穿力、但具有极高浅层杀伤力的扩张变形子弹。
博克塞式底火由英国人爱德华·博克塞(Edward Boxer)发明,其V形砧板嵌在火台上方,重复使用弹壳时只要将火台顶出即可,易于复装弹药,主要流行于美国;伯尔丹式底火由美国人哈拉姆·伯尔丹(Hiram Berdan)发明,其底火砧座、双传火孔与弹壳一体成型,主要流行于欧洲国家。
19世纪末由英国皇家军械厂生产的MkⅡ型7.7毫米步枪弹。
1897年,英军正式装备第一款扩张性弹药——Mark Ⅲ型7.7毫米步枪弹,重量仍为13.9克,弹头被甲被割开,露出空尖弹头,另外两款改进型分别为空尖式Mark Ⅳ和Mark Ⅴ型7.7毫米步枪弹。达姆弹射入人体后,铅心在惯性的作用下从被甲内涌出,被压扁成蘑菇状,被甲发生扩张或破裂,迅速释放能量,扩大创伤出口,使弹头具有类似爆炸弹头的致伤效果。导致人体组织出现喇叭状或葫芦状空腔,创伤面积是弹丸截面积的上百倍,在被命中时出现十几倍口径甚至更大瞬间空腔,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产生巨大的压力。
更令伤者痛苦的是,遗留在身体内部的弹丸碎片可能造成铅中毒,即使侥幸碎片遗留在体内比较少,但破碎的巨大伤口极难愈和,容易造成感染。弹丸命中人体产生类似于爆炸性质的创口,这种状况也被称为“达姆效应”。达姆弹的杀伤力十分惊人,远超过常规弹头,当然也具有极强的停止作用。一般情况下,100米距离内被达姆弹直接命中后,击中头部的死亡率为100%,击中四肢的死亡率为20%,80%几率完全截肢,击中左胸的死亡率为100%,击中右胸的死亡率为70%。
极高的致死率和对伤员造成的巨大痛苦,使得达姆弹成为一种十分不人道的武器。1899年,海牙公约的第三项声明《禁用入身变形枪弹的声明》明文禁止“进入人体后易于膨胀或变扁的弹头”。英国是海牙公约的签字国,受到国际压力和条约限制,其生产的超过4500万发具有“达姆效应”的7.7毫米步枪弹被转为训练用途。事实上,英国人对达姆弹的战场效果记忆犹新,1904年,由MarkⅡ步枪弹发展而来的Mark Ⅵ圆头步枪弹仍然使用了更薄的被甲,英国人原希望弹头击中目标后仍可以产生一定的扩张效果,但试验效果非常令人失望。
二战中共有三款制式7.7毫米步枪弹在英军中同时使用,而在大英帝国一些战事紧迫的殖民地地区,已经淘汰的老式型号7.7毫米步枪弹也成为当地驻军的救命稻草。三款制式7.7毫米步枪弹分别为MarkⅥ、Mark Ⅶ和Mark Ⅷ型。
采用木浆纸弹头的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
具有达姆弹效果的英制Mark Ⅶ改半被甲7.7毫米步枪弹,子弹弹头露出铅心。
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是二战中英军和英联邦部队使用最多的7.7毫米步枪弹,该型子弹效仿了1905年出现的新式毛瑟步枪弹“施派茨”尖弹头设计,使用11.3克平底形施派茨弹头,枪口初速761米/秒,于1910年被英军正式采用。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最大特点是弹头壳里包裹的并非传统的单一铅心,而是铅铝复合弹芯,其弹头部位为铝制,占到弹头全长的三分之一,在铝制弹头后面才是铅制柱形主弹芯。这样设计首先保证了弹头重量,即使在较远距离上仍存有足够的动能;其次是使弹头重心偏后,增加撞击目标后的不稳定性,容易产生翻滚,从而增强杀伤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埃及独立运动期间发生的枪击案中,发现有一些Mark Ⅶ型步枪弹的弹头壳里采用了木浆纸质弹头。
Mark Ⅷ型7.7毫米步枪弹于1938年引入,采用了射程更远、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船尾形施派茨弹头,该子弹主要供维克斯MarkⅠ中型机枪使用。除弹头形状外,Mark Ⅷ步枪弹在弹壳形状和弹壳内所用发射药方面与Mark Ⅶ步枪弹完全相同。由于发射药的增加,Mark Ⅷ步枪弹的射击初速提高至783米/秒,但枪管膛压也增加至280兆帕,因此该弹只能作为机枪弹使用,无法与李·恩菲尔德步枪通用。
四款制式7.7毫米步枪弹,从左至右依次为:
· 一战之前生产的镍铜合金被甲的圆头平底弹头,供Mk Ⅵ子弹使用;
· 一战期间生产的镀镍铜合金钢制被甲的平底弹头,供Mark Ⅶ子弹使用;
· 二战期间生产的镀铜钢制被甲的平底施派茨弹头,供Mark Ⅶ子弹使用;
· 二战期间生产的镀铜钢制被甲的船形尾施派茨弹头,供Mark Ⅷ子弹使用。
拔除弹头、取出线形无烟火药的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线形无烟火药也称作柯达无烟火药(Cordite音译),是一种外形像细绳的无烟火药,据说也被戏称为“意大利面条”,由硝化纤维、硝化甘油和凡士林组成,在丙酮中溶解,风干并压成绳状,属于硝化甘油与硝化纤维双基火药。
美制斯普林菲尔德.30-06步枪弹标准工艺尺寸对比图。
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标准工艺尺寸对比图。
7.7毫米步枪弹不同弹头弹道性能测试数据对比
不同型号7.7毫米普通步枪弹
MkⅡ型7.7毫米步枪弹,采用线形无烟火药和伯尔丹底火。
采用空尖设计的Mk Ⅳ型7.7毫米步枪弹,弹头采用纯铅制成。
同样采用空尖设计的Mk V型7.7毫米步枪弹,弹头改用铅锑合金制成。
采用更薄全被甲弹头的Mk VI型7.7毫米步枪弹,其外形与MkⅡ步枪弹十分相似。
上图为战时生产的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下图战后生产的Mk 7型7.7毫米步枪弹。
上图为战时生产的Mark Ⅶz7.7毫米步枪弹,下图为战后生产的Mk 7z型7.7毫米步枪弹。
战时生产的Mark ⅦIz7.7毫米步枪弹,专供维克斯中型机枪使用。
战后生产的Mk 8z型7.7毫米步枪弹。
二战中广泛使用的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技术参数
一战期间,由7.7毫米普通步枪弹改良出了一系列特种用途子弹。1914年,专门用于对付齐柏林飞艇的7.7毫米燃烧子弹被制造出来,直到1916年晚期,采用勃洛克设计的K Mark Ⅶ型燃烧子弹才被军方采用;1915年,7.7毫米曳光弹和穿甲弹问世;1916年,出现了Y Mark Ⅶ型7.7毫米爆炸子弹。
一战结束后,特种用途的7.7毫米步枪弹经历了一系列改进,并出现了若干子型号。最后一款进入英军服役的7.7毫米曳光子弹为1945年制造的G Mark 8型;最后一款进入英军服役的7.7毫米穿甲子弹为1945年制造的W Mark 1z型;最后一款进入英军服役的7.7毫米燃烧子弹为1942年制造的B Mark 7型。1933年,英国兵工厂停止了爆炸子弹的生产,原因在于装药较少的7.7毫米步枪弹弹头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杀伤威力,该弹后被Mark 6和Mark 7型燃烧子弹所取代。1935年,7.7毫米口径O Mark 1观测子弹应用于维克斯中型机枪,这种子弹撞击目标后弹头破裂会产生烟雾,后来Mark 6和Mark 7型燃烧子弹也进行了观测用途的改造。
英制7.7毫米步枪弹上的标印一般刻有一系列识别字样,包括生产商编码和2至4位的生产日期。二战中,7.7毫米步枪弹的型号一般由罗马数字标识,一些特种子弹往往加上英文字母前缀以避免与普通子弹混淆。二战后期至战后一段时期内,7.7毫米步枪弹型号改用阿拉伯数字标识。采用硝化纤维火药的7.7毫米步枪弹型号标识中都加上首字母“Z”,以避免该型子弹被运到热带地区,而无烟火药子弹则完全可以适应热带气候。在大多数情况下,特种子弹的弹壳底或环带都涂有色标,而在军用飞机上使用的7.7毫米步枪弹则在弹头尖部涂上色标。
7.7毫米步枪弹的类型及其所适用的字母前缀和色标
不同种类7.7毫米步枪弹对比组图
1 Mark Ⅶ型7.7毫米普通步枪弹(英国造);
2 Mark Ⅶz型7.7毫米普通步枪弹(英国造);
3 Mark 7型7.7毫米普通步枪弹(英国造);
4 Mark 7z型7.7毫米普通步枪弹(英国造);
5 Mark Ⅷz型7.7毫米普通步枪弹(英国造);
6 Mark 8z型7.7毫米普通步枪弹(英国造);
7-9 7.7毫米竞技用步枪弹(流线形弹头,英国造);
10 G MarkⅠ型7.7毫米曳光子弹(燃烧型,英国造);
11 G MarkⅡ型7.7毫米曳光子弹(燃烧型,英国造);
12 G Mark 2型7.7毫米曳光子弹(暗色识别型,英国制造);
13 G Mark 2z型7.7毫米曳光子弹(暗色识别型,英国制造);
14 G Mark Ⅲ型7.7毫米曳光子弹(燃烧型,英国造);
15 G Mark 3型7.7毫米曳光子弹(燃烧型,英国造);
16 G Mark 3z型7.7毫米曳光子弹(燃烧型,英国造);
17 G Mark Ⅳ型7.7毫米曳光子弹(短程燃烧型,英国造);
18 G Mark Ⅴ型7.7毫米曳光子弹(夜间暗色标记型,英国造);
19 G Mark Ⅴ型7.7毫米曳光子弹(夜间暗色标记型,英国造);
20 G Mark Ⅵ型7.7毫米曳光子弹(燃烧型,英国造);
21 G Mark Ⅵ型7.7毫米曳光子弹(燃烧型,英国造);
22 G Mark 7型7.7毫米曳光子弹(暗色识别型,英国造);
23 G Mark 8型7.7毫米曳光子弹(暗色识别型,英国造);
24 Mark Ⅶ型7.7毫米普通步枪弹(澳洲造);
25 B Mark Ⅶ型7.7毫米燃烧子弹(澳洲造);
26 7.7毫米普通步枪弹(比利时造);
27 7.7毫米曳光子弹(比利时造);
28 7.7毫米曳光子弹(比利时造);
29 7.7毫米穿甲子弹(比利时造);
30 7.7毫米燃烧子弹(发烟型,比利时造);
31 7.7毫米燃烧子弹(比利时造);
32 W MarkⅠ型7.7毫米穿甲子弹(英国造);
33 W MarkⅠ型7.7毫米穿甲子弹(英国造);
34 W MarkⅠz型7.7毫米穿甲子弹(英国造);
35 B Mark Z型7.7毫米燃烧子弹(发烟型,英国造);
36 B Mark Ⅳz型7.7毫米燃烧子弹(发烟型,英国造);
37 B Mark 4z型7.7毫米燃烧子弹(发烟型,英国造);
38 B Mark Ⅵz型7.7毫米燃烧子弹(英国造);
39 B Mark Ⅶz型7.7毫米燃烧子弹(英国造);
40 B Mark Ⅶz型7.7毫米燃烧子弹(英国造);
41 Q Mark 3型7.7毫米测试子弹(英国造);
42 Mark Ⅶ型7.7毫米普通步枪弹(加拿大造);
43 Mark Ⅶz型7.7毫米普通步枪弹(加拿大造);
44 Mark 7型7.7毫米普通步枪弹(加拿大造);
45 Mark 7z型7.7毫米普通步枪弹(加拿大造);
46 G MarkⅠ型7.7毫米曳光子弹(燃烧型,加拿大造);
47 G MarkⅡz型7.7毫米曳光子弹(燃烧型,加拿大造);
48 G MarkⅡz型7.7毫米曳光子弹(燃烧型,加拿大造);
49 G Mark Ⅳz型7.7毫米曳光子弹(短程燃烧型,加拿大制造);
50 W MarkⅠ型7.7毫米穿甲子弹(加拿大造);
51 B Mark Ⅶ型7.7毫米燃烧子弹(加拿大造);
52 B Mark Ⅶ型7.7毫米燃烧子弹(加拿大造)。
探伤用7.7毫米步枪弹,也称作验伤弹,专门用于步枪枪膛的探伤,由步兵部队的武器巡查员使用,一般这种子弹外表镀有金属锌,很容易因为刮蹭留下划痕。从左至右依次为英国产灰色漆弹壳验伤弹、英国产镀锌弹壳验伤弹和澳洲产镀锌弹壳验伤弹。
澳大利亚生产的7.7毫米口径探伤用假子弹纸盒包装。
英军新兵训练时使用的7.7毫米口径教练弹,这种子弹的特点是弹壳内没有装火药,不能击发。发放教练弹可以让新兵尽快熟悉恩菲尔德步枪弹匣的子弹装填。1、2、3、4、8子弹为英国产教练弹,5为加拿大产教练弹,6-7为澳洲产教练弹。
英国产四款空包弹,弹头为木质,9和10配用李·恩菲尔德步枪;11配用维克斯中型机枪,木弹头涂为深蓝色;12配用布伦轻机枪,木弹头涂为黑色。
部分7.7毫米步枪弹弹底标印说明
二战期间不同生产商出品的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弹壳标印。
1944年由澳洲英联邦弹药公司(CAC)生产的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弹头采用白铜被甲工艺。
1944年由澳洲英联邦弹药公司(CAC)生产的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弹头采用白铜被甲工艺。
7.7毫米步枪弹的携行装备
英军在二战中所使用的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通常采用铁皮弹药箱进行装运,每个铁箱内装有两个铁皮弹药盒,每个弹药盒所装子弹的内包装各不相同。弹药箱内每个弹药盒可装有一条250发机枪布弹带,供维克斯机枪小组使用,弹药箱所装子弹共计500发,铁箱上字母“BLT”为机枪弹带缩写。弹药铁皮箱内的弹药盒也可装有小纸盒包装的步枪子弹,每个弹药盒装有9个小纸盒,每个纸盒包有32发子弹,铁箱内共计装有576发子弹,字母“CTN”为纸盒包装缩写。
弹药铁箱内的两个弹药盒内装布兜,弹带子弹主要以5发弹夹形式装在布兜内,每个弹药盒装有6条布兜弹带,每个布兜弹带内装10个5发装弹夹,铁箱内弹药数总计为600发,这种类型的弹药可以直接发放给来福枪手使用,铁箱上字母“BDR”为布兜弹带的缩写。
Mark Ⅶ型7.7毫米步枪弹所采用的铁皮弹药箱,弹药箱上的BLT、CTN和BDR缩写分别指代机枪用弹带、纸盒和来福枪手用布兜弹带包装。
上中下三个弹药盒分别装有子弹纸盒、布兜弹带和机枪子弹带。
装运布兜弹带的铁皮弹药箱内装两个独立弹药盒,标准弹药盒打开后可以顺次拿出6个布兜弹带,小尺寸弹药盒可以装载4个布兜弹带。每个布兜内装有10个5发装7.7毫米步枪弹夹,可以直接将其装入步枪内使用。1941年设计定型的5发装步枪弹夹在二战中被英军和英联邦部队广泛采用,可以配用于李·恩菲尔德1号、4号和5号系列步枪和卡宾枪。在运输过程中,布兜弹带包装的7.7毫米步枪弹专门提供给来福枪手使用,李·恩菲尔德步枪一般装填方法是后拉枪栓,将两个5发装7.7毫米步枪弹夹先后由上部装入弹仓;步枪也可事先将子弹预先装入插入式弹匣,后将弹匣由下部插入弹仓。
二战中李·恩菲尔德步枪配用的7.7毫米步枪弹用5发装弹夹。
二战中使用的小尺寸铁皮弹药盒,内装有4条布兜弹带。
李·恩菲尔德步枪所采用的弹药装填方法,上图为7.7毫米步枪弹5发弹夹采用上部两次装填;下图为10发装弹匣下部一次装填。
李·恩菲尔德步枪所采用的弹药装填方法,上图为7.7毫米步枪弹5发弹夹采用上部两次装填;下图为10发装弹匣下部一次装填。
7.7毫米步枪弹5发弹夹采用子弹凸缘叠加方式固定于弹夹上,从上至下计数第2发和第4发子弹的凸缘位于其他3发子弹凸缘的上部。
英军和英联邦部队中的来福枪手普遍采用大号必备弹药包(Basic Pouch)来携带7.7毫米步枪弹药。这种大号弹药包不仅可以携带普通的步枪用弹药,还可以用来装载布伦轻机枪的弧形弹匣。根据P37单兵装备的要求,1938年下发部队的是MarkⅠ式必备弹药包,1940年,为了下调弹药包在腰带上的位置,该包背面的金属挂钩位置上调了25毫米,调整后的弹药包被命名为Mark Ⅱ型。
MarkⅠ和MarkⅡ仅挂钩位置有所差异,其他方面并无不同。1941年,英军开始装备司登冲锋枪,为了更好地携带司登冲锋枪配用的32发弹匣,必备弹药包的大小也进行了尺寸调整,最显著之处在于为了适应弹匣的大小,弹药包的整体长度又延长了25毫米,这种加长版的必备弹药包被命名为Mark Ⅲ型。
1944年,MarkⅢ弹药包进行了改进,抛弃了一直以来使用的按扣样式,改用更加牢固的速解扣样式,英军后来采用的P44和P58系列单兵装备中普遍采用了这种设计样式。在来福枪手普通采用大号必备弹药包携带7.7毫米步枪弹的同时,一些装备李·恩菲尔德步枪的运输、通讯等非一线战斗部队的士兵使用布制步枪弹夹包来携带弹药。这款小型弹夹包两个一组缝制,每个包内装有两个7.7毫米步枪弹夹,一般士兵腰跨两组,共8个弹夹40发子弹。
西欧和地中海战场上英军和英联邦军来福枪手广泛使用的P37样式必备弹药包,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MkⅠ、MkⅡ和Mk Ⅲ型。左图为使用MkⅡ弹药包的北非英军士兵。
西欧和地中海战场上英军和英联邦军来福枪手广泛使用的P37样式必备弹药包,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MkⅠ、MkⅡ和Mk Ⅲ型。左图为使用MkⅡ弹药包的北非英军士兵。
二战末期,远东战场上英军和英联邦士兵使用的P44样式墨绿色必备弹药包,包盖使用速解扣带取代了金属按扣。
二战末期,远东战场上英军和英联邦士兵使用的P44样式墨绿色必备弹药包,包盖使用速解扣带取代了金属按扣。
普通来福枪手的一个必备弹药包内可以携带一枚米尔斯手雷和一个可装50发7.7毫米步枪弹(10个弹夹)的布兜弹带。
P37样式必备弹药包的布盖位置还可以别放额外3发7.7毫米步枪弹作为应急使用。
每个弹夹包内可以携带两个5发7.7毫米步枪弹夹。
英军和英联邦二线部队士兵所采用的P37样式弹夹包,两个一组,腰间每侧携带一组。
英军和英联邦二线部队士兵所采用的P37样式弹夹包,两个一组,腰间每侧携带一组。
1939至1942年,使用李·恩菲尔德1号步枪的一线英军或英联邦部队来福枪手的装具,两条装有10个5发7.7毫米步枪弹装弹夹的布兜弹带分别置于两个P37样式MkⅡ型大号必备弹药包内,1号步枪配套的剑形刺刀配置于左腿处。
1943-1945年,使用李·恩菲尔德4号步枪的一线英军或英联邦部队来福枪手,两条装有10个5发7.7毫米步枪弹装弹夹的布兜弹带分别置于两个P37样式Mk Ⅲ型大号必备弹药包内,4号步枪配套的短锥形刺刀仍然配置于左腿一侧。
二战期间,装备恩菲尔德步枪的英军或英联邦部队二线作战人员(通讯、运输部队等)的装具,一般在腰间配备有两组7.7毫米步枪弹用P37样式弹夹包,两组共4个弹夹包内可携带有7.7毫米步枪弹夹8个,步枪弹共计40发。
1945年,远东战区使用李·恩菲尔德5号卡宾枪的一线英军或英联邦部队来福枪手的装具,两条装有10个5发7.7毫米步枪弹装弹夹的布兜弹带分别置于两个P44样式大号必备弹药包内。
二战期间,这款骑兵P40样式3组包的设计初衷备给配备恩菲步枪的英军骑但实际应用十,通用性不及英联邦军广泛使样式大号弹药实上,由于英军队换装了装甲车种一线部队用轻夹包实用价值已下降。英联邦部南非部队曾经在期少量应用了这款3组弹夹包。
P40骑兵样式7.7毫米步枪弹用3组式弹夹包,两个三组弹夹包分别置于来福枪手前部腰带两侧,每个3组弹夹包内装有9个步枪弹夹,共45发步枪弹,每个士兵可携带18个弹夹共90发子弹。
P39样式7.7毫米步枪弹用皮革制必备弹药包,两个大弹药包的尺寸与P37样式大致相当,分别置于一线战斗部队来福枪手前部腰带两侧,每个弹药包内可以携带50发步枪弹和1枚手榴弹。由于P37样式布制弹药包容易发霉腐烂,而皮革制材料更加适合热带潮湿气候,因此英方开发P39样式皮革制单兵装备主要为了配发中东、非洲和远东地区服役的英军部队,但后来考虑到成本问题,皮革制P39样式单兵装备并没有正式配发。
用于配发装备恩菲尔德步枪的英军或英联邦部队二线作战人员(通讯、运输部队等)的P39样式皮革制弹夹包,一般在腰间配备有两组7.7毫米步枪弹用弹夹包,两组共4个弹夹包内可携带有7.7毫米步枪弹夹8个,步枪弹共40发。
用于配发装备恩菲尔德步枪的英军或英联邦部队二线作战人员(通讯、运输部队等)的P39样式皮革制弹夹包,一般在腰间配备有两组7.7毫米步枪弹用弹夹包,两组共4个弹夹包内可携带有7.7毫米步枪弹夹8个,步枪弹共40发。
二战期间,使用老式P03样式皮革斜跨式步枪弹夹包的中东地区英国驻军,这款老式弹夹包共有5组、9组和10组三种规格,每个兜内携带2个弹夹共10发7.7毫米步枪弹,总携弹量分为50发、90发和100发三种。其中左上图为5组式弹夹包,左下图为9组样式,右图为二战早期驻守叙利亚的英军来福枪手,使用一款老式P03样式5组皮革弹夹包。
二战期间,使用老式P03样式皮革斜跨式步枪弹夹包的中东地区英国驻军,这款老式弹夹包共有5组、9组和10组三种规格,每个兜内携带2个弹夹共10发7.7毫米步枪弹,总携弹量分为50发、90发和100发三种。其中左上图为5组式弹夹包,左下图为9组样式,右图为二战早期驻守叙利亚的英军来福枪手,使用一款老式P03样式5组皮革弹夹包。
二战期间,使用老式P03样式皮革斜跨式步枪弹夹包的中东地区英国驻军,这款老式弹夹包共有5组、9组和10组三种规格,每个兜内携带2个弹夹共10发7.7毫米步枪弹,总携弹量分为50发、90发和100发三种。其中左上图为5组式弹夹包,左下图为9组样式,右图为二战早期驻守叙利亚的英军来福枪手,使用一款老式P03样式5组皮革弹夹包。
1940年末,在英国本土接受投掷训练的国民警卫队军官,这位军人装备了十分少见的P39样式皮革制大号必备弹药包来携带手榴弹。
二战初期,使用老式P08样式5组式布制弹夹包的驻印英军来福枪手,每个弹夹包内可以携带两个弹夹共10发步枪弹,每个士兵左右腰间共佩戴两套5组弹夹包,总携弹量为100发。二战初期,这款老式弹夹包仍然配发给一些次要战线的英军士兵使用,此外在加拿大和新西兰一些训练营的士兵也使用了类似样式的弹夹包。